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懸疑網劇今年集體啞火 類型過時了還是故事沒講好

徐顥哲
2018年11月29日07:1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是懸疑類型過時了還是故事沒講好?

因獨特的題材紅利,多選擇在視頻網站播出的懸疑網劇,自2014年問世以來,每年都能涌現數部代表佳作。2014年是《暗黑者》,2015年是《心理罪》,2016年是《余罪》和《如果蝸牛有愛情》,2017年是《河神》《白夜追凶》《無証之罪》。但這個規律在今年被打破了,口碑與播放量“雙高”的懸疑網劇難再尋覓,陷入“低口碑低播放量”泥潭。

截至目前,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視頻網站今年共上線16部懸疑類型的作品。從播放量來看,16部作品中表現最好的是《飛虎之潛行極戰》,超過44億。該劇背靠香港邵氏頂級制作團隊,再加上“飛虎”系列的熱點,以及苗僑偉、黃宗澤、吳卓羲、張兆輝、王敏德、吳岱融等演技派加盟,在剛播出時很受關注。但豆瓣上9000多人給出的5.9分,意味著這部劇與“精品”相去甚遠。

作為續集上線的《法醫秦明2:清道夫》,也沒經受住考驗。2016年,被觀眾譽為行業良心劇的《法醫秦明》在搜狐上線,憑借逼真的尸檢現場服化道、專業的法醫分析、腦洞清奇的案件設置,獲得豆瓣7.0分的成績。但在第二季中,此前人氣演員張若昀、李現、焦俊艷組成的“鐵三角”全部換了新人,讓很多觀眾大呼不適應。《法醫秦明2:清道夫》的豆瓣評分也僅有5.6分。

懸疑網劇之所以在前幾年迅速崛起,主要原因之一還是在於題材尺度上有一定優勢。在《暗黑者》《心理罪》等劇出現之前,電視劇很少能看到高品質的懸疑劇,加上網絡環境相對自由,為懸疑網劇提供了很大的成長空間與市場。不過,經歷了2017年暑期檔《河神》《無証之罪》《白夜追凶》等多部懸疑劇的大熱之后,懸疑劇在題材上的紅利已經徹底耗盡。鑒賞能力越來越高的觀眾,對懸疑劇情節的起承轉合、邏輯推理的嚴密性、表演的准確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趨嚴苛。今年播出的懸疑劇,基本都面臨先天不足的窘境——劇本不夠成熟,主創團隊又未有知名導演、知名演員加持,很難不成為市場中的炮灰劇。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用懸疑元素打造的“混血劇”,成為2018年懸疑網劇的風潮,這也代表懸疑劇未來的發展方向。《鎮魂》本是都市奇幻劇,但有鮮明的懸疑色彩,“特別調查處”要尋找“四聖器”的蛛絲馬跡,少不了懸疑推理在劇情中的前后串聯。《飛虎之潛行極戰》是警匪動作題材,因懸疑色彩突出,也被列入懸疑劇領域探討,香港飛虎隊與恐怖組織斗智斗勇的懸念保持始終。改編自天下霸唱同名小說的《天坑鷹獵》,是實打實的冒險類劇集,但也因探秘劇情貫穿全劇,懸疑色彩相當濃厚。

懸疑網劇“混血”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多元素之間能否配型成功。從今年懸疑劇的品質看,多是一鍋亂燉,很多都是為了懸疑而懸疑,劇情經不起推敲。武斷地判定懸疑題材過時,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正如《白夜追凶》的監制五百所言,懸疑永遠不會過時,它不僅是一個影視類型,更代表著一種敘事方式。隨著網劇類型的越發垂直和細分,懸疑劇還會被不斷挖掘,但是不管市場需求會有怎樣的花式變化,觀眾需要的一定是懸疑故事帶來的真實感和代入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