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AI合成主播"驚艷C位出道 新聞主播也要失業了嗎?

談書
2018年11月30日07:24 | 來源:重慶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AI合成主播上崗 主播也要失業了嗎?

商報圖形 秦剛 制

在剛過去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全球第一個“AI合成主播”上崗,不僅能播中文,還能播報英文,一天不眠不休可工作24小時。“AI合成主播”的虛擬模樣以真實的新聞主播為原型,看上去和真人沒什麼區別。不少網友感嘆,難道連主播也要失業了嗎?

在智能語音系統、交互系統等一批人工智能闖入職場的當下,隨著AI技術運用領域不斷深化,哪些崗位受到的沖擊最大?白領們會不會擔心自己的“飯碗”被人工智能取代呢?

“AI主播”驚艷C位出道

在剛過去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搜狗與新華社聯手,共同推出了“AI合成主播”。

這位“AI主播”號稱是全球首位全仿真的虛擬主持人。無論是從聲音還是表情,都做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其不僅能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停歇地提供服務。還能用無數個分身,同時在不同的現場播報各種資訊。

據悉,“AI主播”有極強的“克隆”能力。真人主播面對鏡頭錄制一段播報新聞的視頻后,“AI主播”憑借這段視頻,就能將真人主播的聲音、唇形、表情動作等特征提取出來,隨后“克隆”出真人主播的分身。用戶隻需輸入新聞文本,這個分身就能用和真人一樣的聲音進行播報,而且唇形和面部表情等也能與真人主播完全吻合,真假難辨,效果相當震撼。

“AI主播”不僅和真人一樣會播報新聞,而且永不出錯、永不疲倦、永不休息。對此有不少網友感嘆:“新聞主播的飯碗不保了?”

真人主播將被替代?

從技術上來說,“AI主播”是怎麼實現的呢?11月26日,雲從科技資深算法工程師楊學銳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它的背后其實包含了兩大人工智能技術——語音合成技術和人臉合成技術。“‘AI主播’還涉及到讀文本內容這塊,因此在人臉合成技術中還運用了唇語合成技術。”楊學銳稱,在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當中,運用最廣的就是圖像和語音技術,其中圖像技術中最廣泛運用的就是人臉識別。

那麼,“AI主播”真的會替代真人主播嗎?“大家如果看了‘AI主播’的播報,還是會感受到與真主播的區別。”楊學銳說,除了主播的表情有些生硬,在播報的語速間隔上相對來說還是不那麼自然,他表示,這其實也是AI技術的兩大難點——情感和韻律的處理,“從這點來說,‘AI主播’同真人主播相比,還是存在進步的空間。”

楊學銳同時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AI主播”有可能會代替一部分真人主播在線上的播報工作,“但是這並不代表AI就能取代主播,比如線下的一些真人互動、一些即興的內容仍是AI無法取代的。”

機器“復活”已故配音大師聲音

中國首位“AI主播”的出現,盡管還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但它也被認為拉開了未來傳媒業AI代替部分人工的大幕。目前,在數據處理和數據應用中,之前需要人工處理、復檢的很多工作都在逐漸被程序取代,不少人工崗位都在逐漸被取消。

昨日,記者採訪重慶科大訊飛時了解到,在“聽”上,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與轉寫技術不斷精進,在2015年訊飛年度發布會上就已成功PK速記員。再到今年,不少媒體中心已現場使用訊飛聽見進行轉寫。

僅僅從“聲音”方面來說,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做到哪一步?科大訊飛西南市場經理唐利君給記者舉了一些例子:通過語音合成技術,訊飛已和央視、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等聯合“復活”了央視已故配音大師李易老師的聲音,打造了首個AI全程配音的紀錄片《創新中國》﹔今年的進博會上,訊飛還為大會吉祥物“進寶”量身打造了聲音用於新聞播報。

縱深

薪水拔高10%~20% AI人才成“香餑餑”

自從阿爾法狗一戰成名之后,人工智能便像開挂一樣,迎來迅猛發展。行業快速擴容背后,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難求。

過去3年中,AI相關崗位平均招聘薪資正以每年近8%的速度增長。到2017年,人工智能崗位平均招聘月薪已達2.58萬元,遠高於一般技術類崗位。另外,過去一年,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需求增長近3倍,而高學歷的AI人才更成為搶手的“香餑餑”。

從去年AI領域應屆畢業生的薪資來看,碩士生的年薪差不多為30萬元,博士生則達到了50萬元。今年,有企業給應屆生的薪水直接拔高了10%到20%。更有甚者,有些企業還沒有AI領域的具體職位,但也准備高價挖人了。

傳統行業面臨沖擊 “賬房先生”危機感最重

人工智能讓AI領域的人才成為“香餑餑”,同時也讓一些傳統行業的從業者面臨不小沖擊。

一些職業調查顯示,財務人員最擔心被AI取代,其次客服、行政后勤等職業也頗為擔憂,而“研發”崗位的員工則認為自己被AI替代的可能性最低。智聯招聘重慶市場與用戶增長部經理范靜稱,研發崗位可以稱之為人工智能的“馴機師”,他們創造著智能技術,對它的了解也更深刻。而公眾印象中,類似財務、客服等工作更多屬於程式化、重復性內容。

“確實會存在一些擔憂,人工智能化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重慶某銷售公司的屈小姐從事財務工作已經8年,她告訴記者,隨著稅務辦公系統全面電子化,紙質發票最終會完全被電子發票取代,“包括現在去吃飯,很多地方都是開電子發票了。”屈小姐談到,等到電子稅務局系統運行成熟,財務管理軟件也會跟著升級換代,甚至直接接入稅務系統,需要手工錄入的財務憑証及報表可以自動生成,納稅申報也可以由系統生成數據直接完成,大大減輕企業人力成本,相應的,傳統記賬人員可能會面臨失業。

不過她認為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一方面這會促進現有的財務人員追求更高級的企業管理崗位,管理會計就是現在熱門的職業規劃方向之一﹔另一方面,一部分簡單重復的工作崗位被取代,也會產生一些新的職業崗位。”屈小姐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人工可以替代,但運行智能財務系統仍需要維護人員,這些人不僅要懂IT知識,更要熟悉財務知識,這也會促進單一財務人員向復合型人才轉型。

據悉,目前我國財會行業有1800萬左右從業者,其中近80%從事著記錄與核算的工作。這一部分人才,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所取代。與此同時,企業所急需的那些既能承擔預算決策,又能控制成本的管理會計,卻有著300多萬的人才缺口。也就是說,雖然都是學會計的,但機器人目前隻能搶“賬房先生”的飯碗,對那些“軍師”類財務人才,企業依舊急需。

“智場”形態呈現 60后70后不擔心被取代

11月22日,記者採訪智聯招聘時了解到,2018年的新雇主經濟已經呈現出“智場”的形態。范靜給記者看了一份智聯招聘最新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79%的員工表示人工智能提升了工作效率,其中最常使用的智能化工具是“辦公協同系統”,使用過的員工高達72%。

范靜稱,在人工智能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時代,辦公方式也開始依靠平台化運轉,組織的高效協作首先體現在智能化協同系統上,因此這類應用最為普遍。記者注意到,現在的智能化辦公系統中運用較多的還有“人臉識別”功能,在實際應用中,主要存在於考勤打卡方面。

另外“智能翻譯”的應用也有一定佔比。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職場中與其他語言國家打交道的機會也變多了,智能翻譯讓信息和交流不再受語言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溝通效率,“這就意味著人工翻譯崗位也會受到一定挑戰。”

不過,調研數據顯示,超過五成的員工認為自己不會被AI取代,面對人工智能的威脅心態淡定。在不同的年齡層中,60后和70后對自己最自信,認為自己不會被取代的佔比高達73.7%和65.6%。分析認為,70后和60后因為有了足夠的工作經驗,他們會更有底氣相信自己不會被AI取代,但是年輕員工不論在閱歷、人脈還是技術上都缺乏優勢,所以會對自己的未來更加擔憂。

觀點

“溝通能力”與“創意能力”

將成為職場未來的競爭力

“在職場中,普遍認為最不容易被AI取代的是溝通能力和創意能力。”范靜認為,人工智能具備深度學習能力,當那些已經被歸納出算法的工作內容被編寫成指令時,便意味著這個崗位可以被智能技術取代,但主動思考和共情能力卻是它們難以實現的人類獨有特質,“溝通能力”和“創意能力”因為是人腦中的思維和知識,無法被一套固定的指令所描寫和捕捉,所以也成為被職場人珍視的未來競爭力。

另外,科大訊飛西南市場經理唐利君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人工智能不是替代人類,而是把人類從大量、簡單、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從事更多有創造性的工作。“人工智能是幫助人類更好工作和生活,所以,未來人機耦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她強調,在未來,強大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掌握了人工智能的人類。

鏈接

人工智能進入職場

哪些崗位或受沖擊?

●服務員或收銀員

在一些餐廳和商超內,自動結賬機器與機器人服務員已經上崗,避免了人工的一些繁瑣的程序,提高了服務效率。

●傳統車間工人

隨著智能工廠的不斷普及,傳統流水線工人慢慢被取代。不僅減少了管理方面的問題,同時節約了成本。

●電話推銷員或者客戶服務

機器人的出現,避免了與客戶溝通上的一些問題。因為這些機器人的言語是標准化的,完全地避免了人與人之間一些交流上的沖突。

●各行各業的助手

智能助手比人工的助手更加的方便快捷,隻要輸入或說出關鍵詞,就可以進行查詢或分析。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