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上新了·故宮》以“年輕態”破局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2018年11月30日12:15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解鎖求知若渴學霸康熙”,“揭秘紫禁城皇家演唱會”,“揭秘乾隆秘密花園”…… 由故宮博物院、北京電視台出品、華傳文化傳播(天津)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春田影視制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仿佛“魔法”般打開了壁壘森嚴的宮牆,把華夏民族史上最為瑰麗的建筑文化故宮的奇跡與神秘以及精美絕倫的國寶文物,零距離地展現給觀眾,讓“年輕態”時代的新鮮感喚醒了沉睡的歷史文化,讓頂級國寶文物活起來。《上新了·故宮》聯合頂尖跨界設計師,每期誕生一個引領熱潮的文化創意衍生品,打造“創新”與“故宮”的CP風暴,並熱絡為時尚潮流,掀起了線上線下故宮熱,開辟了領略故宮的文化底蘊的新紀元,激活了國寶ALL NEW RDX的無限活力! 《上新了·故宮》也成為現象級電視節目,噴薄而出,霸屏熱搜。

一、以“年輕態”破局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實現深層次 “溫故知新”。

如果說第一集通過年輕人的探秘讓乾隆秘密花園、迷樓符望閣、倦勤齋露出震懾人心的光彩﹔第二集讓皇家聽戲看戲的暢音閣揭開了打造頂級的“視聽夢境”的“上天入地”重重機關﹔那麼第三集嘉賓前往乾清宮、武英殿等地,探尋最具科學探索精神的紫禁城“學霸”——康熙的思想軌跡。每集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給鄧倫、周一圍等嘉賓分配任務。線索不多,全靠他們的感悟和向故宮專家詢問,於是,整個節目變成了一個富有懸念的故宮主題探尋解密之旅、變成當代年輕人與古老文明的對話、時代新鮮感與沉睡文物的被激活與喚醒的過程。《上新了·故宮》以年輕群體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和傳遞傳統文化,以嘉賓探秘的形式“梳理傳統文化資源”,通過將傳統文化元素付諸文創產品的形式,“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該片全方位地以年輕群體為源頭也為受眾,由“傳統文化向人群的單向輸出”變成“文化與人群之間的雙向交互”,採用“實地探索+合理想象+應用實踐”的形式最終將節目成果用更為接地氣的方式傳遞給年輕受眾。由鄧倫、周一圍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年輕演員擔任常駐嘉賓,多位年輕的明星大咖加盟作為文創新品開發官,跟隨故宮專家進宮,實現深層次的“溫故知新”。一是通過對故宮已經開放及未開放區域的探尋,更深入地挖掘如歷史人物背后的故事,了解更多歷史文化背景,此為“故”。節目通過探尋乾隆皇帝秘密花園中的“符望閣”和“倦勤齋”讓觀眾對乾隆皇帝有了更直觀的“新”認知,此為“新”,這是第一層面的“溫故知新”。二是通過對故宮的探尋了解歷史背景和人物故事,此為“故”,將歷史文化融入現代生活,開發適合現代社會生活的新的文創產品,此為“新”,這是第二層面的“溫故知新”。

二、創新電視前衛的敘事表達,開辟文物保護、傳承和傳播新紀元。

該片大量使用了情景再現,如皇子凌晨舉著燈籠去上書房早讀,如演員穿著古裝,扮演慈禧與光緒,就《黃鶴樓》一處戲,每句台詞都暗含勾心斗角。扮演康熙與大臣的演員就解剖圖是否太驚世駭俗展開爭論,表現了康熙雖然愛科學,但是還不能讓科學走出紫禁城的時代局限。該片敘事的成功是因為精心設計了劇情,領著觀眾看到帝王的另一種內心世界。選角、形式十分新穎,觀眾大呼過癮!此外,故宮有300多隻貓,保護故宮無老鼠。節目設計了一隻呆萌的“御貓”形象,設置“御貓說”的小版塊,用貓咪擬人的口吻,講述一些歷史和文物的背景故事。講古而不泥古,幽默風趣,節目的文化底蘊和美學積澱也讓人眼前一亮。節目還融入了智能機器人阿爾法蛋,機智的問答,使節目更加有時代前衛感。。該片沒有宏大敘事,也不再請學者坐而論道。動畫短片、故事演繹、高新技術紛紛上陣,故宮研究院影視研究所所長祝勇同時擔任了《上新了·故宮》的總編劇,根據每一件寶貝的特點,量身定制劇情,不再有規整的“萬能格式”嵌套。創新的操作理念,讓紀錄片少了一份距離感,多了些不拘一格的大情趣。

“買賣是最好的保護,使用是最好的傳承,分享是最好的傳播。” 該片踐行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用商業化的形式為故宮傳統文化賦能。該節目與今日頭條合作,每期就故宮文化元素征集文化創新創意,在網上形成熱點事件。文創新品開發官鄧倫、周一圍及神秘嘉賓並聯手頂尖設計師和高校設計專業學生大開腦洞,每期都誕生一個引領熱潮的文化創意衍生品。如精美的金鑲玉紫藤花鳥“江南美什件”、刺繡仙鶴的暢心睡眠睡衣、結合了日晷和現代鐘表功能的晷歷等等,都成為代表《上新了·故宮》符號的熱賣品。正如海報中“看故宮活起來,解鎖你的創新力”,節目讓故宮不再局限於宮牆之內,被更多年輕人“帶回家”。《上新了·故宮》通過嘉賓分享在網絡上的故宮文化元素,九大院校的學生群體參與節目文創新品開發,年輕人通過自己在故宮探索得到的文化元素,再通過設計開發,研發出適合年輕人的文創產品。從傳統文化探索,到文創產品研發,再到線上眾籌,節目形成一個“年輕化的生產與傳播閉環”。

三、精致養眼的匠心之作,突破中國文化類節目本質上的升級。

《上新了·故宮》制作十分精良、精美、養眼,畫面飽滿,富有張力,鏡頭中竹簧雕刻、竹絲鑲嵌、掐絲琺琅、符望閣浮華的藻井、金絲楠木雕刻出的竹籬、紫藤蘿垂吊的天花板、康熙用過的金漆三足憑幾…… 所表現的內容,美不勝收,目不暇接,呈現出更為精致化與更為生活化的風格,向“網生代”的審美靠攏,具備制造現象級傳播的能力。《上新了·故宮》計劃制作三季。在播出第三季的時候,正好是故宮博物院建院600周年,可謂立意高遠。《上新了·故宮》從某種意義上意味著故宮的宣傳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更全面地向公眾開放、與大眾交流和互動。《上新了·故宮》打破了以往文化類節目在攝影棚內以“歌唱”“記憶”“演繹”等非實用類方式傳播傳統文化的形式。節目以實用類文創產品的研發與制作為目的,深入故宮未開放區域,實地探索傳統文化元素,將這些原本藏在深宮裡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年輕群體喜聞樂見的方式——即文創產品的形式帶給大家,節目倡導“使用是最好的傳承”,真正將傳統文化“學以致用”,是中國文化類節目本質上的新升級。一個行業的系統化和產業化意味著行業開始走向成熟,而《上新了·故宮》正是實現中國文化類節目本質上升級的扛鼎者。

“繁霜盡是心頭血,洒向千峰秋葉丹”。《上新了!故宮》以嶄新的視角和年輕的表達滿足新一代對故宮的好奇,把凝結著上下五千年文明精粹的故宮,特別是35%未開放的區域突破性地首次呈現給觀眾,《上新了!故宮》不僅僅是一檔探尋故宮歷史文化的節目,同時還將“創新”與故宮完美契合,打造一場超越想象力的“破壁”之旅,用商業化的形式為故宮傳統文化賦能,通過創新表達給沉睡的文物賦予了活力,真正實現了讓文物活起來。而“把故宮帶回家”則別具匠心地形成一個“年輕化的生產與傳播閉環”。《上新了·故宮》成功地探索出創新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實現中國文化類節目本質上的升級的“藍海”,一經播出便獲得良好口碑,是一部注重匠心、走心制作的精品電視節目,是文化類節目創新的標杆。(王永利)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