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合伙人》導演:我只是對女性的力量很著迷

《印度合伙人》導演R·巴爾基在中國發布會現場
“女性強大、母親強大、姐妹強大,國家強大。”這是電影《印度合伙人》中,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男主人公拉克希米在聯合國的演講。而他之所以被邀請站在這裡,是因為發明了低成本衛生巾生產機器,不僅讓無數印度女性用得起衛生巾,還改變了人們對經期衛生的觀念,女性更憑此獲得經濟收入。
這大概是印度,甚至世界上第一部全片圍繞衛生巾的電影,男主角也是第一個親自給妻子動手做衛生巾的人。此前,中國網友親切地將電影名譯為“護墊俠”。12月14日起,《印度合伙人》將在中國正式上映。近日,導演R·巴爾基來到中國,接受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
巴爾基介紹,電影根據印度傳奇人物穆魯戈南森(Arunachalam Muruganantham)的真實故事改編,他在印度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人稱“大姨夫”。巴爾基第一次“見到”他,是看了他在TED的演講。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巴爾基和他待了很長一段時間,還和包括自己家人在內的很多女性聊,討論主題十分聚焦——衛生巾。
結果讓他十分震驚,至今印度還有75%以上的女性不用衛生巾,尤其在農村地區,一來覺得太貴,二來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有衛生巾這種物品的存在。
巴爾基說:“吸引我拍這部電影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這是一個小人物的小故事,卻是改變印度女性的大故事﹔二是從來沒人拍過女性經期衛生的題材,這是一個特別大的挑戰。”
巴爾基既是導演也是編劇,花了三四個月寫作劇本,這也是他的編劇處女作,“我不想拍成紀錄片,我要拍的是故事片,而且希望有一些喜劇元素”。片中有一個梗,男主角為了體驗妻子在經期的生活,也用上了衛生巾,“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男人用這個”。
本以為這個題材會比較敏感,然而讓巴爾基驚訝的是,拍攝過程中沒有遇到絲毫阻礙,“盡管是在印度最保守的村庄拍的,但村民一點兒也沒有討厭,反而還想了解更多關於衛生巾的知識”。
巴爾基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這部電影於今年1月在印度上映后,讓印度發生了兩個變化:以前小商店很少有賣衛生巾的,即使有,人們也不好意思去買,而現在不管大店小店,女性生理用品都比較常見,人們的觀念也變了——“大明星都拿著衛生巾做廣告,我還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印度政府也在推行一項政策,提供土地給村子建設衛生巾廠,產品供應本村婦女使用。
“通過這部電影,我想讓大家知道,生理期、衛生巾,都是特別普通的詞,不用感到任何不好意思或者羞愧,無論男性女性,談衛生巾都是特別正常的事。”巴爾基認為,電影最大的魅力是可以開啟一個對話,讓這個話題被大眾討論,比如衛生巾,然后再由政府或者企業接手,把問題處理到下一個環節,比如建設衛生巾廠。
巴爾基也是2012年電影《印式英語》的制片人,該片講述的是一位印度家庭主婦因為不懂英語而被丈夫和女兒嘲笑,日夜苦學,從零基礎到流利口語,最終贏回家人的愛和尊重。“我不是因為女性地位怎樣才去拍這些電影,我只是對女性的力量很著迷。她們能改變自己,也能改變一個國家。”巴爾基說。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到《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近年來,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受到青睞,票房與口碑雙贏。巴爾基覺得,可能因為印度電影講的都是家庭故事和社會故事,讓人特別有共鳴,“而且人們對印度文化好奇,自然會對印度電影感興趣,印度人對中國文化和中國電影也一樣感興趣”。
巴爾基是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的粉絲,這次來中國,想順道看《影》,無奈已經下線,讓他遺憾不已。他最開始接觸的中國電影是功夫片,但真正喜歡的是有歷史感的故事。
“說出來也許你不信,我在快20年前就到中國的長城拍過一部廣告片。那時候,張藝謀的《英雄》正在上映,我到處找電影院,想看有英文字幕的,可惜沒找到,最后看的是中文字幕版。但我看懂了,這麼有趣的電影,不需要字幕。”巴爾基說,笑得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齒,和他身后《印度合伙人》電影海報上的男主角,有著如出一轍的笑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