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8年第12期

《人生一串》成功因素分析

汪洋
2018年12月04日10:12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人生一串》是由旗幟傳媒制作,並與嗶哩嗶哩公司共同出品的一檔美食類紀錄片。該片是中國首檔燒烤類美食紀錄片,在B站第一輪播出就超過千萬,並在豆瓣獲得8.9分的高分,而在B站更是達到了9.8分的驚人分數。本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從題材選擇、創作理念、內容創作以及播出平台四個方面探索《人生一串》的成功之道。

關鍵詞:紀錄片﹔題材﹔創作理念﹔內容創作﹔播出平台

一、題材選擇:商業導向與別出心裁

近年來,紀錄片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到2000 年,中國紀錄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轉折:市場呼喚,然而,在市場面前,中國紀錄片令人失望地潰退了,局部成功也無力挽回作為一種產業的市場淪陷。”①央視和上海電視台成立了專門的紀實頻道,意味著曾經帶有精英屬性的紀錄片也不得不經歷市場的考驗。

“市場調控下的紀錄片制作與發行必須要從商品營銷的行為去考慮,而題材作為決定紀錄片創作高低優劣的第一尺度,更需要創作者從創作伊始就以商業角度對前文所述的兩種取舍過程加以觀照、衡量。”②正如旗幟傳媒總經理王海龍所說:“美食的方向是一開始就定了的,這是一個經得起考驗的節目類型。”《舌尖上的中國》的火爆就恰巧完美地証實了這一點,因此選擇美食類紀錄片是使得該片取得商業成功的第一步。但在《舌尖上的中國》推出之后,各電視台和制作單位爭先進行模仿,使得美食類紀錄片市場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狀態。如何打破這樣混亂的局面,使自己的紀錄片脫穎而出,成為創作者面臨的一大難題。

“燒烤所具有的文化屬性,是它包含的物質的原味及粗鄙化即食效果中對慣常飲食的反叛,它另一面則受到人類遠祖在漁獵時代的飲食記憶符碼的認同。在今天,也沒有什麼能夠比燒烤更能對童年及包含童年情結的成人發生引誘。”③這樣一種帶有叛逆因子的烹調方式,使人們無法經受這樣的誘惑。燒烤主題便是王海龍和陳英杰在北京簋街的一家燒烤攤上定下來的,縱觀中國在此之前沒有一部專門講述燒烤的紀錄片。

市場的商業導向和獨特的燒烤主題,使得《人生一串》在題材上就比一味模仿《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類紀錄片佔得了先機。但題材選擇的成功只是紀錄片成功的第一步,緊隨其后的是對創作團隊的創作理念的考驗。

二、創作理念:煙火味和市井氣並重

受市場調控的影響,“進入了新的世紀,我國大型電視紀錄片在美學上向精英紀錄片的人文思考性和大眾紀錄片的平民角度靠攏”④,一味講究紀錄片的客觀與再現已經不能被當下的市場所接受。大眾紀錄片的平民視角給紀錄片帶來了新的契機,而燒烤這一主流又非主流的文化被日漸多元化的紀錄片市場所接受。

“真實,是紀錄片的本質屬性,它要求現實生活的存在方式和本質意義通過創作者的創作活動,體現在作品之中。基於這一認識,其創作理念從根本上似可理解為‘真實理念’。”⑤因此燒烤這一街頭美食所攜帶的煙火味和市井氣便成為了該片最為核心的創作理念。而片頭的“沒有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和“拍攝團隊早早定好了地點選擇標准:它要有煙火氣,食物要給人們帶去食欲的滿足和快樂,要能引起觀眾共鳴。六個導演組橫跨27個省份光顧了500多家燒烤攤,最后選出30個燒烤攤”⑥,便是煙火氣在創作理念中的最好展現。

作為一種平民美食,燒烤具有的市井氣息也是不容忽視的,同時也是對紀錄片紀實功能的最好體現。“《人生一串》中,陰冷潮濕的陋巷,穿著睡衣、不顧形象大快朵頤的小姑娘,隨意擺放的酒瓶,牆壁上隨意粘貼著的各種小廣告……這些並不那麼美的場景都被鏡頭捕捉下來。”⑦舍棄精心設計的鏡頭美感,真實還原燒烤攤上的市井風貌,這樣寫實的畫面更易使觀眾產生心理的共鳴。

無論是拒絕擺拍的態度還是對小攤和食客進食的真實還原,以及保留具有燒烤氣質的粗粝畫面,都表現出了創作者對燒烤中煙火氣和市井氣的充分理解。而通過該紀錄片,我們可以看到市井氣和煙火味不僅僅停留在創作理念中,更在創作內容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三、內容創作:風格凸顯和精雕細琢

“所謂角度,主要是指創作者觀察和反映社會生活的總視點……選擇獨特的最佳視點則可以更加藝術地表現社會風貌、時代氣息、生活氛圍和人物心態。”⑧市井化和煙火氣是創作者想透過該紀錄片所呈現出來的,而怎樣將這樣的想法呈現出來就是下一步所要做的事了。而一個合適的視點便能順利地將這些理念具象化,並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一)第三者視角:說書般的配音和詼諧幽默的解說詞

從該片的解說詞我們可以看出,該片採用了第三者的視角來對內容進行敘述。這樣一個選擇在紀錄片中極為常見,如何讓其變得不普通?《人生一串》給出的答案便隱藏在解說詞文案和配音上。

“盡管最好吃的燒烤,就在你家樓下……”對於這句本身就充滿調侃意味的旁白,慵懶沙啞的嗓音似乎比清澈通透的嗓音更加合適。而說書是一種極具民間氣息的藝術,該片利用說書般的調侃語調,不僅使得該片整體顯得更加接地氣,同時給該片增加了一種詼諧幽默的味道。無論是調侃式的解說詞還是與之搭配的說書般的配音,都充分展現出市井生活中的詼諧幽默。

(二)獨具特色的人物:平凡生活中的市井“傳奇”

正如張道同在《論紀錄片的故事性》所說:“紀錄片與故事片一樣,它也不是自我抒發的納瑞斯,而是給人看的藝術品,也需要研究觀眾的心理結構,對故事性的要求並沒有什麼兩樣,因為這是人類的基本心理欲求。”⑨人們對故事有著天然的好感,因此觀眾更願意選擇故事性強的紀錄片。人物對敘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該片之所以受到觀眾熱捧的重要原因之一還在於塑造燒烤江湖中的“傳奇人物”。

在第四集《牙的抗議》裡,阿宋的燒烤店可謂是獨樹一幟,整個店充滿著懷舊氣質,再加上具有時代氣息的經典歌曲串燒,給人一種別樣的體驗。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將海腸這一煙台常見的燒烤品種烤到出神入化地步的可愛胖子老板,曾經是一個有著瘋狂音樂夢想的清秀少年,這樣巨大的反差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使人物的特點得以凸顯出來。

無論是“玉面書生、江湖狠角色”趙琳,還是“暗黑女王”萍姐,抑或是“西北刀客”寶子,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觀眾在享受燒烤視覺盛宴的同時滿足了內心對故事的心理欲求。

(三)細節把控:滿足口腹欲的制勝法寶

“影視藝術被稱為‘微相藝術’,就是因為影視藝術可以運用特寫鏡頭,細微地表現被攝物的細節特征,將生活中不常見的視覺感受帶給觀眾,引起情感的變化和共鳴。”⑩而《人生一串》也是借助細節的魅力為觀眾呈現出一種別樣的視覺感受。

在《人生一串》中,除了對食物的大量特寫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對食客嘴部動作的特寫。証明某類食物是美食的最好方法,就是有大量的食客喜歡吃它。而觀看食客們不斷咀嚼的嘴,可以使觀眾在觀看的同時獲得一種代償性滿足,食客不斷咀嚼的嘴給觀眾帶來視覺沖擊的同時也使觀眾對該美食的香和味產生了聯想。《人生一串》通過表現嘴部細節,更加全面地調動起了觀眾的口腹之欲,使得觀眾的口水為它流了一地。

無論是從視角選取還是人物設置,以及對於細節方面的處理,《人生一串》都緊密圍繞著“煙火氣”和“市井味”展開,在展現原生態的同時又以調侃式的解說詞將美食、“市井英雄”串聯在一起,再加上嘴部特寫的反復運用,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特色,獲得一眾“吃貨”的好評。

四、播出平台:新媒體風向與彈幕文化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39.53億元,年生產總值為60.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15%。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已經晉升為中國紀錄片第三大市場主體。” ⑪,可見,新媒體在紀錄片市場有與傳統媒體分庭抗禮之態勢。

伴隨著互聯網的播放平台而來的是90后和00后這些年輕的受眾群體,他們大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較為開闊的視野和獨特的文化見解,喜好新奇的事物,並且樂於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能夠獲得他們的青睞,那這部作品至少在商業上便取得了成功。

該片能在B站獲得好評也絕非偶然。《我在博物館修文物》在電視台上播出后反響平平,而在B站一經推出便引起轟動。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樣擁有獨特的敘述方式,詼諧的語言,不一樣的視角,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的《人生一串》,必然會取得成功。

使該片在B站一舉獲得成功的,有以下幾點關鍵的原因。首先,B站是做彈幕網站起家的,較為“深厚”的彈幕文化為該平台培養了不少段子手。在解說詞中出現“軍哥還有另外一種疼愛蠶蛹的方式”時出現“我不需要你疼愛”的彈幕,不僅營造了輕鬆歡快的集體觀影的氣氛,同時也給予網友極大的創作空間,滿足了當下年輕人渴望表現自我的欲望。其次,新媒體相較於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便在於它們可以通過龐大的數據分析出目標群體的喜好,而B站擁有龐大的年輕用戶,獨特的內容和新穎的視角以及優良的品質是當下年輕人選擇該片的原因所在。最后,B站作為新媒體平台具有強大的傳播力度。曾經的鬼畜視頻讓B站進入大眾視野,而深諳彈幕文化和年輕觀眾心理的B站在免廣告和強互動下收獲一大批忠實用戶。B站中的“御宅”用戶都是網絡“重度患者”,同時他們也更願意在網絡上進行分享,因此我們可以看見在2018年夏天《人生一串》的推薦和評論頻頻出現在各大社交平台之上。

《人生一串》成功的必然性便在於基於市場化的題材選擇、題材導向下的理念提取、理念導向下的風格打造、風格使然下的平台選擇。事物都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的,《人生一串》的成功可以借鑒但無法復制,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還需紀錄片工作者不斷地探索和創新。

注釋:

①蔣寧平.理念、題材與手法——十年來我國紀錄片創作的三點審視[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0(02):56.

②王鵬飛.紀錄片題材選擇研究[D].南京航天航空大學,2013:11.

③百度百科[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3%A7%E7%83%A4/591602?fr=aladdin.

④王燕清.中國大型電視紀錄片創作理念與手法變遷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0:22.

⑤常啟雲,肖鄧華.淺談紀錄片的真實性[J].新聞世界,2009(6):61.

⑥⑦龔衛鋒,朱佩雯.人氣味煙火氣成就《人生一串》 這部紀錄片火了[EB/OL].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18/0807/c14677-30213040.html.

⑧高鑫.電視藝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78.

⑨張道同.論紀錄片的故事性[J].中國電視,2000(7).

⑩程文英.細節的魅力——談《舌尖上的中國》的細節描寫[J].青年記者,2012(23):40.

⑪搜狐網.《人生一串》成為爆款,紀錄片如何在B站“發酵”[EB/OL].

http://www.sohu.com/a/243770037_594400.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