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探索未來出版發行的新內涵新模式

湯潮
2018年12月10日13:2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探索未來出版發行的新內涵新模式

  [核心閱讀]

  全民閱讀的主要方式必將是以手機終端為主要載體,以PC終端、大屏終端和內容、數據、用戶、互動為基礎的綜合平台,實現分眾化、個性化、智能化閱讀。

  新時代全民閱讀必將是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從出版內容、發行方式、服務手段、文化設施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規及激勵,全民閱讀的“指數”和標准亟待建設。比如從閱讀內容的比例、閱讀方式、文化設施、激勵辦法等做出頂層設計。

  目前,我國出版發行行業進入了新時代,在全民閱讀這一國家戰略的大力倡導與推進下,需要厘清和探索未來出版發行的“新內涵”和“新模式”。本文把這個命題歸納為:“讀什麼”和“怎樣讀”以及相配套的生態體系。

  知識閱讀是新時代全民閱讀的主體內容

  所謂的主流出版、知識閱讀就是對人類文明的傳承,從而使我們的世界更美好,全民閱讀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讓國民的文化素質以及綜合素養得到提升,讓閱讀豐富全民的心靈和生活,達成主流價值觀的共同語境。

  所以,當下推廣“全民閱讀”國家戰略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讀什麼”的問題?一個人的閱讀內容構成大概可分為三類,一類是為了職業或工作,一類是為了自身素質的提高,還有一類是為了興趣或休閑娛樂。對這三類內容的構成設計可能就是全民閱讀需要解決的知識結構。

  每個人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基本上獲得的是最基礎的識字和通識教育,解決的是基本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從高中開始,到大學、研究生,包括培訓進修解決的是為了職業和工作的知識技能。但一個人的人文素養,無論是文史哲、科學、法律、地理還是文明禮儀、健康生活知識都需要在業余時間獲得和積累。一個人如果沒有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吸收,他就缺乏中國人的基本人生觀、世界觀和認識論,他就未能加入中國人的集體意識和語境﹔同樣,一個人如果缺少對西方文明基本精神的了解﹔一個人如果一生不了解什麼是社會學、心理學、美學,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和科學知識,不知道人類的簡史,他就錯過了人類智慧和文明積累傳承下來的核心精華。在某種意義上,他對自己在人類天地時空中的坐標就是混沌的,可以說枉過了一生。

  知識服務是新時代全民閱讀的重要形式

  作為政府主導的“全民閱讀”除了“讀什麼”之外,我們面臨的迫切問題還有“怎麼讀”的問題。這裡所說的怎麼讀主要是指如何有效地推進全民閱讀的手段和方法問題。

  廣義上講,知識服務就是一種基於供給側理論的認識觀念和組織方式,核心目的就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基於知識內容的解決方案和服務﹔狹義上講,是指從各種顯性和隱性知識資源中按照人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提煉知識和信息內容,搭建知識網絡,為用戶提出的問題提供知識內容或解決方案的信息服務過程。也就是先把知識碎片化,然后再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提供個性化、智能化以及體系化的服務。這個服務的特征是動態的,也就是會根據用戶的個性化情況,包括文化程度、工作需求、學習需求來隨時變化。

  比如,一個職工或農民,一個兒童或老人,他們對知識和學習需求既有共性的又有個性的。個性的差異不僅僅是內容的類別,還有難易程度和表現形式。同樣是講國學,面對教育程度和不同年齡階層可以是圖書、文章或是動漫或語音。如何在有限的容量內把最精華、最有用、最適當的內容按照不同的時間節奏和次序推送給每一個不同的人,就是全民閱讀知識服務的理想形式。對於個性化內容的選擇主要通過兩個維度進行:專家推薦和個人定制。

  然而,知識閱讀或學習是一項高級復雜的智慧活動。每個人一生都需要導師的指引,才能不斷成長。所以學習不能完全依賴於自身的需要。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未來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為我們逐步解決這個問題,成為知識服務的重要工具。機器將根據我們每個人的綜合情況,包括年齡、職業、教育程度以及閱讀選擇和行為數據,按照知識服務的專家體系向我們推薦。這個知識體系應該在國家層面推動,以價值觀為導向,設計出科學專業的配方,把適合全民的內容從海洋般的內容庫中幫我們重新組織起來,由淺入深,步步深入。這個系統將是動態的,它將伴隨我們不斷地認識我們,按照我們的知識結構和圖譜源源不斷地推送給我們。

  實現知識服務還要解決具體的形式和模式。首先是閱讀載體和方式的問題。目前人們仍然對紙質閱讀和數字化閱讀有不同看法。很多人認為全民閱讀的主體還應該是紙質閱讀,數字閱讀是碎片化閱讀,內容不可靠而且會損害視力和健康,紙質出版物才代表了閱讀質量或知識閱讀。其實目前所有的正規出版物都在數字化,反而泥沙俱下的網絡出版會得到規范和清理﹔隨著數字技術的完善,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無論是硬件或軟件都會為閱讀帶來更多的方便和體驗。同時,毫無疑問,紙質圖書永遠會有其獨特價值,和數字化方式並存。

  其次是知識內容的結構。全民閱讀要解決的是素質閱讀和興趣閱讀,同時提供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的問題。應該按照學習、生活、工作來劃分。假如一個人讀1000本書,可能600本都和素質閱讀有關,剩下的400本是工作閱讀和興趣閱讀或休閑閱讀,網絡原創文學只是興趣閱讀或休閑閱讀的一部分。

  最后是按照用戶的結構提供服務。可以按職業群體、社區群體、文化群體來劃分。比如學生、教師、農民、醫生、工程師、軍人黨政干部﹔比如城市社區、鄉村社區、企業機關社區﹔比如老人、婦女、兒童等。不同的群體既有通用的內容,又有個性化的配置。這些年來已經推動的“職工書屋”“農家書屋”“連隊書屋”都是這樣的分眾服務嘗試。很多主管部門和內容出版單位推出的“推薦書目”“推薦期刊”“推薦作家”“主題知識庫”“學科知識庫”“職業知識庫”等也是這樣的努力。但是從整體看,目前國家級的頂層設計還不夠,還缺乏站在更高的角度和視野做出科學的整體規劃。

  數字化將構建新時代全民閱讀新生態

  數字化的含義包括網絡化的內容和服務、數字化的技術手段和體系。新時代的數字化生態系統是以手機終端為入口和連接器的。智能手機還未普及之前,人們閱讀的主要方式是通過PC終端。隨著智能手機的完善和普及,包括4G以及Wi-Fi無線網絡的出現,使手機終端的閱讀日益成為人們最便利、最便宜、最有效的閱讀方式。互聯網時代PC終端的特點是門戶入口,所有用戶通過一個入口網站找到自己的東西。而手機終端是一人一機,幾乎不會共用,所以具有高度的個性化。手機終端幾乎成為我們身體的延續器官和生命的一部分,帶給我們的便利無處不在,可以使我們無時無刻地閱讀:在公交車、地鐵、洗手間、床頭、咖啡店等所有的生活場景,把無數碎片化的時間組織起來。我們要做的是實現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使每個人實現系統化的知識。手機終端將整個知識服務生態體系連接起來。以“源”的整合為基礎,以“流”的服務為形式,提供個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務。所有的內容服務,無論是出版的圖書、期刊、報紙、知識庫新媒體服務,還是專家學者、音頻視頻都以“源”的方式存在,而所有的閱讀服務將以“智能流”的形式通過智能推薦、個人定制、專家導讀的方式,象無盡甘美的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通過網絡化向每個人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終身知識服務。

  數字化是一個可囊括線上線下、實體與網絡服務的體系。全民閱讀的主要方式必將是以手機終端為主要載體,以PC終端、大屏終端和內容、數據、用戶、互動為基礎的綜合平台,實現分眾化、個性化、智能化閱讀。

  新時代全民閱讀必將是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從出版內容、發行方式、服務手段、文化設施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規及激勵,全民閱讀的“指數”和標准亟待建設。比如從閱讀內容的比例、閱讀方式、文化設施、激勵辦法等做出頂層設計。比如知識閱讀的比例,分眾閱讀和知識服務的措施、實體書店、數字閱覽室的配置標准,以及鼓勵國營民營書業、發行業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和服務的鼓勵辦法等。以體系化生態化的方式,而不是碎片化平面化的方式營造出一個充滿書香感和現代感的社會。

  (作者系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龍源數字傳媒集團董事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