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太原日報》脫貧攻堅報道:精准定位 講好故事

樊洪
2018年12月12日08:5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太原日報》脫貧攻堅報道精准定位 講好故事

黨的十九大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這也要求新聞媒體要推出更多有聲勢、接地氣、鼓士氣的精品力作,講好脫貧攻堅的故事,提高扶貧脫貧宣傳質量,盡到媒體的職責。

多駐村調研 不走馬觀花

老兩口住在很深的土窯洞裡,進門就上炕,炕邊就是灶。剛會走路的孫子腰上系著一條布帶,帶子一頭固定在牆上,防止小家伙跌落鍋裡。與窯洞一牆之隔就是馬廄。馬廄門一開,臭味熏得人不禁后退幾步。

挨牆根擺了八九個麻袋、編織袋、面袋、塑料袋,裝的都是小米。女主人說,這是他們家一年的全部收成,麻袋裡的小米是最好的,是家裡兩個姑娘明年一年的各種“費用”……

透過以上採訪中的見聞描寫,有助於受眾了解到農村的貧困家庭,了解到貧困村、貧困戶是怎麼一回事。這對提高稿件質量、轉變工作作風都大有幫助。

“寫誰誰看、誰寫誰看”,一直是讓新聞界痛心疾首的一個頑疾。究其原因,主要是採訪不深入,甚至根本不去採訪,拿來一份材料抄一抄、刪一刪就交差。不下功夫,不掌握大量的新聞素材,便無法從讀者的角度來講述新聞,自然難以引起讀者的共鳴。這樣的新聞,何談親和力?

近年來,太原日報社採寫的脫貧攻堅新聞報道,幾乎每年都有一兩篇獲得省級新聞獎、市級新聞獎。這些報道的共同之處在於,通過典型、鮮活的扶貧脫貧案例,以生動的人物故事為切口,忠實記錄脫貧攻堅的歷程。隻有真正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聆聽大地的心跳,為人民書寫,扶貧新聞報道才能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才能更好地引發社會對扶貧事業的關注,才能更好地盡到媒體人的職責。

爭做參與者 不做旁觀者

脫貧攻堅關乎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是全社會的責任,媒體人責無旁貸,應成為脫貧攻堅的參與者。

2016年10月的一天,《太原日報》記者在貧困縣採訪時獲悉,山西省陽曲縣馬駝村南瓜豐收,卻遭遇“銷售難”,10萬公斤南瓜堆在地頭,再不解決,隻能眼巴巴地看著爛掉。《太原日報》記者隨即改變採訪計劃,掉頭前去村裡了解情況。次日,南瓜滯銷的消息見報不久,就有一家企業的食堂和一家酒店同報社取得聯系並購買了部分南瓜。跟蹤報道發現,一周之內,馬駝村的南瓜銷售一空。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從此,這個村產出的南瓜在市場上有了相當的名氣。

2017年6月,另外一個小山村(河裡頭村)也遇到類似的問題:100多畝櫻桃樹進入旺果期,不同的是,村裡的勞力大都進城打工,連採摘都成了問題。為此,《太原日報》對村裡所種櫻桃的品種、村子周圍的景色等進行詳細報道,以引發城裡人進山採摘、賞景的興趣,幫助果農解決“豐收的煩惱”。

事實上,很多社會力量都有參與到脫貧攻堅中的意願,但面臨“有勁使不上”的難題,需要媒體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媒體的報道不能簡單地停留在扶貧成績、資金監管等“老幾樣”上,而需要精准策劃,把貧困村、貧困戶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傳播出去,發揮媒體自身的優勢,連接“兩頭”——貧困地區與社會力量。

此外,媒體的價值還在於發現新聞。在脫貧攻堅的宣傳報道中,若能夠同時發現新聞背后存在的問題,提早一步提醒相關管理部門,則更加難能可貴。以《太原日報》對“流動飯店”的採訪報道為例,《太原日報》在對這一脫貧攻堅新生力量、新鮮事物進行報道的同時,向陽曲縣委宣傳部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在健康衛生等方面採取措施,規范這支新興脫貧隊伍的建設、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成為穩定的脫貧力量。此后不久,陽曲縣提出,要像前些年扶持“農家樂”那樣扶持“流動飯店”。每年為“流動飯店”從業人員提供免費體檢等已經落實到位。

突出典型人物 關注基層干部

每個時代都有典型的人物。脫貧攻堅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必然會涌現出一批體現時代精神的典型人物。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就看領頭人。基層干部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他們的精神狀態、實干精神、干事的能力和水平,決定著一個地方扶貧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強對他們的宣傳報道,也是提高脫貧攻堅宣傳報道精准性的一條途徑。

為此,《太原日報》開設專欄,陸續採訪報道了一批“第一書記”、鄉村干部和駐村工作人員的先進事跡。在這些報道中,派駐婁煩縣新建村的“第一書記”江洋,建立“精准扶貧新建村”微信公眾號,通過互聯網把這個小山村的特色資源、幫扶需求等信息傳向四面八方。村裡利用廢棄的土窯洞發展農家樂,先后建成粉條加工廠、胡麻油加工廠,以及7個家庭小型產業項目,都與這個微信公眾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報道中,《太原日報》還注重把握三組關系,既避免“高大全”,又謳歌時代典型﹔既再現扶貧業績,又體現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面﹔既語言平實,又飽含深情。這種報道除了具備一般的人物報道的特征外,還著重反映基層干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實干精神,反映他們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增強了可資借鑒的典型意義。

(作者單位:太原日報社)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