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協講堂”第二堂課開講推進整體融合實現知識服務
12月12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主辦、中國經營報社《商學院》承辦的第二次刊協講堂開講。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主持。
《三聯生活周刊》總編輯李鴻谷受邀主講《整體融合與知識服務》。李鴻谷從《三聯生活周刊》的歷史、戰略、環境、路徑、規劃、探索等9個方面向與會來賓介紹了雜志社的過去與現在的情況。《三聯生活周刊》從2015年“生活家”開始試水轉型,再到2016年全面啟動新媒體轉型,先后開發上線鬆果生活、熊貓茶園、中讀APP,逐漸形成一個以原創為本、以版權為要、以技術為驅動的知識服務平台。
李鴻谷認為,媒體融合本身不是某種介質或者書的內容轉移到其他地方,而是將內容不斷升級,形成自升級模式。即圍繞一個內容,形成圖書、音像制品、音頻、視頻、精品課等多種介質、多種形態的知識付費產品。而每個產品不是簡單的內容重復,而是考慮用戶的需求不斷對內容進行新的擴充,不斷實現產品迭代升級,不斷實現再出版及衍生活動,圍繞一個主題形成IP化。
結合《三聯生活周刊》的做法和經驗,李鴻谷認為,傳統的紙質刊物在轉型的路徑選擇上要進行IP化運作,在融合的路徑上要讓新媒體先導。李鴻谷分享了他的幾個認識,即在轉型中,不是紙刊平移到互聯網,而是內容生產全要素的升級﹔融合不是弱化內容生產,而是內容生產升級,傳統媒體一定要杜絕簡單地把紙質轉到互聯網﹔內容生產升級中要解決生產、銷售、經營三者統一,要在人才、薪酬、機制創新上形成市場競爭力﹔最后,要實現3個核心要素——創意產品、緊跟潮流、擁有資源系統的融合升級。
吳尚之在作總結發言時表示,《三聯生活周刊》的整體融合與知識服務的探索值得大部分紙刊學習和借鑒。他認為,如何堅持把內容做強,生產有價值、有深度的內容,是所有傳統期刊在新的生產環境下要堅守的根本﹔以原創為本、技術為先、用戶至上、知識升級、版權為要的理念,以新媒體IP化運作為手段,探索整體轉型,做好知識服務﹔在融合轉型中,推動全要素升級,形成新的體制機制,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
中宣部傳媒監管局局長、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劉澤林、韓筠、李彤,上海期刊協會副會長秦納,中國經營報社總編輯李佩鈺以及40多家期刊社的相關負責人聆聽了本次演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