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大江大河》為何如此真實? 編劇揭秘幕后故事

上官雲
2018年12月15日07:5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大江大河》為何如此真實?編劇揭秘幕后故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 上官雲)正在熱播的改革開放獻禮劇《大江大河》,豆瓣評分高達8.8,微博熱度居高不下。不少網友都夸贊該劇劇情真實,人物性格刻畫到位。

  這部劇是如何創作的?13日,該劇編劇之一袁克平接受中新網記者獨家專訪。他不僅分享了《大江大河》的幕后故事,也回憶了自己從建筑工人到著名編劇的“逆襲之路”。

  圖片來源:電視劇《大江大河》視頻截圖

  宋運輝人物形象如何塑造?

  這部由王凱、楊爍、董子健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從一開始就吸引了觀眾視線。除了頗具年代感的場景還原,不少網友留言,被宋家姐弟上大學的情節打動,短短兩集數次淚目。

  其中,單純執拗、又有點倔強的宋運輝,是袁克平在劇本中著力刻畫的人物。他說,《大江大河》是由阿耐所著作品改編而來,“原著是一部很優秀的小說,對楊巡、雷東寶等人物的塑造尤其出眾”。

  在改編時,袁克平認認真真把原著讀了很多遍,發覺比起雷東寶等人,宋運輝作為主角,寫得相對有些“不夠”。所以,決定在戲裡加強對宋運輝的刻畫。

  阿耐所著作品。出版社供圖

  在正式寫劇本前,他花了七個月時間,先做出了四十二集的分集提綱:隻有戲裡的一號人物“立起來”,劇才會好看,比如李雲龍、許三多。

  “在目前播出的劇集裡,有關宋運輝的部分,幾乎都是新創作的。”袁克平從原著出發,加入很多細節。

  比如宋運輝背文章,比如他在七月的烈日下劃“正”字等等。袁克平希望通過這些改動,體現初期宋運輝的韌性、較真,還有點傻的性格特點。

  “所有人物在我們這個戲裡都是慢慢發展的。宋運輝經歷生活坎坷后,也會改變。”袁克平堅持認為,寫一部劇,如果人物沒發生變化,戲就沒什麼意思了,“至於改得效果如何,還得看觀眾是否認可”。

  寫戲要真實、真誠

  除了演員和人物,《大江大河》另外一個特點是“真實”。據說,除了在上海、浙江等多個城市輾轉取景外,連劇情當中要用到的一棵樹,都是提前一年移植過來的。

  圖片來源:電視劇《大江大河》視頻截圖

  不過,《大江東去》中故事發生的時期,對現在的很多年輕觀眾來說,確實具有一定的年代差異。但袁克平卻並不擔心會因此帶來疏離感。

  “每代人的生活不同。不是直接觀察、生活過的環境,相較而言確實難以被輕易打動。”袁克平認為,世界上又很多相通的東西,像那種對父母的愛,對理想的追求,對愛情的期待等等,這是人類共同的。無論場景、載體如何變化,感情是一致的。

  要讓共同感情引發共鳴,還需要真誠地表達。袁克平毫不掩飾對“橋段”一詞的反感:這種寫作過程中的定式,很容易導致相似性和同質化。而真正的好東西,絕對不只是橋段。

  他說,自己寫了很多現代戲,極其厭惡讓人物“說假話”,寧可不寫,“我們需要真誠對待觀眾。談那些共同情感,必須真誠”。

  “現在的觀眾品鑒能力很強,千萬不能‘忽悠’他們。”袁克平半開玩笑地說道。

  《大江大河》沒有“張牙舞爪”

  為何《大江大河》能夠在開播后收獲好評?袁克平認為,好作品是一個優秀的主創團隊共同努力創作出來的。

  “所以說,主創團隊最重要,好作品是共同創作的。”在袁克平心中,編劇、導演、演員乃至制片、策劃等成員都同等重要,組合不好,會影響整個戲的質量,導致作品難以達到預期。

  劇中吃飯的一個場景。圖片來源:電視劇《大江大河》視頻截圖

  拍完《大江大河》,他有一個感受就是導演孔笙特別以細節見長,很多都是劇本中沒有體現的。

  “有一桌子菜,小到一碗肉,那個年代該怎麼吃,他都考慮得很周到。”袁克平說,這十分難得,需要長期對生活的細膩觀察。所以,《大江大河》這部劇不“張牙舞爪”,而是用無數細小的東西堆積上去,最后成為一個有力量的整體。

  編劇和演員、導演的關系,此前一度成為熱門話題,爭論不休。袁克平覺著,一部好戲,其實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不是說哪個人更重要,“故事寫得好看,但演員不行,也拍不好﹔演員好,故事不行,也難出好作品”。

  一個建筑工人的“逆襲史”

  《大江大河》只是袁克平創作的劇本之一。如果隻從個人經歷看,他和劇中的宋運輝有一點相似:想找一條合適的道路,改變命運。

  “我初中畢業后進廠當了建筑工人,一干就是十年。”由於“三線建設”,袁克平常常要背著工具袋、帶上斧子、鋸子,走上十幾裡山路去上班,很苦,“我想通過努力,進一個不需要經常搬家的單位”。

  袁克平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上官雲 攝

  最初,他決心考劇團,沒成。又開始寫小說,但寫了十七年,就發表了一首小詩,還是在市級刊物上,非公開。寫小品受歡迎后,轉而創作劇本,《下海》等都收獲了不錯的評價。

  袁克平不否認自己有點像宋運輝,“我比他‘輕浮’。從十六七到四五十歲,這段時間內,我全部都是失敗、眼淚。因為覺得自己聰明,做事不需要太努力,但這是錯的”。

  他的女兒袁子彈,是熱播劇《歡樂頌》的編劇,也是青年編劇中的佼佼者。袁克平也一直都告訴她,要有韌勁。不管是做人,還是寫劇本。

  今年,袁克平還擔任了影視行業榜單“初心榜”的評委。他說,現在的青年編劇們,只是需要一點時間成長,就會比他們那一代強。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堅持自己的路就行,之后死死‘咬住’,不斷向前走。”他寄語年輕編劇,能挺住,就終究會有變化。(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