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在直播中感受精神偉力

尚黎陽
2018年12月18日13:4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直播中感受精神偉力

  “一、二、三,開始!”

  11月1日上午,隨著同事小鄭的一聲示意,我立即走到鏡頭前,開始了“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的現場直播。這場展覽是廣東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活動,當天是首次向媒體亮相,《南方日報》、南方+新聞客戶端通過直播形式進行了獨家探營揭秘,我作為出鏡記者,心裡既興奮又期待。

  事實証明,此行果然收獲滿滿。穿過序廳往前直走,抬眼望見的就是一塊可互動的屏幕,打開開關,屏幕上“轟”的一聲炮響,令人不由精神一振。這個畫面就是有名的“蛇口開山第一炮”場景重現。

  蛇口工業區地處深圳南頭半島東南部,東臨深圳灣,西依珠江口,與香港新界隔海相望,是2000多年前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1979年1月31日,中央批復同意建立蛇口工業區的請示,蛇口工業區正式成立。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業區基礎工程破土動工。南海之濱,虎崖山下,移山填海,開山炮硝煙騰起,隆隆爆破聲和馬達的轟鳴聲振聾發聵,“開山第一炮”炸響神州,成為改革開放的啟幕樂章。隨著這聲炮響,蛇口工業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開創了多項制度革新。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也是蛇口率先提出的,這句口號被譽為‘沖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響徹了大江南北。”講解員介紹,當時蛇口在一塊三合板上用紅油漆寫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是該口號的首次公開亮相,1984年得到鄧小平的肯定。從此,這塊牌屹立至今。

  如今的蛇口工業區,已經是深圳現代化、國際化的片區,並一直延續著改革創新的基因精髓,2015年4月27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挂牌成立,蛇口又擔當了新的歷史使命,再次走在了改革的第一線。

  來到展覽的第二部分,一張村民們開心合影的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這是深圳的南嶺村,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了全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示范點,改革開放后,這裡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講解員說。

  原來,改革開放前,深圳南嶺村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逃港問題極為嚴重,全村600多人有500多人逃港,村內十室九空,大片農田擱荒。因為貧窮,南嶺村還被戲稱為“鴨屎圍”。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誕生,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了希望,南嶺村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當時不少港商到寶安尋找商機,為留住港商,南嶺村村干部和村民一起整治環境,一擔擔從山上挑土填平路基,美化村容村貌。干干淨淨的街道,果然起到了效果,隨著第一家塑膠花加工廠的落地,外商紛至沓來,僅一年的時間,不少電子、玩具、鐘表等外資企業接二連三在南嶺村落戶。

  到了1986年,南嶺村建起了第一個工業區,內聯外引企業14家,大部分村民進廠務工,農民變成了企業員工,南嶺村也實現了第一次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的轉型。

  改革開放、艱苦奮斗,從那時起就成了南嶺人的精神信念。不過,這個全國知名的先富起來的村子,過去多年發展路徑依賴的是“房東經濟”。如今,在國家產業調結構、促轉型的大背景下,南嶺村村干部專門到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去“取經”,並建起了主題科技園,再一次走上了改革與轉型的道路。

  這次直播使我對廣東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蛇口春雷”到前海自貿區,從破舊“鴨屎圍”到知名富裕村,在展覽館內,美麗蝶變的故事比比皆是。40年間,廣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區生產總值、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在這巨變的背后,始終不變的是改革開放的內在基因。

  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不止步。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曾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從計劃經濟的束縛中殺出了一條血路。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廣東如何堅定不移地將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進行到底?我想,作為廣東的一分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傳承這股精神力量,有爭當改革弄潮兒的勇氣。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