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11期

用真實精彩的故事打動讀者

——新時代黨媒新聞宣傳如何講好故事的思考

肖建中 張華軍 宋華茹 李宗寬 趙同增
2018年12月18日09:32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互聯網時代,吸引力決定著影響力,影響力決定著輿論導向和話語權。牢牢把握輿論導向主動權,創建輿論引導新格局,是新聞戰線面臨的時代命題和緊迫任務。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作風文風來完成。而講好精彩鮮活的故事,是新聞報道改文風,進而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改文風﹔增強傳播四力

互聯網時代,眾聲紛紜。在各種“聲音”的汪洋大海中,吸引力決定著影響力,影響力決定著輿論導向和話語權。牢牢把握輿論導向主動權,創建輿論引導新格局,是新聞戰線面臨的時代命題和緊迫任務。[1]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強調了轉作風改文風的問題,指出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作風文風來完成。[2]而講好精彩鮮活的故事,是新聞報道改文風,進而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近期,圍繞黨媒新聞宣傳影響力現狀、如何提高講故事能力等問題,河南日報組成調研組展開了專題調研。通過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走訪交流等形式,調研了600余名社會讀者、新聞從業者和新聞專業在校大學生,形成了關於新聞宣傳中如何講好故事的系統性認識。

一、黨媒的權威性、公信力在受眾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新媒體時代,受眾期待黨媒加大創新力度,提升吸引力及影響力

(一)廣大干部群眾對黨媒有深厚感情,黨媒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無可爭議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讀報。讀的第一份報,一定是《河南日報》。”《河南日報》的忠實讀者、新鄉《展望》雜志社編輯部主任余如鍵說。

讀者調研問卷顯示:307位讀者中有71%的人非常關注黨媒,47.2%的人每天都要閱讀《河南日報》,68.4%的讀者認為黨媒始終保持權威性,有較強影響力。在選取媒體的時候,有多達239名讀者認為最看重權威性,佔比77.9%。由此可見,權威性、有用性是黨媒的“核心競爭力”。

代表著未來走向的青年人對黨媒也有著較強的信賴和看重。146名新聞專業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問卷中,有65.8%的人認為黨媒始終保持權威性,有較強的影響力。他們最喜歡從《河南日報》上了解的新聞報道分別是:時事評論76%、深度分析74%、突發報道58.9%、權威發布47%、大型策劃40.8%。

調查數據和座談討論鮮明地彰顯了黨報的分量與不可替代性。以團結引領廣大人民群眾、鞏固馬克思主義思想基礎為己任,黨媒多年深耕,與廣大干部群眾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關聯﹔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弘揚主旋律為鮮明特色,黨媒的權威性、公信力在受眾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分量。

(二)移動互聯時代,黨媒新聞報道中的宣傳腔、不接地氣、生硬呆板成為制約黨媒吸引受眾的主要原因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3月初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佔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3]以手機為中心的智能設備,成為“萬物互聯”的基礎,移動互聯網服務場景不斷豐富、移動終端規模加速提升、移動數據量持續擴大,為移動互聯網產業創造了更多的價值挖掘空間。

移動互聯時代,信息傳播呈現全天候、參與式、互動式的溝通模式。調查發現,讀者與媒體從業者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以黨報、兩微(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居前三位﹔而學生的選擇是:兩微(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黨報。

互聯網傳播生態下,關注即流量,流量即生存。新媒體基於大數據的精准投放,相形之下讓傳統媒體處於競爭的劣勢。而在向融媒體邁進的過程中,黨媒自身在新聞宣傳裡存在的諸多問題制約了其影響力的發揮。

在調查問卷開放題目中,讀者、媒體從業者和大學生認為黨媒的報道“採訪不夠深入,採寫不夠靈活”“貼近性、有趣性、服務性不夠,影響閱讀興趣”。

有關當前新聞報道的文風,特別是黨媒的文風,讀者、媒體從業者和大學生意見最集中的是“較為客觀,但缺乏感染力”,而青年學生關於文風最突出的印象是“套話較多,流於宣傳需要”。

關於制約傳統媒體關注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受調查者認為,“生硬呆板,說教味濃”這個問題最為突出。

黨報和讀者的互動少,應當採取論壇等多種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引導人,而不是灌輸。新鄉市財政局文明辦主任史大偉提出,青年人肩負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任,在加速轉型期,如何塑造青年人特別是青年干部的眼界、格局、價值觀,黨媒責無旁貸,需要多建立渠道,釋疑解惑、化解矛盾、啟發引領。

在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記者座談會上,常年奔波在採訪一線的記者認為,當前黨報講故事存在的最普遍問題是把講故事簡單化為舉例子。曾搞過多年深度報道的河南日報城市經濟部記者陳暉說,講故事要通過一個故事講透一件事,在新聞學上的說法是還原一個事件。而現在的很多稿件為了所謂的鮮活,講故事變成了講例子。

二、講故事運用不充分不到位,映射出黨媒面臨的創新挑戰和作風轉變的迫切

(一)黨媒在新聞宣傳的理念、機制、人才、運行模式諸多方面面臨挑戰

快速變革的社會提高了對黨的新聞宣傳工作時度效的要求,新媒體的崛起顛覆了信息傳播的特點和格局,對形勢的變化應對不及時、轉變滯后,讓黨媒仍處於倒逼追趕的局面。

在座談中,無論是媒體人還是《河南日報》的主要讀者群(黨政干部),都談到黨的新聞宣傳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發展變化一日千裡,新政策、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新變化層出不窮,追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的腳步,新聞宣傳工作需要掌握新情況、學習新知識、研究新理念。而互聯網時代自媒體的勃興,對新聞傳播帶來的巨大沖擊更倒逼黨媒在工作節奏、方式方法、傳播平台等方面進行再造。目前制約黨媒新聞宣傳感染力、傳播力的突出問題有如下三個方面:

1.宣傳指導理念滯后於形勢發展

一方面,新聞宣傳中的指令性報道、“規定動作”比較多,不少一線記者疲於完成任務,每天面對很多的指定報道,完成這些稿子的採訪都是淺嘗輒止,根本沒有時間沉下去,也沒有時間深入思考﹔另一方面,黨媒在報道中群眾視角(受眾視角)意識不足、不接地氣的狀況也亟待轉變。調查開放問卷中,不少讀者認為黨媒“為社會提供正能量,有助於改變泛娛樂化”的同時,又因為“形式不新穎,不接地氣”的原因,導致傳播力比較差。也有不少讀者認為黨媒“空話套話太多,太浮於表面,跟群眾生活不貼切”“宣傳性強,套話太多,受眾感受不到真誠感”等。總之,就是群眾視角不強,以人民為工作導向的意識不強。

2.信息密集、技術更迭帶來“本領恐慌”

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傳播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向全媒型、專家型方向努力,而本領的提高既需要機制體制的轉變,也需要實踐的鍛煉、時間的積累。而且,新聞單位現在既要做好宣傳,又要養活自己,種種困難都要應對並尋求突破。

3.考評機制改革亟待跟進

考評機制就是一個“指揮棒”,依據融媒體傳播的需要設計考核制度迫在眉睫。鮮活而有深度的新聞宣傳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這樣的報道要在傳播渠道、工作考核和榮譽評價上得到支撐和體現,使勞動付出與個人回報成正比,從而引導好、保護好新聞人對一個好故事、一篇好報道的熱忱。

(二)部分媒體從業者作風浮漂、急功近利的現象為人所詬病

一些媒體從業者說,如果工作任務的緊急繁重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中不能深入而流於表面,一切便利的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催化”了媒體人的惰性,那麼,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而滋生的不良社會風氣,讓一些媒體從業者受到感染,講利益而模糊了使命、講效益而淡漠了奉獻、講實用而懈怠了追求。不少人的工作是在文件中抄抄寫寫、網絡上拼拼湊湊完成的,下基層少、研究問題少、勤於學習少,那些帶著露珠、飽含著情感、蘊藏著思想的報道自然就少了。

三、講好新聞故事,增強黨媒影響力、公信力

(一)講好故事是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的迫切要求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4]

黨媒是黨的喉舌,無論任何時候,黨媒都要把握輿論話語主動權,發出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最強音。在新媒體時代,黨媒更要搶佔新聞輿論的制高點,主動發聲、善於發聲,形成強大的正向輿論場,營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盡管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手段花樣翻新、傳播渠道日益多樣,但黨媒仍是傳播社會信息的主渠道和內容提供商。據調查,82.1%的讀者期望看到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的報道,77.9%的讀者期待及時獲得權威部門發布重大部署和重要政策,60%的讀者期待及時的理論引導和釋疑解惑。

在新媒體時代,講好故事的時代意義是什麼?調查顯示,83.1%的受訪讀者和85%的媒體工作者認為,“講好故事,將進一步提高報道的吸引力和引導力”﹔有近七成的讀者認為,“講好故事,將有助於廓清紛雜聲音,形成正向輿論場”﹔高達74.2%的媒體從業者認為,“講好故事,有助於春風化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

(二)用好故事的標准講好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是提倡者,也是踐行者。

無論是會議上的發言、調研時的談話,還是出訪時的演講、報刊上的文章,習總書記都善於用故事來傳達深意、感染他人。這些故事貫穿著中國歷史文化之“道”,中國改革發展之“道”,中國參與世界治理之“道”,承載了總書記對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深刻思考,具體而生動、通俗而深刻。[5]

對於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新聞故事,學界有著不同的看法和標准。調研中,受訪者一致認為,好故事載道、好故事真實、好故事情切、好故事有藝術的表現手法、好故事在融媒時代更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

調查顯示,受訪的讀者中高達73.3%的人認為講好故事首先“隻有把實際情況抓得又准又透,講的故事才能打動人心”﹔其次,受眾認為好故事應當是“與讀者有接近性”﹔“語言感染力強、以小見大,令人回味悠長”等技巧性因素緊隨其后。

(三)下真功夫,講好故事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在新聞輿論座談會上進一步指出,隨著形勢的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建構輿論引導的新格局。[6]

新媒體時代拓寬了新聞宣傳的空間和方式,同時也更需要以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受眾。面對這個時代課題,黨媒要不忘初心,用故事載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道”﹔要堅持“走轉改”,以人民群眾為工作的中心,從群眾需求出發,講好治國理政的戰略、方針、政策激勵人心,講好新進展新成就鼓舞人心,講好新風尚新面貌溫暖人心,把黨性和人民性熔為一爐﹔要深化改革,打造融媒傳播的好機制、好平台、好環境。

1.講好故事,就要加強頂層設計

要把講故事作為新聞宣傳的基本理念、基本手段,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營造沉下身心抓新聞的良好土壤,保護引導好記者的新聞夢想和職業精神。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媒要搭建起新媒體傳播的矩陣,建立“中央信息廚房”等信息分發處理系統,為融媒發展奠定平台基礎。同時,要致力於在體制機制“軟環境”方面謀求創新突破,切實推進考評機制、組織報道流程和推送方式等改革,在媒體內部和採編人員之間形成倡導、鼓勵、支持、獎掖講故事的濃厚氛圍,加強主題策劃和議題設置,通過講好故事,傳播社會正能量。

(1)創新報道組織流程。講求新聞宣傳的時度效,需要打破部門、媒體限制,建立信息、人才、平台等一體化的組織配合和管理體制,讓融媒傳播體系真正發揮威力,從而實現快速反應、深度挖掘、多個出口、多元傳播。

(2)以“我想看的”為依據,進行新聞的精准推送。如今的信息供應模式更加強調參與性、互動性,尤其是年青一代主張個性,希望看到的是“我想看的”,而不是“你想讓我看的”,個性定制成為新聞傳播的趨勢。黨媒要探索新聞的智能篩選與推送模式,統籌考慮傳統媒體、客戶端、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的功能,讓媒體矩陣相輔相成、互相拉動,不斷增強黨媒的傳播力、影響力。

(3)建立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綜合考評機制。考評機制改革,是媒體從業者的普遍共識。調查中,有42.5%的媒體從業者認為,黨媒講故事能力不強,媒體內部考核激勵機制不夠是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認為,建立融媒體時代的綜合考評機制,就要融通傳統媒體、新媒體的發稿統計、考評,對深入一線,寫真、寫實、寫活的新聞予以計分傾斜,打消採編人員的顧慮,鼓勵引導記者深入基層多出精品。

2.講好故事,要彰顯權威性、公信力、引導力

媒體融合,融的是觀念,合的是技術,贏在內容。黨媒發展,必須把做好新聞放在首位。作為黨的耳目喉舌,一定要倍加珍惜讀者的信賴和深厚情感,不負黨的重托,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守黨性原則,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准坐標定位,扛起社會責任,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要保持定力,堅持權威、有用、公信原則,在眾聲喧嘩中一言九鼎,做負責任的新聞。

黨媒的定位與積澱,使典型塑造與議題引導成為其巨大優勢,《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為了61個階級兄弟》被奉為經典傳誦,而黨媒近年來推出的新典型,為升華大眾思考認識提供了精神力量。如《河南日報》近年來推出的重大典型《英雄不老》《河南有個“塞罕壩”》等。由《大河報》融媒體採編團隊原創完成的《春光的春光》,在2017年全國“兩會”微紀錄片重磅推出,一個人、一個縣和一個省的脫貧攻堅故事,濃縮在8分鐘的光影之中。推出后,同《人民日報》、新華社短視頻一起獲得中宣部閱評表揚。

3.講好故事,要加強學習,提升素養,提高講故事的真本領

黨媒要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有所作為,加大學習交流和培訓力度。通過學習培訓提高從業者的理論及業務水平,形成改文風、轉作風的良好氛圍。

黨媒從業人員要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習﹔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加強政策、經濟、法律以及文學等多方面學習﹔加強業務培訓,掌握新媒體傳播手段和技巧,培養全能型記者﹔要夯實報道的基本功,增加歷練,熟練掌握講故事的技巧要素,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

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講好故事的“套路”是一致的:人物、細節和沖突是故事的“三要素”。有人物才有共鳴,有細節才能生動,有沖突才有戲劇性,才能吸引讀者往下看。如果記者在採訪時能夠把人物事件放到大的社會背景下去審視,就能寫出具有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的好故事。

增強新聞宣傳的感染力,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感人。新聞記者要不忘初心,有一顆“柔軟的心”。懷著這樣一顆心去工作,看問題的視角自然就會發生變化,點點滴滴都能寫出生活的滋味、生命的況味。

4.講好故事,就要堅持“三貼近”,深入“走轉改”

文生於情,情生於身之所歷。

對於新聞從業者而言,走了多少路,和群眾打了多少交道,蹲了多長時間的“點”,就有多少的真情實感,就有多強的責任擔當。隻有把身心沉下來,才能吃透實情、飽蘸感情,對准時代風雲,發掘出最精彩、最經典的故事。

曾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的《河南日報》駐開封記者站站長童浩麟就喜歡和各行業的普通人交朋友,他手機通訊錄上單單一個蘭考縣的村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普通村民的號碼就有近300人之多。2016年年底,就憑著這些“人脈資源”,童浩麟和幾位同事一頭扎進蘭考的村村落落50多天,採寫《蘭考扶貧日記》系列報道40多篇,寫盡了基層干部群眾的苦辣酸甜,成為蘭考當年脫貧的標志性報道,又為《河南日報》捧回了中國新聞獎獎杯。

習總書記強調轉作風改文風要用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用上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就必須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實際。也隻有深入才能具體,才能求真、求實。當下自媒體遍地開花,為博眼球博關注,很多不實信息干擾了公眾的正確判斷和思考,造成輿論的偏頗混亂。眾聲喧嘩中,格外需要黨的媒體和新聞工作者,以權威、真實的報道佔領主渠道、弘揚主旋律,清除雜音、澄清認識。

時勢造英雄。順應媒體格局、輿論環境、傳播方式的深刻變化,切實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黨的新聞宣傳工作任務艱巨而志在必得。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組織各種精彩、精練的故事載體,用見微知著式、富有感染力的敘事把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寓於其中,使人想聽愛看,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這是黨媒的努力方向,具有廣闊的施展空間。未來,必有更精彩的傳播呈現在受眾面前,成風化人,凝聚起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

[2]劉奇葆.改文風永遠在路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303/c64094-29121113.html.

[3]CNNIC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EB/OL].ht

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201/c40606-29798951.html.

[4]倪光輝.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 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5]楊振武.習近平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典范[EB/OL].http://hi.people.com.cn/n2/2017/0615/c231187-30334628.html.

[6]習近平.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

(作者單位:河南日報報業集團)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