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改革的創新思考
——基於教學視角的轉換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在國內外意識形態較量形勢日趨嚴峻復雜的當下,強化推進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所建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體系尤為重要,它不僅體現了新聞學科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而且對於培養適合當前新聞輿論環境的優秀媒體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關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教材書籍相對較少,學術成果創新不多,課堂教學效果略顯不足。對此,應以歷史的視角講領袖故事,以媒體從業者的視角講案例,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者的視角講方法,並以學生的視角講形式,從而實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創新實踐。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輿論工作﹔新聞教育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不但標志著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同時也為建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理論體系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鄭保衛教授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應面向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要以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工作實際為觀察和研究的起點,能夠科學總結和准確表述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歷史經驗和傳統、工作方針和原則、活動規律和原理,能夠提出解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理論與實踐問題的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1﹞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理論體系的建構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我國新聞實踐活動的行為准則,對於培養適合當前新聞輿論環境的優秀媒體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之魂,也是新時期我國新聞輿論工作之魂。然而目前,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教學依然面臨一定的困境,過於理論化的教學內容和略顯單一的教學方法常常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亟待強化意識、轉變視角,實現從內容到形式的多方面改革與創新。
一、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提出的要求日趨緊迫,但該課程在教材體系、學術研究、師資力量等方面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一)教材及科研成果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學科體系同教材體系密不可分,學科體系建設上不去,教材體系就上不去﹔反過來,教材體系上不去,學科體系就沒有后勁﹝2﹞。而綜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教材體系,由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著內容龐大,通讀或重讀有較大難度,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因此,年輕學者囿於教學壓力和科研壓力,對此方向感興趣的不多,此方面教材及系統論著大多仍出自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一些資深學者,如鄭保衛、童兵、陳力丹等教授。
筆者統計,我國現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系統理論專著及編著共計27部,其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程》(陳力丹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程》第二版(陳力丹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五講》(范敬宜、李彬編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拓展讀本》(李彬、李漫編)等屬於我國新聞傳播系列教材,建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基本理論框架﹔《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論著導讀》(鄭保衛主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讀本》(童兵主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讀本》(劉建明主編)等書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課程學習及理論研究提供了詳盡的文本原典﹔而《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報道經典案例評析》(編寫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運用和發展》(邵華澤主編)等書籍,則側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實踐領域的應用,書中列舉的經典案例為課程教學提供了豐富資料。
同著作一樣,相關論文科研成果在新世紀之后日趨豐富。截至2017年底,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學術論文總計2572篇,近兩年成果數量顯著增加,與黨和國家關於貫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相關政策及方針的出台時間相契合。但總體來看,理論創新較少,進行主動研究、帶著自身興趣研究的不多。
(二)師資力量方面
為避免一直以來我國新聞教育與新聞實踐脫節的弊端,近些年,我國高校新聞院系在師資引進方面越發傾向資深媒體從業者。然而,較國外新聞教育師資結構而言,我國高校新聞院系擁有媒體從業經驗的教學人員並不多,具體細分到主講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師中,比例更為稀少。筆者結合自身媒體實踐認為,缺少媒體從業經驗,尤其是主流媒體的工作經歷,即缺乏從事主流媒體從業基本要求及相關新聞紀律的切身體驗,將導致對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實踐領域的應用了解不夠、體會不深,對於其在我國新聞行業具有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此種情況之下,從理論到理論,自然較難將這種意識切實貫徹到教學一線以及學生當中。
(三)教學效果方面
總體看來,很多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大而無用,屬於僵化的意識形態教育,距離新聞實踐太遠,或將束縛新聞實踐,因而對課程不感興趣,產生抵觸情緒。另外,學生群體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精髓缺乏深入的了解,難免產生片面的理解和膚淺的觀點。因此,將沉浸於數字世界的學生成功吸引到歷經百年的經典理論中來,為其釋疑解惑,有效提高課程的出勤率、抬頭率,則成為主講教師面臨的巨大挑戰。
二、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改革的創新視角
針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教育的現狀,讓經典理論照進現實,深入人心,從理論到理論的填鴨式講授往往效果有限,如適當變換思路,轉換視角,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闡釋經典,未嘗不是本課程教學改革的創新嘗試。
(一)以歷史視角講領袖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不僅新聞從業者要學會“講故事”,新聞教育工作者同樣也要學會“講故事”。
綜觀諸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作家的人生經歷,其豐富的政治活動、學術活動和新聞實踐等無不波瀾壯闊,激蕩人心。例如,恩格斯在英國實習期間深入曼徹斯特工人區與工人打成一片,了解底層工人階級的疾苦,最終寫成《英國工人階級的現狀》,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創作中也引用了這些鮮活細致的資料。這些領袖們的新聞實踐故事不僅生動感人,而且更能闡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產生和發展歷程,是學生進一步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本質的敲門磚。因此,本課程主講教師在這部分的講述中,應突出人物的故事性、情節性、生動性,從歷史視角出發,講好領袖故事,並以其生動的故事吸引學生,以其精彩的新聞實踐影響學生,引導他們進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座博大精深的殿堂。
講好領袖故事,需要避免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有故事,沒理論。故事服務於理論,應為理論的提出建構客觀、全面、生動的過程與背景,如果僅僅為了吸引學生而重故事、輕理論,則無疑是舍本逐末﹔二是有理論,沒故事。這也是本課程的教學難點,課程過於理論化,難以引起學生共鳴。為改變這兩種狀況,講好領袖故事,就是將理論、故事連貫起來,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除新聞實踐之外,綜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作家,無一不是勤奮好學、勇於實踐、意志堅定的“學霸”,而“學霸”形象恰恰是當下學生群體較為感興趣並模仿的對象。以領袖魅力折射理論魅力,這是本門課程的特點,也是吸引學生的最大魅力。
(二)以媒體從業者視角講案例
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更有說服力,將觀點與實踐相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理論觀照中國新聞業現狀,使其在當前媒體格局下散發光芒,是經典理論最為閃耀的時刻。相對於理論,新聞業界的經典案例通常會引起學生更多的關注,更能點燃學生對於經典理論的興趣,使其體會經典理論在新聞實踐中的應用﹔從新聞實踐出發,以媒體從業者的視角來理論聯系實際,把經典理論與新聞案例有機結合,從案例中總結經驗、規律,進而豐富理論,這無疑是讓經典理論照進現實的有效途徑之一。
以媒體從業者的視角講案例,要求本課程主講教師能夠掌握新聞媒體的現狀與動態,對黨和國家的新聞政策了然於胸,對主流媒體年度報道計劃和重點報道主題充分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經典案例與時效案例相結合,既可利用《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等書中呈現的諸多新聞報道經典案例,同時,要隨時跟進並更新主流媒體層出不窮的新聞作品,從中尋找正反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討論,在觀點爭論與事實的辨析中領悟經典理論的魅力。第二,報道過程與細節要素相結合,案例教學過程中,既應讓學生了解新聞事件或新聞專題報道的整體思路,也應向其介紹策劃、採訪、報道的具體細節步驟,使之能在未來的新聞實踐中更好地應用。
另外,也可邀請資深媒體從業者走進課堂,以自身的新聞實踐經歷,為學生講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實踐中的價值以及我國新聞事業發展中的踐行之道。
(三)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者視角講方法
恩格斯說:“馬克思的整體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研究使用的方法。”﹝3﹞
筆者一直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世界觀、方法論對於“三觀”尚待塑造的大學生群體來說尤為重要。世界觀與方法論將是他們走向社會,並在更高層次的社會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依據,是培養他們具有更精深的思想力的關鍵所在。而對於新聞傳播及相關專業的大學生群體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
能及時辨別“新聞事件”的真偽,能深刻揭示新聞事件的本質,能准確把握新聞事件的發展規律,能科學預測新聞事件的發展趨勢,這是新時期受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要對媒體從業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媒體從業者隻有擁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和科學的思維方式與方法,辨是非、分主次、顧大局,才能成為“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和“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四)以媒體管理者視角講政治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報刊與現實運動,特別是與政治有著天然的職業上的聯系。在我國,政治屬性是我國新聞事業的基本特性之一。具有政治頭腦、政治眼光、政治大局意識,是我國新聞媒體從業者所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設立,其中一個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新聞從業者的政治意識,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新聞政策及新聞紀律,了解“政治家辦報”和“大局意識”中的真義所在。新聞政策是政黨或政府管理新聞業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它確定了新聞傳播的指導思想,規定了新聞傳播的目標和任務以及新聞選擇的整體總體方向,是國家、政黨和政府從宏觀層面對於新聞事業的調控,也是一種制約和規范新聞報道的重要手段。與新聞法規相比,新聞政策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並帶有指令性。在新聞法尚未完善的情況下,新聞政策往往承擔了前者的作用。
而從以往經驗來看,對於新聞政策和新聞紀律等相關內容在新聞教育中的缺位,常常使得很多剛剛畢業的新聞傳播相關專業的學生在進入新聞媒體從業初期的新聞報道中面臨困擾。他們學習了西方新聞專業主義理念,會對我國新聞行業的行為准則有諸多的疑問或不解。然而,這些新聞紀律或新聞政策無疑是契合了我國國情的政策與規范。
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新聞行業的新聞政策與新聞紀律應是本課程不能回避的重要內容,它不僅能使學生了解我國新聞事業管理、新聞報道規范及隊伍建設等方面的行業規則,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在進入新聞媒體工作之后減少困惑,縮短適應周期,迅速進入職業角色。
(五)以學生視角講形式
目前,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所針對的群體屬於在數字化中生存的一代,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根本不接觸報紙,較少收看電視,沉浸在移動互聯的世界裡。在學生隨時可以“百度”基本概念和經典理論的課堂上,如何能夠成功吸引學生關注,使之對經典理論得以知曉和傳承,主講教師不僅要在內容上精雕細琢,還應在呈現形式上加以謀劃。
除邀請業界資深媒體人進行課堂講座、針對新聞事件相關報道進行討論分析外,可根據學生當下比較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講授,廣泛應用新媒體傳播方式、傳播渠道等,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變“照本宣科”為“多媒體互動融合”。例如,每一個馬克思新聞觀經典作家的成長經歷都可用時間線、可視化技術進行還原,其政治活動及新聞實踐活動可用視頻短片、H5動畫形式進行呈現﹔設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兩微一端”,並在此平台上定期推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家的經典名篇等。
從學生經新聞採編人員到高校教師的角色轉變,從學習西方新聞理論經主流媒體新聞實踐到主講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的職業經歷,使筆者從中深刻體會到,隻有主講教師在思想觀念上深刻意識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於我國新聞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並採用學生熟悉並樂於接受的方式演繹經典理論,才能讓理論深入人心,指導實踐,讓學生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參考文獻:
﹝1﹞鄭保衛.使命與擔當:保衛、創新、發展中國新聞學﹝J﹞.新聞愛好者,2018(1).
﹝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ttgg/2016-05/18/c_1118891128_3.htm.
﹝3﹞陳先達.談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J﹞.理論導報,2016(7).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