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特色 創造獨特影響
——淮海晚報重大主題報道的探索
圍繞黨和政府重大決策、戰略部署,組織開展重大主題報道,是主流媒體的重要責任和獨特優勢。隻要從本土特色文化這個根本出發,精准選題、深度策劃、周密部署,都市報完全可以在更大范圍內講好地方故事,產生獨特影響。
“做好重大主題報道是都市報謀求自身發展、打造品牌的重要途徑……做好重大主題報道,既是黨和政府的需要,人民群眾的需要,也是都市報自身發展的需要。”①但是,地市級都市報策劃、實施重大主題報道時,面臨著兩大難點:“一是以地方媒體的信息資源掌控能力和相對窄化的受眾定位,難以承受重大主題之重……二是在宏大命題中難以尋找恰當的表達方式,容易在宏大背景之中迷失。”②這兩個難點在實踐中經常束縛地市級都市報的手腳,使報道流於一般。要突破其實也有路可循,那就是要做到立足本地本土特色,放眼全盤大局,順時順勢而為。
本土筋骨顯特色,放眼大局長精神
地市級晚報在策劃實施重大主題報道時,必須力求以本土為筋骨,猶如古希臘神話中的巨神安泰,隻有腳踩大地,才能擁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地市級都市報的“大地”就是本土,就是本土的歷史、文化、風俗等資源,這是其得以生存、獲得活力的源泉。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重大主題新聞操作中,本土的才是全國的,才能在全國范圍內引起關注。淮安的本土特色如何彰顯?一要尊重淮安的特色,保持其他地方無法輕易復制取代的淮安獨特性。立足本土,才能腳踏實地,才能取得特色彰顯、影響廣泛的效果。二要放在大局中,隻有在大局中,筋骨才有了“精神”﹔融入大局,筋骨才能“精神抖擻”。
重大主題報道如何立足本地講好故事、發出原生態“好聲音”?
首先,“吃透中央精神,與中央保持一致,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更加自覺主動地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③。2015年,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如何在這一主題報道中講好淮安故事,凸顯淮安人民在抗日戰爭中所作出的貢獻與犧牲以及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在淮安誕生、從淮安走出去、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的抗日團體新安旅行團無疑是最好的載體。淮海晚報為此推出“重走‘新旅’抗戰路”大型新聞採訪活動,走訪新旅曾經走過的鎮江、南京、上海、杭州、呼和浩特、蘭州、武漢、桂林、鹽城等10多個城市,採訪70多位新旅團團員及其后人、專家。該活動引起社會各界極大關注,江蘇省委宣傳部三項學習教育辦公室專門向全省推廣“重走‘新旅’抗戰路”新聞行動的經驗做法,該主題報道獲得2015年度江蘇新聞獎以及2015年度趙超構新聞獎特稿(特等)獎。
其次,把淮安本地文化與國家經濟戰略、社會文化熱點深度結合起來。2016年是農歷猴年,恰逢1986年版電視劇《西游記》播出30周年。還沒到猴年春節,關於六小齡童是否上央視春晚的新聞引發全國關注。《西游記》注定是2016年的社會文化熱點。同時,“一帶一路”倡議舉世矚目,人們對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最為精彩的記憶從《西游記》開始。淮安是《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的家鄉,西游記文化是淮安一張閃亮的名片,淮安西游記文旅區建設如火如荼。淮海晚報社結合社會文化熱點,啟動“西游逐夢 路在腳下”全媒新聞行動,從淮安出發,沿著“一帶一路”以及淮河生態經濟帶進行採訪,實地探訪18個城市,行程5萬裡,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再一次叫響淮安西游文化品牌。
最后,根據重大歷史、時間節點,提前謀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淮安,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的家鄉。2009年4月22日,在參觀周恩來紀念館時,習近平同志說,“像周總理這樣的一代楷模,是我們黨政干部學習的榜樣。特別是要學習他做人的風范,首先是做人,再就是做一個模范的共產黨員,再就是做一個革命家。”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對淮安寄予厚望——“把周總理的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征意義”。今年是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淮海晚報於2017年3月5日啟動推出“矗立的豐碑 永遠的懷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新聞行動,用一年多的時間,以祖國各地紀念周恩來總理的紀念館、故居、紀念碑等有形的場所為主要採訪對象,展現周總理的成長經歷、革命生涯以及為新中國建設、為人民謀利益四處奔走的足跡,挖掘故事的當年情景和現實意義。活動一直持續到今年,走訪30個城市和地區,實地探訪周恩來紀念場所70多處,刊發近百個專版共計20余萬字、300多張圖片。“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此我們深有體會。正因為此次新聞行動是有關周總理的主題報道,我們在天津、南昌、武漢、廣州、重慶、西雙版納、延安、石河子等城市和地區採訪時,得到的採訪支持力度遠非是平常的採訪活動所能及的。
放大本土界域,實現多地共贏
在策劃、實施重大主題報道時,淮海晚報既立足於本土,又不局限於本土,放眼全國,以歷史性、文化性共鳴放大本土界域,以開放性操作實現多地共贏。
開拓本土外延。本土是個相對概念,隻有放在全國范圍內,才能彰顯特色﹔本土不是孤立的界域,不是一個孤島,隻有與其他地域相連接,才能獲得勃勃生機。在策劃實施重大主題報道時,淮海晚報注重打通本土特色與其他界域歷史的、文化的關聯。在“西游逐夢 路在腳下”全媒新聞行動中,淮海晚報緊緊把握淮安西游文化這個本土特色,沿著《西游記》成書歷程,對西游記故事廣泛流傳的西安、張掖、哈密等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西游記》成書背景地湖北黃岡蘄春,彰顯西游記文化特色的江蘇連雲港花果山等相關地方做了重點報道,不只是關注這些地方的西游文化傳統,更關注其在推動西游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與未來規劃。通過西游文化,我們把歷史與現實連接起來,把神話與產業連接起來,把淮安與全國多個城市連接起來。在此過程中,打通文化交流通道,交流文化產業發展經驗,達成相關合作意向,實現多地共贏。
挖掘本土內涵。“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親口吃一吃。”呈現淮安特色的最好方式除了走出去廣泛宣傳,還有邀請大家走進來、實地體驗,把淮安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內涵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呈獻給大家。在“矗立的豐碑 永遠的懷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新聞行動中,淮海晚報舉辦了“綠水青山看淮安 生態文旅水城游——全國媒體周恩來故鄉行”大型攝影採風活動,邀請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北京晚報、深圳晚報、廈門晚報、合肥晚報、大連晚報、青島晚報等40多家中央級和省市級媒體的近百位總編和記者齊聚淮安,弘揚周恩來精神,宣傳推介淮安。
開放傳播平台。在實施重大主題報道時,淮海晚報注重和中央媒體、地方媒體、網絡媒體保持良性互動,並融合運用“掌上淮安”新聞客戶端、淮海晚報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最終達到“以報紙平台召喚更多的合作平台,每個平台既單向傳播,又多向聯動,影響力互為滲透疊加,取得了呈倍數放大的報道效果”④。
本土故事全新視角,精心書寫時代精神
淮海晚報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主題報道,之所以能夠產生超出淮安本地范圍的強烈反響,是因為以全新的視角書寫淮安本土故事,彰顯時代精神,在講述淮安故事時讓中國夢得以生動體現。
深刻挖掘淮安故事中的時代精神。西游記故事傳播了1000多年,由淮安人吳承恩書寫的《西游記》流傳了400多年。400多年來,西游記故事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有七八十種譯本。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中,西游記文化的接受程度很高。因此,在“西游逐夢 路在腳下”全媒體新聞行動中,淮海晚報深挖西游記文化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密切關系。在採訪中,相關專家認為,“一帶一路”建設要落到一種文化上,也就是“一帶一路”文化。“一帶一路”文化的要求是走出去,不僅要在國內傳播程度高,在海外也要有很深的根基。西游記文化不僅是一種開放的文化,也是一種包容和諧的文化,甚至很有可能成為“一帶一路”文化中的主流文化之一。
注重紅色精神的時代傳承和弘揚。在“重走‘新旅’抗戰路”新聞採訪中,淮海晚報把表達的著力點放在作為中國最早最大抗日救亡少兒團體的新安旅行團的現實意義上——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著“為民族生存奮斗”的愛國主義精神,有著要把“中國來改造”的遠大革命志向,有著“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敵人的凶殘”的頑強戰斗作風,更有著好學上進、團結友愛、熱愛勞動、關心集體的優秀品質。“少年強則國強”,新安旅行團團員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品質,對於當下和平年代的學生而言極具榜樣力量。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周恩來精神具有鮮活而持久的生命力。在“矗立的豐碑 永遠的懷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新聞行動中,淮海晚報深刻展現了周恩來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是全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尤其是周恩來從小立下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偉大志向以及“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的恢弘願景的傳承與弘揚,對於一代代青少年的成長影響深遠。
立足本土特色,同時佐以全局的眼光、辯証的思維、扎實的舉措,在重大主題報道方面,淮海晚報走出一條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路徑,並在多次新聞實踐中,得到進一步豐富完善,從而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地市級都市報本土特色,打響了淮安的特色品牌。在近3年的江蘇省報紙優秀作品評比中,“重走‘新旅’抗戰路”“西游逐夢 路在腳下”“矗立的豐碑 永遠的懷念”三大主題報道分別獲得當年度的重大主題策劃獎,這對地市級晚報來說,實屬不易。
(作者系淮海晚報總編輯)
注釋:
①潘虹:《增強三種意識,做好重大主題報道》,《新聞傳播》2015年第14期。
②楊星:《都市報打造品牌的重要途徑——做好重大主題報道》,《新聞實踐》2005年第12期。
③金建樹:《地市黨報如何做好重大主題報道》,《傳媒》2015年第11期。
④劉守華:《以開放的思維創新都市報重大主題報道》,《傳媒觀察》2008年第12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