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融合:駛入發展快車道
8月24日,人民出版社融媒分社揭牌。本報記者 張君成 攝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今年的出版產業融合發展狀況,那就是風起雲涌,而究其原因,那就是在知識服務領域深耕結果。知識付費,或者我們更願意稱之為“知識服務”,這是“互聯網+知識”的一次巨大變革。經過幾年的實踐,新聞出版業已深刻認識到,知識服務是推動內容匯聚的新動能,是實現產業快速增長、向高質量出版發展轉型的新方向,是優化產業結構、深化供給側改革、提質增效的新手段。
大平台匯聚知識服務力量
如何提高新聞出版業知識資源聚合度與知識資源生產供給能力,促進知識內容產品生產成為今年出版業融合發展的重點。以知識服務為基礎的融合平台在今年有了長足的發展,如今年國家知識資源服務中心門戶網站已完成初期建設,110家試點單位,162款知識服務產品,可在線訪問的知識服務產品共計103款。
4月19日,中國出版集團中版集團數字化綜合運營平台正式上線。平台一期集聚集團數字化內容的“中版數字”已上線,二期集聚集團外優質知識大數據平台進入試運行中,將建成大數據綜合服務平台。而在4月22日,由中華書局下屬古聯(北京)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的“籍合網”正式在京上線。該平台被業界認為是目前國內權威的古籍數字化與古籍整理門戶網站。
很多單位在今年也開始探索用知識服務來進行資本運作。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能夠促進出版行業充分了解並挖掘讀者需求,對內容精耕細作,用市場來判斷出版內容的價值,並由出版運營基金來承擔市場檢驗所獲得的收益或風險,這種新的模式正在出版行業迅速推廣並得到認可,未來交易市場容量巨大。
如武漢知識產權交易所與武漢理工數字傳播工程有限公司攜手搭建的“中國出版融合內容交易服務平台”運營不到一年,已成功幫助24家出版社引入社會資本4028.91萬元。再如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首批58項出版融合產品,以688.91萬元成功交易,較挂牌價增值18.8%。此后,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明天出版社等18家出版社的出版融合產品,陸續通過在該平台的交易服務完成交易,累計完成出版融合產品交易1855項,涉及圖書發行量1.03億冊。
不少出版集團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在今年12月,時代出版傳媒就發布了2018出版融合發展基金資助項目,共計拿出出版融合發展資金520萬元對25個項目進行資助,切實推動出版融合項目落地。
專業出版社轉型成為服務商
隨著出版社轉型升級的探索,專業內容和教育內容知識服務市場已經啟動,把專業出版機構打造成知識信息服務提供商也已成為業界普遍共識。許多專業出版社在基於自身優勢內容資源的基礎上,主動擔負起為讀者、消費者選擇、整理知識信息的責任,讓人們能夠從繁雜的信息環境中迅速獲取目標內容,並形成對應的知識解決方案。
如中信書院APP從去年夏天上線至今,上線的有聲書已有一百六七十個品種,目前以每周兩本以上的速度充實有聲書庫﹔電子書1500種左右。湛廬文化策劃的《生命3.0》一書在湛廬閱讀APP中嘗試紙書、電子書和音頻解讀打包預售,幾天時間裡賣出近2000冊。這種打包銷售今后在湛廬閱讀中將越來越多。
在這種形勢下,很多老牌出版社也開始在知識融媒領域一路狂奔。今年8月,人民出版社融媒分社暨人民融媒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其將主要精力和業務范圍放在融合出版領域,以帶動、提升和優化傳統紙媒出版,實現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與延伸,實現融合出版、融媒傳播。
出版單位與之類似的嘗試在今年還有很多,總結起來,今年知識服務的不斷推進,為傳統紙書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基礎,為內容生產者由傳統編輯向現代編輯的轉變提供了支持,促進了出版業融合意識的提升,也為2019年開了一個好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