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國風美少年》總導演回應質疑 負面評價早有預料

武芝
2018年12月25日07:19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風美少年》負面評價早有預料

  國風俠用變聲器來掩蓋真實的聲音。

  哈妮克孜出鏡后,引起很大爭議。

  選手貳嬸

  由鞠婧祎、張雲雷、霍尊擔綱“國風召集人”的《國風美少年》已在視頻網站上播出四期,表演敦煌舞蹈的哈妮克孜、彈三弦的少年劉豐、古風圈紅人貳嬸被觀眾熱議。但也有觀眾質疑節目中文化內容不夠充分,對“國風”概念把握含混不清以及選手水平參差不齊。對此,新京報記者專訪《國風美少年》總導演兼制片人王寧,他說,“‘國風美少年’這個概念其實是空白的,節目更多地是站在年輕人的立場,把他們想看到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凝結在一起,讓更多年輕人接受這個概念。”

  國風定義含混不清?

  批評很正常,希望被寬容

  《國風美少年》片頭對“國風”的釋義為:“所謂國風,出自《詩經》,是周初到春秋時期民間優秀詩歌的集合,是《詩經》中的精華。而今說起國風,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縱深和幅員遼闊裡的榮光和風骨,更應是中國人始終跟隨的流行和時尚。”這段話被觀眾質疑,認為節目對“國風”的定義是含混不清的。

  王寧回應稱:“‘國風’這個概念不是我們沒講清,是它本身就含混不清。‘國風’最早是《詩經》的一部分,是從前民間詩歌的匯總,此后一步一步流傳下來。但是今天再提到‘國風’的時候,它被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賦予一種新的意義,是‘中國風尚’也好,‘中國風’也好,還是‘中國流行之風’也好,都可以。”

  “古風”和“國風”是常用來比較的一組概念。王寧曾與古風音樂圈的資深人士交流,“他們很想出圈,希望更多人被他們作品中承載的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感染。”目前古風圈在嘗試把古風的概念擴大化,稱為“國風”。

  王寧坦言,“‘國風’這個概念大家都希望賦予它新的意義,但又很難達成共識。我覺得爭議的好處就是最起碼激發了大家的討論,到底如何把‘國風’的概念完整地表達清楚,這也可能是這個節目賦予現在社會環境的正向思考。”

  關於批評,王寧的態度是開放的,“我覺得批評很正常,但從我個人角度而言,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對這個節目寬容,畢竟它是目前年輕人比較愛看的形式當中的一個新作品,還是有觀眾喜歡看這樣的舞台表演。”

  國風召集人不專業?

  選手什麼樣的人都有

  據王寧介紹,《國風美少年》從6月開始籌備,做了很多前期調研工作,節目組跟古風圈音樂唱作者、漢服等相關領域的有影響力的人開了研討會,還跟來自漢服社、古風音樂社團的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交流。

  “我們從網絡上海量搜索具有國風才藝的年輕人,以及通過經紀公司推薦,從三四百份簡歷中面試了一百多位報名者,最終選出了20位選手參賽。我們選擇選手的標准,也能看出節目想要表達的理念:將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融於舞台,借由年輕人的表演展現給更多年輕人看。”

  哈妮克孜在第一期表演的一段敦煌舞蹈引發熱議,有觀眾質疑她的舞蹈不夠專業,對東方文化的解釋不夠充分,但是王寧覺得,“敦煌伴隨著哈妮克孜的這段表演成了這段時間的熱詞,大家都在討論究竟敦煌的歷史是什麼樣的,雖然有批評,但是哈妮克孜的表演卻讓大家把注意力聚焦到了文化聖地敦煌,所以我覺得這是好事。”

  也有觀眾認為三位國風召集人不專業或者是標准搖擺,王寧認為,“這不能怪他們,因為我們選擇的選手就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比如有才藝優秀的,像劉豐、劉宇、方洋

  飛……他們展現的是中國傳統舞台藝術,也有真功夫在身上﹔還有一類選手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熱愛,很想嘗試,我們不能說他有錯,或者說你不會就不能來,我們希望借由這樣的年輕人在舞台上的打拼和努力,讓更多人感受到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是沒錯的,不見得一定要學一身本事,才敢說我喜歡。”

  “國風俠”有些奇怪?

  是一種熱血、中二的表達方式

  為何選擇鞠婧祎、霍尊、張雲雷作為國風召集人?王寧的想法是,“這三位召集人就是我們心中的國風美少年,他們就是給選手打個樣。霍尊唱歌融合戲腔,把傳統之美融於歌聲展現出來﹔張雲雷在相聲舞台上唱京劇,用新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之美﹔鞠婧祎不僅是古裝戲的女主角,傳統文化之美借由她讓更多人喜歡。我們希望選手有國風召集人的才藝和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表演經驗,我們在培養一批新的種子。”

  此外,“召集人就是要選擇年輕人,他們不是導師,不是去評判別人的表演,而是在跟選手分享自己的經驗。所謂召集人就是召集年輕人對國風傳播的注意力,把更多的關注聚焦到中國傳統之美的舞台展現上。”王寧如是說。

  穿著古裝站在第二現場,蒙著面、變了聲的“國風俠”,是彈幕中討論很多的話題,有觀眾認為“國風俠”看起來有些奇怪。王寧稱:“國風跟二次元有關聯,我們就用熱血、中二的表達方式,大膽地做了一個蒙面俠客。蒙面從操作上可以很靈活,他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很多人。我們還沒有最終想好要不要讓國風俠揭面。”

  王寧進一步解釋,“國風俠是把我們擔心有說教嫌疑的部分做了軟化,既有文化向內容的加入又不顯得像說教,可能就會覺得有點奇怪。盡管他的形象被掩蓋住了,但是他每期說的內容很好,他的語言表達和知識儲備我們非常認可。”

  王寧坦言,《國風美少年》目前的播放量和熱度,比他預期的要好,“一些負面評價是有預料的,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國風’該有的樣子。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年輕人的接受程度。節目的構架、使用比賽的方式以及舞台的表現方式,都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此外,王寧還表示,“我歡迎各方面批評,大家都有發表言論的自由,而這確實也是我們想達到的效果,就是激發大家討論國風與中國傳統文化。”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