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核查新聞的創新實踐及其評價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在新媒體空間虛假信息與誤導性言論頻發的背景下,事實核查新聞應運而生。與傳統新聞生產流程中的事實核查不同,事實核查新聞是針對公眾人物的言論進行驗証與審核后所形成的新聞成品。事實核查新聞實踐在核查對象選擇、核查機制運作、評判標准等方面已形成一套可行有效的操作規程。雖然事實核查新聞仍具有一定的市場化邏輯與立場偏向,在改變公眾人物言行、影響公眾態度方面存在局限,但它在維護公眾知情權、保障新聞真實性、履行輿論監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事實核查新聞﹔公眾人物﹔真實性﹔自動化事實核查
今天,若你打開《華盛頓郵報》官網,便會發現在新聞板塊裡有一個欄目——“Fact Checker”,其內容主要是對美國公眾人物言論中的不實信息進行披露。這種以公眾人物、言行會對他人產生影響的人物為核查對象,對其公開發表或被記錄在案的言論中所聲稱的事實進行探究、核實並形成的新聞報道,被稱為事實核查(Fact-Checking)新聞[1]。
傳統新聞生產流程中的事實核查是指記者在信息收集過程中查証材料真實性的過程。而事實核查新聞並不同於傳統的事實核查,它被看作是一種創新的新聞體裁,是針對公眾人物的言論進行驗証與審核后所形成的新聞成品。這一創新的新聞樣式已被廣泛認可,至今全球已有126個事實核查機構存在,遍布約50個國家和地區[2]。
基於此,本文在回顧事實核查新聞概況的基礎上,總結事實核查新聞運行實踐的特點,從而為我國開展相關實踐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事實核查新聞概況:逐漸發展為全球化的新聞運動
事實核查新聞的實踐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主要是以報紙為代表的媒體對競選廣告進行監督,以評估這些廣告的准確性與真實性。[3]在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事實核查新聞在報紙版面上佔有一席之地[4]。但這一時期的實踐還較為零散,並未形成專業性的團隊與操作守則。
2003年,美國第一個由專業記者團隊組成的事實核查網站(FactCheck.org)的成立開啟了事實核查運動的新起點。在此之后,《坦帕灣時報》開設了“PolitiFact”網站(2007年)、華盛頓郵報開設了“Fact Checker”欄目(2007年)以及核查網站Storyful成立(2010年),事實核查機構逐漸受到認可。2009年,PolitiFact由於核查了超過750條公眾人物的言論而獲得普利策新聞獎。2010年,FactCheck.org由於揭露了美國聯邦醫療保健立法中的欺騙性主張而被授予專業記者協會大獎(Sigma Delta Chi Award)①。
在歐洲,2005年,英國“第四頻道新聞”(Channel 4 News)對議會選舉進行了事實核查,並在2010年推出事實核查博客(The FactCheck Blog)。2008年法國《解放報》推出Désintox專欄,2009年《世界報》推出解碼器網站(Les Décodeurs)。2012年,德國《明鏡》集團推出了Münchhausen-Check專欄。2015年,為了幫助公眾獲得英國脫歐公投的准確信息,英國BBC組織了事實核查團隊。[5]在非洲,南非的非洲事實核查(Africa Check)組織自2012年起就南非的犯罪和種族問題、尼日利亞的人口數量以及非洲周邊國家的虛假健康治療等方面進行了數百項事實檢查[6]。在亞洲,2017年韓國首爾大學與《韓國日報》《亞洲經濟》、中央東洋放送株式會社等16家媒體聯合成立了SNU FactCheck[7]。在大洋洲,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和ABC(美國廣播公司)於2017年合作推出了RMIT ABC Fact Check,用以核查公眾人物的事實性主張[8],截至2018年1月已發布了超過250篇事實核查新聞。
二、事實核查新聞的運行實踐
目前事實核查新聞實踐已由孤立、零散的新聞實踐轉變為日益全球化的新聞運動,事實核查機構在核查對象、核查程序、新聞成品、運作操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點。
(一)核查對象:日益多元化
目前事實核查機構的核查對象主要集中於時政新聞領域,核查公眾人物所發表主張的准確性與真實性及其立場變化、公共承諾的履約情況等。但也有部分事實核查機構將核查范圍逐步擴展至醫療、科學、新聞等其他領域。2013年,PolitiFact通過與新聞研究機構(Poynter Institute)合作,創建了核查專家學者、專欄作家、博客主、時政評論家、主持人以及其他媒體從業者言論真實性的專欄。
事實核查機構的選題來源日趨多樣化。一般來說,選題主要來自於電視演講、新聞報道、競選廣告、相關宣傳冊和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的帖子以及電視、電台訪談的記錄等[9]。總體來說,核查機構選擇的傳播平台並沒有特定的偏好,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上的內容均在核查之列。也有事實核查機構主要核查社交媒體上的用戶原創內容,其典型代表就是Storyful。它的核查對象是所有社交媒體用戶,而非隻核查具有顯著性、重要性特征的公眾人物,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核查對象的范圍。
在實踐中,各機構一般選擇具有新聞價值或者對公眾具有影響的事實性言論(factualclaims)進行核實。PolitiFact指出,入選核查程序的言論至少要滿足五個條件:(1)基於可驗証的事實﹔(2)會對公眾產生誤導性影響﹔(3)具有顯著性與重要性,而非口誤﹔(4)容易被大肆傳播﹔(5)會讓人想知道其真假。[10]除此之外,讀者的需求也是選取言論的標准之一。
(二)核查程序:科學規范
事實核查機構進行核查的程序大同小異。首先,會從各種媒體上尋找值得核查的事實性言論。一旦發現可能不准確或存在誤導性的言論,事實核查機構將指派工作者,讓其與言論發表者或機構聯系,要求他們提供可証明自身言論真實性與准確性的証據。如果當事方無法提供具有說服力的証據,該工作者將查閱相關機構、國會、參議院等機構的工作記錄與報告,問詢具有公信力的專家學者與專業機構來研究所核查言論的真實性與准確性。之后工作者將研究過程與結果寫成事實核查新聞,並交由編輯進行審核,確保成稿的遣詞造句、所作的陳述與結論均是基於可靠証據,之后才予以發表。
1.針對事實性言論的量表評級
在具體的核查標准上,部分機構制作出“測量儀”來進行評級。PolitiFact針對不同事實性言論發明了三個量表。其一,針對公眾人物言論的“真實性測量儀”量表,劃分了六個級別,分別是:(1)真實﹔(2)基本真實﹔(3)部分真實﹔(4)基本失實﹔(5)失實﹔(6)荒謬。其二,用以觀測公眾人物對待特定問題立場變化的“一致性量表”(The Flip-O-Meter),劃分了三個等級:立場無翻轉(No Flip)、立場發生部分變化(Half Flip)、立場完全翻轉(Full Flop)。其三,核查公眾人物所作承諾兌現情況的承諾量表(The Promise Meters),劃分了六個等級:(1)尚未評級:未看到承諾履行的明顯証據﹔(2)承諾提出中:承諾已經提出或還在考慮階段﹔(3)承諾停滯不前:無兌現承諾的明顯動作或進展﹔(4)承諾部分完成:完成了許諾目標的一部分,但與原先定下的目標相差甚遠﹔(5)承諾基本完成:許諾的目標大部分或完全實現﹔(6)承諾破碎:承諾沒有兌現。[11]
2.針對社交媒體的信息監測工具
事實核查機構會根據所核查平台、內容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核查方法。Storyful開發了獨有的核查工具,發明了信息監測工具——新聞專線(Newswire),可以實時監測並抓取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上的熱門用戶原創內容。編輯團隊判斷Newswire所抓取的熱門素材是否具有新聞價值,並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與方法判斷其內容的真實性。總的來說,Storyful的核查程序有三部分:其一,確認消息源即上傳者身份。Storyful會使用肖像技術、嵌入式數據技術和定位技術找到新聞消息原始的上傳者。其二,核查素材中的時間、地點、背景環境等關鍵要素的准確性。以視頻素材為例,核查人員會通過對逐個畫面的分析,利用Google街景、衛星圖等技術辨別視頻中的地點位置,判斷天氣、背景環境是否與已知事實相符等。其三,分析素材中的內容邏輯,並與消息源取得聯系,根據其回復的情況判斷所上傳內容的真實性。確認完素材的真實性后,Storyful會為視頻內容打上“清楚”“等待回復”“已授權”“無回復”等標簽[12],方便Storyful的注冊用戶購買與使用網站上的新聞素材。
3.大數據時代的自動化事實核查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以英國Full Fact、阿根廷的Chequeado等為代表的事實核查機構嘗試進行“自動化事實核實”。“自動化事實核實”指的是將計算機技術與事實核查程序深度融合,在演講直播的過程中實時顯示事實核查結果的形式。
自動化事實核實程序分為以下四個步驟:其一,監控(Monitor)。監測並實時搜集各個媒體平台上公眾人物所發表的言論以及相關新聞報道,並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將各個語句轉換成數據編入數據庫。其二,識別言論(Spot Claims)。掃描各個媒體上登載的公眾人物的言論內容,利用機器學習方法找出值得被核查的語句。然后搜索之前已被事實核查過的言論,將這些記錄通過自然語言處理錄入數據庫。繼而尋找未被事實核查過的言論,通過人工標記有價值的關鍵語句讓計算機對篩選出的言論進行優先排序,以供編輯判斷處理。最后,通過識別意義相同但表達語句不同的短語,篩選出意義相近的重復言論。其三,核查言論(Check Claims)。將數據庫中的言論與相關資料以及連接其他機構數據庫(已被授權)所獲取的資料進行交叉對比分析,並通過構建相應的數學模型來評估言論的准確性。其四,創建與發布(Create and Publish)。利用上述方法與程序編寫事實核查新聞並錄入數據庫,當受眾在網絡平台瀏覽信息時,利用技術工具實時提取出事實性言論,與數據庫中的內容進行交叉分析,判斷言論的准確性,並將言論分析結果呈現在網頁上。
總體來說,雖然事實核查機構所採取的核查程序與手段不盡相同,但其操作原則是一致的:保証真實性和准確性。在具體的核查過程中也逐漸與大數據技術進行融合,將定位技術、肖像驗証技術、數據取証技術等運用其中。
(三)新聞成品:嚴謹且有趣味性
作為一種新的新聞形式,事實核查新聞的作品首先強調的是客觀與真實。事實核查新聞成品包含三大結構:(1)引子:公眾人物在某一場合所發表的言論及相關背景信息﹔(2)核驗過程:針對該人物的言論分論點進行反駁或論証,每個論點下面將羅列相應的論據,並附上鏈接﹔(3)結論:總結該人物言論中屬實或失實的部分,並給出最終的評級判斷。其中,論據的來源極為重要,每一條論據都會詳細注明出處,包括其發布的所屬機構、時間、地點以及相應超鏈接,使核查擁有“科學的可重復性”,方便他人重新驗証結論的合理性,也增強了文章的嚴謹性。
在新聞內容的呈現上,為了迎合網絡時代受眾的閱讀習慣,該類新聞盡可能使用通俗化的語言表達,為了吸引讀者的興趣,部分機構將評級結果以卡通形象呈現。例如華盛頓郵報採用“匹諾曹”卡通形象來展現對某一言論的評價,不同數量的匹諾曹代表著言論真實性的程度不同。如三個匹諾曹代表“部分失實,存在重大的事實性錯誤或明顯的矛盾”,四個匹諾曹代表“謊言”等。
(四)運作操守:獨立與透明
事實核查者及機構致力於為公眾提供清晰的、經過嚴格審閱的信息,以幫助公眾在投票或其他必要場合可基於准確的事實作出充分的選擇[13]。具有公信力的事實核查新聞是獲得公眾認可的關鍵。缺乏透明性或有偏見的事實核查可能會增加公眾對媒體的不信任,影響公眾對於相關事實的理解[14]。
為了保証事實核查的公正性與透明性,機構與從業者均進行了諸多努力。其一,主動披露自身信息,包含資金來源、所屬機構、團隊成員等。多數事實核查機構從屬於新聞媒體或公民社會組織,其資金大多來自於所屬機構、慈善基金會、社會公眾的捐助,廣泛的資金來源保証了事實核查機構可以獨立、公正地開展事實核實工作。
其二,承諾組織的非營利性。機構的創建目標都是減少國家政治中的欺騙與混亂,促進公共言論的准確性,一般會確立無黨派、非營利性的立場。各事實核查機構也承諾努力做到不偏不倚,公正核查每一個政治派別的主張。
其三,接受讀者和公眾的質疑,並承諾一旦發現錯誤立即更改。FactCheck.org、華盛頓郵報Fact Checker、PolitiFact等多數事實核查機構會在新聞稿中標注作者、編輯的姓名與郵箱,以供讀者進行意見反饋與質疑﹔同時,一旦發現文章中存在事實性錯誤或相應事實信息發生改變,將即時改正或更新文章,並在文章頁面對為何會改正或更新的情況予以說明。
三、事實核查新聞:創新、局限與借鑒價值
(一)值得肯定的新聞樣式與受爭議的傳播效果
作為新聞業的一項實踐創新,對其效果的評價一般是積極的。首先,它為公眾提供了准確、真實的信息,促進了公眾對政治等公共領域信息的了解,保障了公眾的知情權。研究表明接觸過事實核查新聞的受眾更加了解政治真實信息,也能更好地回答相關時事問題[15]。其次,它的核查對象一般為具有爭議性或知名度的公眾人物,對上述人物的虛假言論進行披露容易吸引公眾的注意力,有助於新聞媒體提升影響力,也為媒體構建公信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打下了基礎。
當然,事實核查新聞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它帶有傳統新聞的市場化邏輯和立場偏向。首先,對於核查對象——重要言論的判斷標准仍然無法脫離市場化媒體的“新聞價值”標准,主要關注受眾“最為關注的”和“最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性言論[16]。其次,相關研究表明,不少機構發布的新聞帶有一定的偏向。第二,就傳播效果而言,事實核查新聞在影響選民態度、促使政治人物改變言行上作用並不明顯。有研究發現,參選人的言論不實程度越高,民調支持率的變化反而越正面[17]。第三,由於事實核查新聞是對虛假言論的揭露,會使受眾頻繁地接觸到虛假信息,會讓受眾產生“真相幻覺”,認為被核查的那部分錯誤言論也是真的。誠然,事實核查新聞在改變政治人物言行、影響公眾態度等方面還存在局限性,但它在維護公眾知情權、保障新聞真實性與准確性方面仍具有重大價值。
(二)事實核查新聞的本土化啟示
新媒體技術蓬勃發展所引發的媒介生態變化以及受眾心態變化為事實核查新聞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在新媒體的新聞生產流程中,傳播主體不再局限於專業的新聞媒體,普通公民也可以參與信息傳播。傳播主體專業能力與媒介素養的參差不齊、網絡空間“把關人”的缺失導致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難以有效核實。虛假信息、不實言論的泛濫激發了受眾對於真實信息的渴求。
基於這種背景,國內部分媒體與個人也開始了事實核查的類似嘗試。例如微博聯合公安部推出了“全國辟謠平台”,針對微博上的不實信息進行核查。科普網站“果殼網”推出了“謠言粉碎機”和“流言百科”對食品安全、醫學健康等生活類的流言、傳言進行核實。
推動事實核查新聞在國內的落地,引進已較為成熟的核查機制和舉措是必不可少的,與此同時,也應該根據國內的現實情況作出一定的修正。其一,在我國,在事實核查機構的主體建設上應以媒體機構為主,同時,新聞傳播類院校也應該擔負起相應的責任,通過與業界媒體的多元合作共同參與到事實核查新聞的實踐中去。其二,可以考慮以社交媒體上的言論為主要核查對象,特別是在一些突發事件、娛樂事件中,對有社會影響力的言論進行真實性核查。其三,新媒體技術與新聞生產的深度融合是當前新聞界的主流發展方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培養和組建數據挖掘團隊,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進行事實核查。
根植於西方政治制度與社會情境中,以核查公眾人物言論為主的事實核查新聞是否能夠在中國新聞業中進行理念移植與邊界拓展,以及應當如何將各國實踐經驗引入中國無疑還需要更多的討論。本文希望通過對國外事實核查新聞相關實踐的分析,為我國新聞業在遏制虛假信息傳播、重申真實新聞價值上提供啟發。
[本文為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參與建構全球媒介倫理的路徑研究”(15BXW070)的成果]
注 釋:
①Sigma Delta Chi是美國專業記者協會的創始人,該獎為美國專業記者協會的年度大獎,主要頒發給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上杰出的專業新聞,Wikipedia: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網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ciety_of_Professional_Journalists.訪問於2018-1-23。
參考文獻:
[1]Elizabeth,Jane.“Who Are You Calling a Fact Checker?”.[J],American Press Institute,2014.
[2]Michelle Ye Hee Lee.Fighting falsehoods around the world:A dispatch on the growing global fact-checking movement[N].The Washington Post.July14,2017.
[3]Broder,David S.Behind the Front Page[J].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87.﹔,Wilson Lowrey.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ws Fact-checking Sites[J].Journalism Studies,2015,18(3):s376-394.
[4]Frantzich,S.Watching the watchers:The nature and contentof campaign ad watch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2002,7(2):34-57﹔,Glowaki,C.,Johnson,T.J.,&Kranenburg,K.E.Use of newspaper political adwatches from 1988-2000[J].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2004,25(4):40-54.
[5]L Graves,F Cherubini,The rise of fact-checking sites in Europe[R].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2016.
[6][EB/OL].https://africacheck.org/about-us/.2018-1-24.
[7][EB/OL].http://factcheck.snu.ac.kr/v2/facts?part=all.2018-1-24.
[8][EB/OL].http://www.abc.net.au/news/factcheck/about/.2018-1-24.
[9][EB/OL].https://www.factcheck.org/our-process/.2018-1-24.
[10][EB/OL].http://www.politifact.com/truth-o-meter/article/2013/nov/01/principles-politifact-punditfact-and-truth-o-meter/.2018-1-24.
[11][EB/OL].http://www.politifact.com/truth-o-meter/article/2018/feb/12/principles-truth-o-meter-politifacts-methodology-i/.2018-1-24.
[12]萬小廣.“事實核查”類新聞初創項目的啟示[J].傳媒評論,2014(11):84-86.
[13]Michelle Ye Hee Lee.Fighting falsehoods around the world:A dispatch on the growing global fact-checking movement[N].The Washington Post.2017-7-14..
[14]Glenn Kessler.Fact-checking organizations around the globe embrace code of principles[N].The Washington Post.2016-9-15.
[15]Nyhan,B.&Reifler,J. Estimating Fact-checking’s Effect:Evidence from a long-term experiment during campaign 2014[R].2016.From https://www.americanpressinstitute.org/wp-content/uploads/2016/09/Estimating-Fact-Checkings-Effect.pdf.
[16]虞鑫,陳昌鳳.美國“事實核查新聞”的生產邏輯與效果困境[J].新聞大學,2016(4):27-33.
[17]虞鑫,陳昌鳳.美國“事實核查新聞”的生產邏輯與效果困境[J].新聞大學,2016(4):27-33.
(牛靜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彩莉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碩士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