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12期

第三十五屆河南新聞獎評選感言

金志毅
2019年01月03日10:18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1月8日在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之際發來賀信,希望廣大新聞工作者堅定“四個自信”,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唱響奮進凱歌,凝聚民族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17年新聞輿論工作是以迎接十九大,宣傳十九大,學習十九大為主線。在第三十五屆河南新聞獎評選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獲獎作品都是河南省廣大新聞工作者按照“四向四做”的職業新標杆、以賀信精神為新志向,圍繞主線,深入基層,在河南的山山水水之間,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在工礦企業車間裡、在科研院校庭院中、在城市社區大街小巷採寫的一篇一篇的新聞故事,這一個個的小故事組合成了一幅反映河南發展變化的新時代畫卷。

一、扎根中原熱土 記錄時代風雲

綜觀第三十五屆河南新聞獎獲獎作品,大多都是圍繞建設經濟強省、從嚴治黨、脫貧攻堅、大氣治理、民生改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中原更加出彩這些中心工作、重點任務的作品。這一年裡,廣大新聞工作者記錄了一個個精彩的瞬間,傳遞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見証了一個目標清晰、步伐穩健、改革發展砥礪奮進的河南。這些作品為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有效發揮了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獲得特別獎的《河南日報》的組合報道《蘭考脫貧紀》,就是抓住2017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指導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周年的日子,用八個整版的篇幅展現了由50多位編輯記者組成的精銳採編隊伍深入到蘭考的村村寨寨,記錄那些生動鮮活的面孔,見証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見証83萬蘭考人民為追求美好生活艱苦奮斗的故事。用大事大處理的表現形式,生動記錄了蘭考人民在焦裕祿精神的鼓舞下,在河南省委、蘭考縣委的帶領下“三年脫貧”的喜悅之情和奮進奔小康的豪邁情懷。整組報道的第一版採用視覺沖擊力極強的習近平總書記和蘭考百姓親切握手的圖片為主題,二版配以評論《為了庄嚴的承諾》和長篇通訊《楊柳東風萬戶春——蘭考脫貧攻堅綜述》,其他六個版刊發的《挖掉窮根奔富路——脫貧路上的蘭考人剪影》《我與鄉親一起拼——駐村工作隊隊員風採》《村村寨寨換新顏——蘭考脫貧攻堅重點村》《故地重游話變遷——老蘭考人眼中的新蘭考》《深耕熱土報鄉鄰——企業家的情懷》以及《學習蘭考好榜樣——部分縣委書記談學習蘭考經驗啟示》,採取全方位聚焦、多角度解讀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蘭考人脫貧奔小康的場景和豪情。這組報道沒有居高臨下、空洞說教、夸大拔高之感,也沒有照搬照抄領導講話、政策文件和總結材料,而是運用生動鮮活接地氣的群眾語言,群眾喜聞樂見帶露珠的故事講述,整組報道見人、見事、見精神,使讀者產生強烈共鳴。評委們說整組報道站位高、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給人以大氣嚴整、氣勢恢弘之感。整組報道真實充分、全面報道了蘭考脫貧這一具有歷史性、標志性的大事件。整組報道不僅語言活潑,形式創新,而且有強烈的親和力、貼近性,時效性也非常強,不愧為《河南日報》2017年形勢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主題宣傳的精品力作。

《開封日報》的通訊《焦裕祿干部學院的“三件寶”》是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推出的一篇力作。如何做好迎接黨的十九大的新聞報道,進一步推動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在這方面蘭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新聞“富礦”之地。蘭考縣是習總書記的聯系點,習總書記曾在五年內三次到蘭考縣調研指導工作,與蘭考、與焦裕祿干部學院結下深情厚誼。來過焦裕祿干部學院學習的學員和到過焦裕祿干部學院參觀的干部群眾,很多人都知道焦裕祿干部學院有“三件寶”。這“三件寶”就是習總書記栽下的一棵泡桐樹、為焦裕祿填寫的一首詞以及在焦裕祿干部學院留下的一張餐費收據。作品圍繞“三件寶”為主線和切入點著眼於大事、大情、大理,立意高遠,構思新穎,視角獨特,娓娓道來,在點點滴滴細節中見精神、見思想,以小見大,全面展現了習總書記的焦裕祿情結,展現了習總書記的高尚情懷和領袖風范。這篇作品被評委會認為有一定的競爭力,建議推薦參加中國新聞獎的角逐。

《中國平煤神馬報》的通訊《成就榮光與夢想的這片沃土》,講述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從1997年開始,先后有王川根、張瑋、白國周、王羊娃4名一線採煤工當選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的故事。20年間4名基層黨員當選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這在全省甚至全國的國有企業中都不多見。這篇作品在謀篇布局和語言表達技巧上,以答案的尋找為主線,層層推進地帶領讀者一步步揭開記者在行文之初預設的“為什麼在該集團普通黨員中能走出這麼多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這一問題的答案,同時邏輯嚴密地講述了這4名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該集團其他先進黨員的故事,以及該集團在抓黨的基層建設、培養教育黨員方面的系列做法。作品大量使用黨員自己的話語,使整篇文章生動感人,可讀性強,有一氣呵成之感。報道推出的時間正值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題材重大,時效性強﹔所報道的人物是職工身邊的普通黨員,極具接近性,報道在集團干部職工中引起強烈反響。

《中原石油報》的消息《普光氣田為長江經濟帶注入綠色動能》的推出是抓住中央提出長江經濟帶的開發與保護的關鍵時刻,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選題的報道。消息抓住2017年普光氣田累計外輸商品氣達450億立方米這個亮點、節點,從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角度出發,從改善下游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促進美麗城市、鄉村建設,緩解“氣荒”等角度進行闡述,從而展示了普光氣田對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川氣東送工程是貫穿長江經濟帶的一條能源大動脈,而普光氣田則是這條動脈的最大氣源地。這篇報道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傳播價值,有很強的感染力和現實意義。普光氣田源源不斷地為長江中下游省份輸送綠色能源,對長江經濟帶踐行綠色發展提供了能源支持。消息新聞性強、時效性強,文字簡明扼要,信息量大,表述准確。不愧為一篇優秀的新聞作品,評委會決定推薦該作品參加中國新聞獎的評選。

2017年的獲獎作品集中了一批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採寫的好作品,如《河南日報》的通訊《刮目相看新孟樓》《一個種糧大戶的供給側改革》,《河南日報》的消息《我省全面實施三十五証合一》,等等。

二、講好河南故事 傳播河南聲音

中國故事是由許多感人故事構成,中國的聲音也蘊含著河南的聲音。在本屆獲獎作品中,《河南日報》的長篇通訊《為了大地的豐收》就是一個講好故事的好作品。2017年3月,第三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評選中,河南南陽宛城區科技局局長陳增喜是河南省兩名當選者之一。他的感人故事就是扎根農村35年,用自己學到的科技知識讓農業增產,為農民增收,奉獻自己的光和熱、青春與汗水。作為一篇優秀的人物通訊,一篇好故事,該文突破以往“高大全”的老腔調、老習慣、老辦法的典型報道模式,探索以平等視角和群眾眼光採取讀者易於接受的手段辦法,用事實和典型語言來刻畫先進人物,大量運用身邊人說的話、群眾語言和直接引語,注重挖掘生動細節,以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串聯全文,使得整篇報道“沾泥土、帶汗珠、冒熱氣”,將一個“可親可敬、可愛可學”的群眾身邊的新時代英模人物描摹得活靈活現、見人見事、如在眼前,把扎根農業戰線的科技工作者陳增喜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的實干精神,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的高貴品格,為黨分憂、為黨盡責的堅強黨性,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先進事跡演繹得感人肺腑,撼人心田。

讓世界了解河南,讓河南走向世界,這是河南省迎接經濟全球化,深化改革開放的大勢所趨。在獲獎作品中不乏講述河南開放的好故事。《河南日報》的通訊《建設空中“絲綢之路” 實現合作共贏》,就是講述河南故事,傳遞河南聲音的好作品。2017年6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盧森堡首相貝泰爾時強調,中國支持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而此前貝泰爾也剛剛結束了首次到訪河南的行程。緊扣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精神,《河南日報》記者聚焦中國河南和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這一重大命題,及時跟進,對雙方多年來的互動合作進行了深度解讀。作者2013年以來持續跟蹤報道了河南航投與盧森堡貨航的合作進程,也曾於2015年遠赴盧森堡就豫盧雙方合作專訪了盧森堡首相貝泰爾。在習總書記提出支持“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后,稿件對雙方多年來建設鄭—盧“雙樞紐”的意義、影響、價值、前景進行了多角度透視、全方位解讀。讓世界看到了一個開放的中國,一個以航空港建設為龍頭、全省經濟正在發力的河南。

《河南商報》的通訊《黎巴嫩的“南水北調”工程被河南“兄弟倆”打通了》,講述的是中國中鐵施工隊在地處西亞的黎巴嫩地中海沿岸的城市貝魯特,為當地居民解決飲水難的故事。為了解決飲水難,黎巴嫩政府決定從貝魯特南部山區一個水庫建設一條引水工程,徹底解決貝魯特160萬人用水難的問題。這項工程被稱為黎巴嫩的“南水北調”工程,工程全長31公裡,其中22公裡為穿山工程,需要打穿山隧道。中鐵施工隊採用河南制造的兩台掘進機從兩個方向,歷盡千辛萬苦,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打通了隧道,在施工中,中黎兩國工人之間建立起了深厚友情。作品以小見大,講述了“一帶一路”中國工人、中國制造帶來的變化,展示了河南形象,樹立了大國風范。

《汴梁晚報》的消息《年畫風靡南美洲 消除洲際空白點 朱仙鎮木版年畫實現世界全覆蓋》是一篇彰顯中國文化自信、走出國門的獨家新聞,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開封朱仙鎮年畫藝術館館長任鶴林帶著古老的年畫技藝訪問南美洲,在智利、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等國展示年畫制作技藝。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標志性符號與“代言人”,中國最古老的年畫朱仙鎮木版年畫風靡南美洲,消除洲際空白點,實現世界全覆蓋,中國文化正在影響世界。

在獲獎作品中還有許多的好故事,如《商丘日報》的通訊《一位全國勞模的不變初心》,《黃河報》的通訊《千裡送清流 黃河潤雄安》,《駐馬店日報》的通訊《維漢千裡親情濃 民族團結花盛開》,等等。

三、唱響奮進凱歌 凝聚全省力量

獲得本屆特等獎的《河南日報》系列述評《牢記囑托 出彩中原》,是《河南日報》以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為主題的大型政論文章。10篇述評展示了《河南日報》作為省委的機關報,站位高、立意新、善於設置議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底,彰顯了《河南日報》作為全省輿論引導主陣地、風向標的地位。10篇述評圍繞打好“四張牌”、實施國家戰略、決勝脫貧攻堅,深化改革開放、堅持文化自信、推進黨的建設、持續改善民生等主題,對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兩次到河南調研指導工作期間,到過的地方、牽挂的事、關心的人進行了重訪回顧,對河南省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持續落實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書寫中原嶄新篇章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行了全面展現和深入解析,體現了“總書記怎麼說,河南怎麼做”,點河南的題,破全國的局,體現了黨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引導輿論、凝聚共識的使命和職責。

這10篇述評,每篇聚焦一個主題,既單獨成篇,又用一條主線“總書記怎麼說,河南怎麼做”串聯起來,結合河南成就、河南故事、河南數據、河南例証,回應了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對總書記的戰略思想進行了深入闡釋、精准解讀和全面印証,深刻體現了其科學性、引領性、指導性。10篇述評旗幟鮮明,語言生動,文風朴實,理論功底深厚,有感染力、吸引力,有恢弘氣勢,有微觀講述,是2017年《河南日報》的扛鼎之作。評委們認為獲特等獎當之無愧。

《河南日報》的消息《炎黃的祖先不是來自非洲》第一時間介紹了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合作,連續12年對河南“許昌人”頭骨化石的研究成果。2017年3月3日,美國《科學》雜志發表論文《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詳細論証了“許昌人”特殊的體質特征,表明晚更新世早期,中國境內可能並存有多種古人類成員。為“多地區起源說”提供了支持,對“非洲起源說”構成了挑戰。研究論文引起轟動,北京大學吳小紅教授解讀,“許昌人”研究標志著我國學者在人類演化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項突破性成果,中國人正在改寫人類起源的歷史,“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被列入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作品簡明、清晰地提煉出新聞事實及深遠意義,是一篇精悍洗練的獨家新聞。

《許昌晨報》的通訊《跨越67年的英雄誓言》講述的是1950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駐許昌某部戰斗英雄楊根思用鮮血鑄就了“三不相信”的錚錚誓言。在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講道:“在革命戰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67年彈指一揮間。通訊圍繞“三不相信”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這一主題,將“三不相信”精神與時代背景、許昌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從城市治水到文明創建,在“三不相信”精神引領下,雙擁名城許昌創造了諸多“難以相信”的奇跡,實現了城市的美麗蝶變,也帶給百姓穩穩的幸福。作品主題重大,結構嚴謹,事實充分,資料翔實,背景材料運用得當,文字流暢,語言精練,信息量大,是一篇頗具新聞價值的佳作。評委認為此稿有沖擊中國新聞獎的實力。

在獲獎作品中凝聚人心,給人以力量的還有《鶴壁日報》的系列報道《紀念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70年》,《漯河日報》的通訊《漯河,從這裡走向世界》,《洛陽日報》的消息《牡丹“生命密碼”世界范圍內被首次破譯 “牡丹”源自洛陽有了基因証明》等。

本屆新聞獎評選中遭淘汰的作品大多是因為不符合獲獎要求和標准或有低級常識性錯誤與硬傷。

(作者為河南省記協常務副秘書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