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第二季:還請記得,人間值得

睡前聊一會,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今天,我們來聊一部元旦開始播出的紀錄片續作:《人間世》第二季。
這不是我們第一次聊醫療題材的作品,但每次碰觸這樣的作品總讓人小心翼翼。因為無論是《人間世》的第一季,還是聚焦產婦的《生門》,鏡頭帶來的感動、沖擊、震撼,都讓人久久難以釋懷。從剛剛播出的第一集來看,《人間世》第二季延續了記錄患者之苦和醫者之難的真實,繼續追問生死、探尋意義,擁有同樣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力量。
很多影視劇裡的主角都有主角光環,一切困難似乎最后都能迎刃而解,但這條規律卻不適用第一集裡這群可愛的孩子們。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卻被骨腫瘤百萬分之三的不幸抽中,早早經受生與死的考驗。給第一集配音的杜可萌是一個“炒雞可愛”的樂觀使者,用質朴的方言平靜講述朋友的故事,當然也有她自己的﹔喜歡看《海賊王》的安仔是一個懂事可愛的游戲達人,因為游戲裡人有很多條命,輸了可以重來﹔抱怨父母的王思蓉是一個倔強敏感的青春少女,在與父母共度的最后時刻終於面露笑容﹔隻有9歲的劉子涵擁有與年齡不符的冷靜,一句“誰出來都是這個樣子”讓人心疼,出院之前將自己的醫療腕帶狠狠撕碎扔進垃圾桶……其實,去掉骨腫瘤的標簽,這些孩子們和普通人一樣,他們愛美、熱血,他們單純、敏感,他們冷靜、成熟,都在好奇地打量世界。
但對不少觀眾而言,很多時候的觀感卻是難以言說的壓抑,因為孩子們的故事太悲情,因為面對這一切所有人都太無力。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直面生死,忍心直視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然而,倘若紀錄片停留在苦情的記敘,那也不是完整的生活,更不是真實的人生。實際上,堅強寫在他們的臉上,樂觀洒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孩子們的日常裡依然有歡聲笑語。杜可萌管住的地方叫“美少女病房”,安仔愛玩更愛美,裝美容手那天迫不及待拍下“健全”的身影,王思蓉與劉子涵合影時笑個不停,因為覺得“我們的頭像個鹵蛋”……即便是在觀眾眼裡痛徹心扉的日子,依然是他們最珍視的時光,有他們最留戀的記憶。如同這一集的標題“煙花”那般,記錄他們存在的痕跡,記住他們求生的努力,就是在詮釋生命的意義。世界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識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愛它,他們無愧為人生的真英雄。
更難得的是,紀錄片試圖引導觀眾進行思考,當面對近乎無解的疾病,當遭遇幾乎注定的結局,該為生命做些什麼?又能做些什麼?我們看到,媽媽們笨拙地表達愛意,用盡力氣記錄孩子生前的畫面﹔醫生們見過了太過失望,依然在努力創造希望,想方設法滿足每一名患者的特殊需求。劇裡劇外的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挽救生命、尋覓可能。即使有觀眾對一些mv式鏡頭表示違和,但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將安仔的眼角膜捐獻是一種延續,給為孩子治病的乞討者施舍是一種銘記,用MV的手法虛擬拍攝何嘗不是為孩子圓夢的一種溫情?
對更多的劇外人來說,感動、同情乃至淚流滿面只是體悟劇情的起點,何以克服絕症、何以促進醫療、何以尊重生命才是真正要讀懂的鏡頭語言。“誰家裡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証一輩子不生病嗎?”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一句台詞,戳中了無數人的心。其實,現實主義電影也好,醫療紀錄片也罷,表達的都是普通人對更好醫療資源、更先進醫學手段、更完善醫療保障的渴望。在消除疾痛的路上,我們需要絲絲溫情,更期待點滴改善,這才是更深沉更長遠的意義。
紀錄片的簡介中寫道,“有時候,一句話就可以淚流滿面,但很多時刻,咬著牙,也走了很長的路。”是啊,生活可能沒有想象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想象的那麼糟。當“人間不值得”已經成為不少人偶遇挫折時的無病呻吟,還請記得,“人間值得”是對生命最深的眷戀。
這正是:人間不值得,但你值得人間。晚安。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盛玉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