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發布 百條內容紅線勒緊風口

短視頻風口引得資本爭相入局,但野蠻生長背后的內容亂象也迫使監管不斷升級。1月9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在官方網站接連發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和《網絡短視頻平台管理規范》,並列出100條短視頻不得出現的具體內容。
《網絡短視頻平台管理規范》指出,開展短視頻服務的網絡平台,應當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AVSP)等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並嚴格在許可証規定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業務。與此同時,網絡短視頻平台還應當建立總編輯內容管理負責制度,並實行節目內容先審后播制度,即平台上播出的所有短視頻均應經內容審核后方可播出,包括節目的標題、簡介、彈幕、評論等內容,原則上審核人員人數應當在本平台每天新增播出短視頻條數的千分之一以上。
為提升短視頻內容質量,遏制錯誤虛假有害內容傳播蔓延,《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分別列出21個方面、100條細則進行具體闡述,短視頻節目及其標題、名稱、評論、彈幕、表情包等,同時語言、表演、字幕、背景中均不得出現所提及的問題。包括攻擊我國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以及國家既定重大方針政策、破壞社會穩定如影響公共秩序與公共安全的群體性事件及分裂國家,損害國家形象等的內容均不能在短視頻內容中出現。
近年來,短視頻行業持續發展,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11.2億,其中短視頻App用戶規模則突破5億。但在用戶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內容亂象也難以根治。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短視頻行業位列前列的知名平台均曾出現過內容亂象。其中,快手、火山小視頻曾因出現大量“未成年媽媽”視頻而遭到指責,且快手平台上還有主播為增加自身人氣、博人眼球而傳播淫穢信息,遭到調查。此外,位居短視頻前三的抖音,也曾因出現“意外走光”等內容而遭到詬病。為了進一步治理內容亂象,相關監管部門也強化監管,去年底,北京市公安局網安總隊曾發布數據稱,北京網絡安全系統於2018年三季度開展對短視頻類網站專項整治,共清理違規短視頻140余萬部,關閉違規直播間53萬間,封停違規賬號80萬個,行政處罰違規平台3家。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短視頻發展迅猛,導致內容監管未能跟上發展節奏而亂象叢生,因此對短視頻的監管應持續加大力度以穩定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從業者認為,新規中提到的先審后播也對短視頻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短視頻公司每天龐大且冗雜的視頻產出量面前,千分之一的審片員顯得捉襟見肘,效率與合規成了魚與熊掌,在企業尋求兩者兼得的過程中,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行業洗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