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不足小火有余 《知否》離開年劇王有點遠

大大咧咧的“大娘子” (劉琳飾)
《知否》展現了一幅古代官宦之家的生活群像
睿智練達的“老太太” (曹翠芬飾)
放浪形骸的顧廷燁 (馮紹峰飾)
溫文爾雅的“小公爺” (朱一龍飾)
聰明隱忍的盛明蘭 (趙麗穎飾)
口蜜腹劍的“林小娘” (高露飾)
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出品,侯鴻亮擔任制片人,張開宙執導,曾璐、吳桐編劇,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擔綱主演的古裝家庭倫理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正在湖南衛視、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多平台同步播出。
該劇共73集,目前已播出近30集,收視率從開播的0.6到CSM52城市網收視率登頂破1,雖然不算驚艷,但也挽救了湖南衛視自2018年以來一直低迷的電視劇收視率。不過,在豆瓣評分上,該劇卻從最開始的8.2分稍稍跌落,目前穩定在7.6分,口碑爭議主要集中在“原著改編”和“台詞紕漏”方面。
而劇中的角色塑造和演員表演則受到觀眾的一致認同。除了兩位主角,“小公爺”“老太太”等都各有粉絲,尤其是劉琳飾演的“大娘子”一角,更是憑借“毛病不小但本性善良”的鮮活形象贏得了許多人的追捧。
群像生動 大娘子走紅網絡
《知否》改編自關心則亂的同名網絡小說,講述舊時官宦家庭女子盛明蘭由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的成長、愛情、婚姻故事,展開了一幅古代社會生活畫卷。擁有熱門IP加持,又頂著正午陽光出品、《戰長沙》制作班底、馮紹峰趙麗穎婚后首作、當紅人氣演員朱一龍加盟等多重光環,《知否》開播之前就被視為“開年劇王”。
原著是一部架空朝代的小說,但電視劇《知否》的背景設定則貼近北宋。劇中的宅院建筑、家居擺設、服飾發型等多符合宋代美學,加上低飽和度的色調,整部劇營造出沉靜內斂的氛圍。就在這種精致的中式風格場景中,《知否》構筑出一幅生動翔實、內涵豐富的古代官宦家庭群像圖。
首先,以林小娘、小秦氏、孫秀才之母、康姨娘、朱曼娘為代表的“五大毒婦”,有的口蜜腹劍,有的外柔內邪,有的蠻狠霸道,並沒有流於臉譜化的千篇一律,各有各“毒”,讓觀眾一邊恨得牙痒痒,一邊看得大呼過癮。相對應的,盛老太太、孔嬤嬤、常嬤嬤等奶奶輩人物則組成“硬核奶奶團”,她們對世情人心洞若觀火,對毒婦們都能一眼識穿,而且一出手就是絕殺,被觀眾稱為“人情世故教科書”。
而在正邪兩股勢力之外,劉琳飾演的盛家主母“大娘子”卻是獨樹一幟。大娘子脾氣和毛病都不小,她性格火爆,頭腦簡單,喜怒形於色。劉琳將這個角色演繹得活靈活現,萌蠢之態溢於言表,被觀眾稱為“大寶藏娘子”和“歡樂源泉”,其表情包一夜走紅網絡。
此外,《知否》原著小說某些情節橋段曾被質疑“封建保守”“重男輕女”“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而電視劇《知否》在這方面給予了修正,在反映“嫡庶之爭”“妻妾爭寵”“門第之別”等封建舊制的同時,最終落腳在“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女性奮斗傳奇”,讓故事更貼近現代人的價值體系。
漏洞不少 觀眾齊齊改病句
雖然《知否》在收視率方面逐漸走高,但豆瓣評分卻從8.2分下跌至7.6分。相比正午陽光的作品過往動輒破9分的口碑成績,這個評分令人不免有些失望。而劇中細節漏洞頻出,恐怕是主要原因。
為了營造古代生活的情境,《知否》採用了半文半白的台詞風格,但其中卻出現病句頻出、成語亂用、稱呼不當、發音錯誤等現象,儼然變身“中學語文病句真題集”。面對質疑,該劇導演張開宙公開回應稱:“如今在台詞上出現了一些失誤,確實是不應該,即便我們追求的是口語化風格,但口語也不代表一定出語病。這個問題的主要責任在我,對前期拍攝的台詞把握不夠嚴格……已經出現的問題和后面(未播出)的,我們一定會及時修改,不會一直放在那裡。觀眾提出來,我想是為了這部戲好,幫我們完善自己的工作。”雖然主創態度端正,但該劇頭頂“正午陽光”的金字招牌卻犯下這些低級錯誤,還是讓觀眾深感惋惜。
此外,某些角色的人選也遭受觀眾質疑。首當其沖的是擔任男一號的馮紹峰,1978年出生的他已經41歲,卻要在劇中飾演年方二十的顧廷燁,讓觀眾大呼吃不消:“浪蕩風流沒有,油膩感倒是十足。尤其是特寫鏡頭中,馮紹峰的眼袋和皺紋非常明顯,真難讓人相信這個是20歲的翩翩佳公子。”娛評人耳爾評論道:“馮紹峰濃眉大眼,五官端正,從長相上來說,敦厚、正氣有余,靈動不足。因而要塑造年輕時狂放不羈、不受約束的顧廷燁,是有些吃力的……不過,劇中角色年齡跨度較大,后期顧廷燁年齡漸長,變得成熟穩重,造型上也開始蓄須,就沒有那麼違和了。”
大熱不足,小熱有余﹔漏洞頻出,亮點仍在——這是目前對《知否》比較中肯的評價。導演張開宙曾對媒體表示:“后面的故事是分台階式的精彩,會越來越好看。”不過,該劇已經播出近半,從目前的反響來看,要成為“開年劇王”還有相當的距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