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媒界縱橫>>傳媒熱點

人民網研究院:用改革思維解讀報業停刊

人民網研究院
2019年01月14日18:03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面對報業停刊現象 可用改革思維來解讀

近年來的歲尾年初,往往有許多報紙宣布停刊轉型。

2016年1月,《今日早報》《都市周報》《九江晨報》《天天商報》等停刊。2017年1月,《京華時報》和《東方早報》停刊,整體轉型新媒體業務。2018年1月,《北京娛樂信報》《球迷報》《大別山晨報》《皖南晨刊》《白銀晚報》《台州商報》《湘潭晚報》《渤海早報》《假日100天》等停刊。《無錫商報》關停,與《無錫日報》合並。

2019年元旦前后,集中出現了《北京晨報》《京郊日報》《黑龍江晨報》《安陽晚報》《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黃山日報·黃山晨刊》《贛州晚報》《郴州新報》《新商報》《亳州新報》《新知訊報》《春城地鐵報》《今晨6點》等停刊轉型。

相對集中的停刊潮引發報紙“寒冬論”和“衰亡論”的周期性出現。一些論調將原因簡單歸結為紙媒跟不上技術趨勢,注定滅亡,將媒介技術與媒體機構相混淆,對一些紙媒融合發展取得的成績視而不見。還有一些論調更是將報業停刊潮的原因引向體制,認為是這些報紙市場參與不足造成的,卻忽視了很多停刊報紙都是市場化運作的都市報和行業報。“預言”急於自我驗証,而缺少從歷史、全局進行考察和仔細分析,不僅給主流媒體從業者乃至有志於新聞事業的高校學子們當頭潑了冷水,還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消極、無益的輿論。

一些報紙的出場與退場都是改革與市場的選擇

在宣布停刊調整的報紙中,都市報和行業報數量最多。從歷史角度看,中國都市報和行業報本就是改革加市場的產物。隨著新興媒體的發展,媒體融合的深入,都市報和行業報已完成使命,退出市場、停刊停辦也是正常的過程。

從改革開放40年報紙種類發展變化的曲線可以看出,在1988年前后,我國報紙種數大幅提升,從幾百種增加到1千多種,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后,都市報和行業報大量出現,報紙種數迅速向2千種邁進,即便到了2017年,經過一系列調整,我國仍有1800多種報紙。但進入到互聯網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站和移動客戶端的高容量,新聞形式的豐富度,人們獲取方式的便捷性,都是作為媒介技術形態的報紙難以比擬的。根據CTR-CNRS全國城市居民調查(2012-2017年)的數據,報紙的閱讀率從2012年開始一路走低,從2012年的53.9%下降到2017年的29.8%。 人們越來越多地從新媒介渠道獲取信息,年輕人更是如此。以往人們在10份報紙上看到的內容可能都不及一個網站或客戶端豐富,也不如網絡媒體來得及時、方便。這徹底改變了報紙的市場供求關系,轉型在情理之中。

深圳大學的辜曉進教授曾將中國都市類報紙的困境概括為三個原因:一是體量大,都市報都是日報,投入和預期收益都遠遠大於非日報,一旦報紙市場發生變化,將首先受到沖擊。二是基數高,都市報充分享受了市場化、產業化大發展和國家經濟繁榮帶來的巨大甜頭,一旦在經營上出現波動,其幅度也必然劇烈。三是同質化,同城多份都市報的現象在全國普遍存在,目標受眾、市場覆蓋、報道內容、編輯風格、盈利模式都很相似,在政府扶持、閱讀選擇和受眾剛性需求等方面皆處劣勢,沖擊在所難免。

2005年前后,北京都市報從10份調整至5份便出現了報業“寒冬說”“拐點說”。但這之后,經過差異化調整,“一城五報”的格局又維持了十余年。然而網絡傳播、社交媒體的興起,使得都市報所擅長的社會新聞、家長裡短、輿論監督等價值被淡化。讀者閱讀報紙跟上網沒有什麼區別,而且網絡上的信息都能免費獲得,還比報紙信息更快捷,檢索更方便,更好參與互動……失去了讀者,也就失去了市場。所以,從這一角度看,目前一些都市報轉型、退場都是順應技術和市場變化的必然。

如果仔細分析,行業報、專業報的情況則更復雜一些,不能一概而論。在我國新聞出版統計方式上,最初,專業報是與綜合報相對應的唯一類別,凡不是綜合類的報紙一律都劃入專業報。直到2016年公布的《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才在綜合報紙和專業報紙之外劃分出了生活服務報紙、讀者對象報紙和文摘報紙等三類。但即便是這樣,行業報、專業報涵蓋的領域更加多樣、繁雜,跟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因而也很難用《中國老年報》《中國航空報》《中國包裝報》《中國經營報》當中任何一家來概括專業報、行業報的發展情況。例如《中國包裝報》因為收入減少,已於2014年5月停刊,變更為《中國家庭報》。而《中國老年報》不僅紙質版發行量繼續上升,還在2016年提高定價40%。2017年平均期印數百萬份以上的24種報紙中,專業類報紙佔了13種(其中教學輔導類11種)。2018年12月,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文學周報——《中國青年作家報》正式創刊﹔2019年1月起,《寧夏法治報》還由4開小報改為對開大報,不減反增。

從某種程度上看,專業報、行業報更適應傳媒專業化、垂直化、分眾化的發展趨勢,如果發揮好長期積累的資源優勢,做好數字化轉型和融合發展,前景依然光明。

用改革創新思維尋求報業的未來

根據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從2004年至2018年,美國共有近2000家地方性報紙(包括60余家日報和1800多家周報)停業或被合並。 與之相對比,我國報紙行業的調整遠算不上“衰落”,也遠算不上“寒冬”。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國報紙行業,特別是都市報和行業報可以放慢轉型步伐。一方面在網絡渠道等分流下,報紙廣告“蛋糕”的總體規模在縮小,已經出現了負增長﹔另一方面,新聞紙價格逐年提高,報紙成本負擔越來越重。所以,報紙轉型所要做的,一是開源,創新盈利模式,擺脫對廣告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依賴﹔二是節流,減少印刷成本,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

在目睹報業停刊的同時,我們更應意識到市場化報紙因順應改革而產生和發展,必然也可以通過深化改革而煥發新的生機。在為一些熟悉的報紙退場而感慨時,人們更要看到一些報業順應技術發展趨勢,主動加快數字化轉型和媒體融合進程,通過自我革命尋求光明的未來。

在都市報的陣營中,《新京報》根據北京媒體融合發展規劃的“1+2+17+N”的傳播矩陣,著力建設好“新京報”新聞客戶端市級新媒體平台,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示范引領作用。新京報社長宋甘澍曾表示,媒體的“好”與“壞”,取決於改與不改、變與不變、融與不融。新京報將繼續用心制作,提供真實、有趣、有情懷的內容,在海量信息的時代,按照“有限度閱讀”的產品設計理念,將用戶從信息過載當中釋放出來。為了順應視頻化發展趨勢,《新京報》加強了原創視頻新聞生產,總產量已接近報社新聞總產量的1/3。

澎湃新聞是上海《東方早報》創辦的面向全國的時政新聞網站和客戶端,注重互聯網技術創新與新聞價值傳承,其核心用戶定位為關注上海、關注中國的政經界人士和影響力、購買力強的中高端人士及海內外精英。2016年澎湃新聞在原創力、傳播力、影響力等媒體核心指標方面都已經完全覆蓋和超越了《東方早報》。2016年,《東方早報》休刊,整體轉型並入澎湃新聞。所以,與其說是《東方早報》終結,不如說是涅槃重生。

《溫州都市報》通過“理念再造、渠道再造、流程再造” 強化互聯網思維、建設新媒體平台、顛覆傳統的採編流程,不僅較早實現了移動優先、網絡隨行、紙媒精讀,而且還圍繞“溫都”品牌,構建了溫都網、溫都影視、溫都微信、溫都微博、掌上溫州(客戶端)為內容傳播核心平台﹔打造了“零碎八碎”(分類信息客戶端)溫都貓(電商平台客戶端)、溫都金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客戶端)為營銷、跨界核心平台,在新聞傳播和盈利創收上都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華西都市報》的新媒體部門封面傳媒以“視頻傳播、數據驅動、社群營銷”為戰略目標,努力將自己打造成一家互聯網科技傳媒企業,從2014年簡單的“互聯網+”,到2017年的人工智能,再到2018年的平台化,華西都市報社實現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徹底的“相融”,紙端與指端徹底“相融”,從而讓《華西都市報》紙質版作為全產業鏈中一個環節、一種傳播形態而存在。

同樣的自我革新也在專業報陣營中上演。《中國食品報》堅持移動優先戰略,大幅度提高新聞的傳播力,同一採訪題目按照紙媒、視頻、移動端等不同介質模式需求來制作,並建立新聞交換中心,採集的稿件供紙媒和新媒體分別選擇,新媒體強調的是快速、全面、注重細節﹔紙媒強調的是精准、深入、有高度。《中國食品報》努力開發各種增值服務,建立中食商城,利用食品領域傳媒優勢打造全產業鏈、多業態電商平台﹔推出了融媒體服務平台——中國微視角,用短視頻的方式,拍攝制作傳播,服務食品行業發展,業務早已超出傳統紙媒范疇。

《中國石化報》由周一刊變成了周五刊、由一開四版變成了雙開八版,報社媒體從一張報紙發展成了由《中國石化報》、《車友報》、《中國石化手機報》、《中國石化》雜志、中國石化電視新聞、中國石化新聞網、石化新聞客戶端等報刊台網、“兩微一端”組成的媒體集群。《中國石化報》借助網絡新媒體傳播特點,不斷提升可讀性、可視性不斷,增強新聞價值﹔搭建了多個互動平台,為整個石化行業及相關產業鏈的各個層面開辟了多個交流渠道,不斷實現功能的拓展。

《中國青年報》放下“新聞紙”,扛起“移動旗”,通過“融媒小廚”,全媒體機制、流程、平台、渠道、產品和服務等一體化融合運行,統一協調內容生產、分發傳播、整合運營﹔健全以移動為導向的內部“融合傳播指標”和“正負向加權獎懲制度”等指標體系,保証從“先網后報“到“移動唯一”,徹底實現“脫紙化生存”﹔報社重點圍繞“強國一代有我在,奮斗青春最幸福”進行主題策劃,推出一系列精品圖文報道、視頻直播、H5、MV、“強國體”表情包、小程序、微視頻等線上線下全媒體活動,努力打造新型主流青年媒體融合平台。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管窺中國報業各具特色、內容豐富的融合實踐,遠比一味唱衰的灰色調甚至黑色調來得精彩。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順應改革、自我改革必然會推動報業不斷深入發展,最終實現脫離了“紙”的“報”,仍然能夠讓品牌和公信力持續發展,在新時代繼續承擔起媒體的職責使命。

 

(責編:薛貴峰、榮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