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翻拍不翻車火候很重要 新電影人開始深耕本土化

肖揚
2019年01月14日07:02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翻拍不翻車 火候很重要

  ▲《來電狂響》改編自意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

  提起中國對於外國電影的翻拍,觀眾們在搜尋記憶時,往往愁眉不展,因為失敗的案例太多了。不過,正在上映的翻拍片《來電狂響》和《“大”人物》,卻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國電影人的進步,已經使得外國的好片在移植本土后有了更鮮活的生命,不再因水土不服而含恨夭折。

  翻拍片

  《來電狂響》成功變黑馬

  2018年12月28日上映的《來電狂響》由張一白執導,佟大為、霍思燕等主演,講述七位好友聚餐時公開手機信息、暴露各自秘密的故事。該片可謂是年末賀歲檔的一匹黑馬,在《海王》《大黃蜂》等進口片的強勢夾擊之中脫穎而出,口碑和票房逐步提升,目前已經超過5億票房,甚至在一月新片眾多涌入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市場前三的佔有率。而《“大”人物》則於1月10日上映,這部犯罪動作電影集合了王千源、包貝爾、王迅、梅婷等,目前票房已經破億。

  《來電狂響》和《“大”人物》的共同特點就是翻拍片。翻拍電影的好處不言而喻,首先,能夠“被翻拍”的都是經典影片或口碑影片,因為這樣的影片有品質保底的作用,劇本架構完整,隻要改編沒有大的失誤就不會太差。比如《來電狂響》改編自2016年的意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憑借其視角獨特和品質的優秀,當年在意大利就票房大賣。短短兩年多時間內,《完美陌生人》便有了法國、西班牙、墨西哥、希臘和韓國等翻拍版本,可見這部電影是一個能夠引發話題共鳴的作品。《“大”人物》則翻拍自韓國電影《老手》,該片2015年在韓國上映時,以超過1300萬觀影人次的成績,成為2015年年度冠軍。

  第二,影片對於市場佔有率會有天然優勢,成熟IP會更加受人關注,與原創相比要省宣傳成本。比如,2017年,吳宇森導演翻拍的《追捕》就是靠情懷和高倉健的名氣吸引了相當一批觀眾進了影院。

  雙刃劍

  翻拍片掌握火候很重要

  不過,縱然有如此大的優勢,為何中國的翻拍片一度也曾慘不忍睹呢?最大的難度就在於不知道如何將原版的價值核心落實到中國的土壤上,讓翻拍之作既能保住原作的DNA,又能長成符合中國人審美、讓中國人願意融入的新片。

  所以,翻拍作品是一個雙刃劍,火候不夠純熟,一下就能讓觀眾的火眼金睛感覺到。比如最近幾年最失敗的案例應該是《麻煩家族》了,該片過於貼合原著,被吐槽為不是翻拍,而是“翻譯”。影片完全不考慮中國文化,直接對原版電影實行“拿來主義”——情節內容90%都是照搬,只是把其中的小細節進行了改變,把發短信換成打電話,把日本飯館換成爆肚店,把日本鰻魚換成北京烤鴨而已。而同樣失敗的還有2015年的《新娘大作戰》,該片翻拍自美版,“中版”完全從原片照搬故事情節,甚至連原版的缺點也照單全收。

  如果說過於貼近原版,有懶惰的抄襲的“贗品”之嫌,那麼,是否距離遠一點就好呢?也不盡然,比如,吳宇森導演致敬高倉健的《追捕》最終反響平庸,因為它除了名字還剩杜丘和真由美之外,其余的幾乎已經完全不同,故事走向也完全失控,不像是在致敬高倉健,倒是像致敬吳宇森自己的《英雄本色》,致敬他的光輝歲月。

  殊不知,吳宇森版《追捕》和高倉健版《追捕》相距40年,拍攝、上映時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吳宇森已不再是當年拍攝《英雄本色》時的吳宇森,觀眾也有了更多的觀影經驗。一切都在變,如果還以為僅僅靠《追捕》的經典聲名就能夠帶來轟動效應,無異於刻舟求劍。

  由此可見,翻拍要克服文化隔閡的困難,通過對於原版神韻的把握,來傳承精髓,又要有超越原作的新意,練就這種換形不換神的功力是非常難的。之前的很多翻拍作品,要麼能力有限,拿捏不住原版的精髓,搞不清“致敬”還是“顛覆”,讓翻拍作品味同嚼蠟﹔要麼就是隻靠投機來驅動,缺少敬畏經典之心,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再拍部經典的想法,而是直奔賺錢二字而去,在改編中敷衍了事。

  本土化

  新電影人深耕此類細節

  不過,多年來翻拍失敗的教訓並非沒有意義,中國電影人一直在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之中,當翻拍不靈的路都被走遍之后,新的電影人開始往本土化方向深耕。

  此次中國版的《來電狂響》便因接中國地氣而著稱,既保留了《完美陌生人》最原始的立意和結構框架,又加入了大量本土化的細節。可以說,《來電狂響》描摹出的完全是一幅中國當代的浮世繪,比如,手機對於人們的捆綁、婆媳關系的復雜、網紅和快遞小哥的冷暖、職場性侵的丑惡,這些都是當下中國社會熱議的話題。編劇們巧妙地用多條線索的散射,來淡化原版的戲劇傾向,通過人文關懷讓中國版本具有了動人之情。

  主演馬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覺得中國版更好看,這並不是自夸,正是因為原版基礎太好了,主創們在這個故事上才能有更多的啟迪,不自覺地在創作中完成了超越,讓原版精髓完全融入在中國版中。

  《“大”人物》在本土化方面也處理得非常成功,導演五百表示,在創作時幾乎忘記了原版,只是保留了原版的那種緊張、酣暢和幽默的氣息,與原版契合的點就是一個很軸的警察頑固地與惡勢力進行死磕。此后,影片講述的就是中國故事了,裡面的生活元素全是中國的,比如學區房的焦慮、富二代的跋扈,而王千源、王硯輝、杜源三個在辦公室“比誰傷多”的那段也是讓中國觀眾最容易接受的笑點。而王千源演技的鮮明風格也讓人們覺得這位本土警察很真,很有代入感,以至於看到最后,觀眾們完全忘記了中版和韓版誰更優秀。

  2018年暑期檔的爆款開心麻花的《西虹市首富》也一樣是一部翻拍的電影,翻拍自1985年的電影《布魯斯特的百萬橫財》。這是一部冷門電影,但是它的妙處就在於一個設定上:天降橫財,但必須短期內花完,這種典型的“白日夢電影”,對於當下的中國觀眾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果然在2018年的暑期檔票房突破了25億。

  該片導演兼編劇閆非和彭大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劇本階段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讓影片與觀眾更有共鳴上。本土化情節和現實的交織、錯位,再配合上沈騰的東北幽默,立刻就出了笑料。不過,雖然該片的票房不俗,但也被部分觀眾認為是低俗的尬聊和尬笑,以至於影片的口碑呈現了兩極分化。由此可以看出,翻拍本土化路程的艱險,稍有不慎就會功敗垂成。

  存隱痛

  有時被版權方要求所限制

  其實,翻拍對於中國影人來說還有“隱痛”,也就是來自於版權方的一些限制,這其中以日本最為嚴格。比如,《嫌疑人X的獻身》的中國版與原版相比精彩度差了很多,其編劇之一黃海就透露,日本出版管理很嚴,他們對於很多權利的下放是很謹慎的:“據我所知,我們在改《嫌疑人X的獻身》的時候,每一個字、每一個關鍵情節、每一句台詞的修改,都是要經過東野圭吾先生本人起碼是書面簽字確認。”

  東野圭吾對中國版改編提出不少要求,比如日韓版用過的情節不能再用,中方主創不能進行顛覆性改動等。這讓中國電影人始料不及,認為日本版權方太重視自己的“IP”,把控力度超乎想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本土化效果。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