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初心與原動力始終未變

張小龍
2019年01月18日07: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初心與原動力始終未變(品牌論)

  初心或原動力應該是內心深處的一種認知和期望,它很強大,以至於可以堅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難去達到它。

  微信的原動力,可以總結為兩點。

  第一,堅持做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

  做一個優秀的工具,對我來說是值得痴迷的。微信的基礎點,就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工具。

  在現在這樣一個商業環境下,廣大用戶對於糟糕的強迫式體驗容忍度很高。人們會以為很多東西是正常的,比如開屏廣告是正常的,系統推送的營銷信息是正常的,誘導你去點擊一些鏈接是正常的,這種不好的案例特別多。就像如果回到短信時代,每個人手機裡面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還要多。但可怕的不是垃圾信息更多,而是大家認為這是正常的。

  當你知道什麼是好的產品,什麼是不好的產品,你就不能接受一個很爛的功能被強加在用戶身上。所以微信一直堅持底線,我們要做一個好的工具,一個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戶看來,這個工具就像他的一個老朋友。

  什麼是“與時俱進”的工具?

  微信有一句口號: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為什麼是“一個”而不是“一種”?當年同事問我的時候,我其實也解釋不清楚。但我知道,如果是“一種”的話,它就是一句普通的話,起不到一個口號的作用,也不能讓人記下來。它必須是“一個”生活方式,這隻屬於微信的,它是一句獨特的話。

  如果只是把微信定位為一個通訊工具,那就會過於片面。現在我們看到,微信已經從很多方面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群聊、朋友圈、紅包、公眾號、小程序,等等。我覺得微信實現了生活方式這個夢想。

  第二個原動力是,“讓創造者體現價值”。

  做平台,需要有原動力。當一個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商業利益最大化的時候,我認為它是短視的,不長久的。當一個平台可以造福人的時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

  當時做公眾號的時候,我們就會想:我們要幫助人們解決什麼問題?當然是通過信息觸達,替換掉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弊端。這是互聯網的優勢。舉例來說,傳統的商業,依賴於在一個客流量大的地方租一個商鋪,但利用互聯網,地理位置可能不再是決定性優勢,商家的服務質量才是決定性優勢。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那些真正有好的服務的人和集體,去觸達潛在的用戶,讓客戶更容易連接到他們。

  該怎麼做呢?我曾向團隊假設了一個情景:如何幫助一個盲人,讓他即便沒有營銷技能,也能夠找到顧客。我們想,他應該有一個品牌,他的顧客會在自己的關系鏈裡傳播這個品牌。所以當時就定下了公眾號的口號:“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他的公眾號,就是他的品牌。因為品牌是基於關注和認可的。

  所以,我們的原動力就是讓創造價值的人體現價值。如果微信可以打破很多信息不對稱,人們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服務。那麼,人們就會更多地想辦法去提升服務的質量和價值,這就是微信公眾平台的原動力所在。

  后來做小程序也一樣。如果我們不能讓做出優秀小程序的人獲得回報,這個生態即便能做起來一點點,又有什麼意義呢?

  沒想到在去年,我真的看到了一個這樣的真實案例,是一個朋友在朋友圈裡面發的,他發現有很多個盲人按摩師通過一個小程序找到了顧客。看到這個案例我特別開心,因為這和最初我們反復舉例假設的場景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微信的很多創新其實都來自這兩個原動力。大家可能會認為,微信的創新又是出於一種對未來怎樣怎樣的洞察。但所有專業洞察的背后,原動力其實是第一位的。或者說,一個好的產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我很慶幸,這麼些年過去了,微信的原動力從來沒有變過。

  (作者為微信創始人、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本文為其在“2019微信公開課”上的演講節選)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