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銀發課堂進社區
1月23日,山東省青島市南區雲南路街道壽張路社區教室,一群戴著老花鏡的大爺大媽正專心致志地上著英語課,時而埋頭記錄,時而齊聲跟讀。年輕的老師杜曉娟目光掃過全場,笑容浮現在她的臉上。
“我是一名年輕黨員,社區裡熱心公益的老黨員很多,受他們影響,我就想著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特長為社區居民做點啥。”30歲的杜曉娟是壽張路社區黨委委員,大學學的是國際貿易,第一外語是英語,第二外語是韓語。除了主抓黨建工作,杜曉娟把大部分的業余時間都貢獻給了社區公益課堂。
壽張路社區屬於青島西部老城區,常住人口1896戶,一多半都是中老年人,對文化和時尚生活的需求比較旺盛。2016年10月,杜曉娟在壽張路社區為中老年人義務開起了韓語班,沒想到大受歡迎。后來,應社區居民的要求,英語班、智能手機班也陸續開課,並且辦得風生水起。
“現在有40多位居民跟我學習韓語,學習英語的中老年人也發展到了100多人。”杜曉娟說,她一個人教學已經有點力不從心。2017年,杜曉娟創辦了“市南區曉娟社會工作室”,通過招募,工作室已經培養了十幾名志願者,輔助外語教學工作。
70歲的竇元東是韓語班的學生,2016年起跟班學習。杜曉娟說:“竇大爺從來不缺課,現在我們倆用韓語進行日常交流一點問題也沒有。”竇元東告訴記者,他以前做外貿工作,退休之后對韓語很感興趣。“青島離韓國近,經貿往來多,學了韓語以后再去韓國,韓國人說的話我基本都懂,還能給朋友們當導游。”
59歲的孫禮君家住青島李滄區,每次她都會坐地鐵轉公交輾轉來上課。“現在退休了有時間就多學點。”孫禮君說,在青島學好外語很有用,以后再遇到像“上合青島峰會”那樣的國際會議,她一定報名當志願者。
“我孫子經常夸我與時俱進。”73歲的社區居民於立勤是位樓長,自從參加了“智能手機培訓班”,工作如虎添翼。“我們這棟樓共7層、4個單元、56戶人家。以前溝通個事兒得樓上樓下跑好幾趟,還不一定趕上住戶在家。現在上傳下達通過手機,方便還省力。”於立勤的喜悅溢於言表。
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杜曉娟的工作室已經為社區居民提供公益服務300多次,受益群體1000余人。“我們的公益課堂目前還只是一周一課,有了志願者團隊,后期我們會開多期班,讓更多的老人有獲得感和幸福感。”杜曉娟說,2019年,工作室還打算與學校聯手,建立家庭教育服務站,為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導,讓受益群體更加多元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