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怒晴湘西》獲高分 中年不油膩潘粵明變"潘粵萌"

龔衛鋒
2019年01月28日07:51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年不油膩潘粵明變“潘粵萌”

  潘粵明扮演陳玉樓

  ▲連眼鏡也上了熱搜 一襲白袍仿如當年的“許仙”

  紅姑娘與鷓鴣哨

  在《怒晴湘西》播出之前,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小說曾三次被改編成網劇:最先是由靳東、陳喬恩主演的《精絕古城》,豆瓣評分8分﹔接著是王大陸、金晨主演的《牧野詭事》,豆瓣評分2.9分﹔然后是阮經天、徐璐主演的《黃皮子墳》,豆瓣評分5.2分。《怒晴湘西》能否挽回系列劇的口碑,成為劇迷們關注的焦點。

  近日,由潘粵明、高偉光、辛芷蕾主演的《怒晴湘西》登陸騰訊視頻,一次性放出6集,豆瓣評分一路飆到8.5分,創造了《鬼吹燈》系列影視作品迄今為止的最高得分。曾因參與執導《黃皮子墳》被網友罵慘的導演費振翔,依靠這部尊重原著、精耕細作的新作,終獲觀眾點贊,他也自信地站出來分享拍攝手記。而第一男主角潘粵明也因老道出彩的表演連上熱搜,人氣不亞於翻身之作《白夜追凶》播出時期。

  劇集

  故事: 兩大盜墓門派深谷探險

  說起《鬼吹燈》,觀眾熟悉的是胡八一、雪莉楊、王胖子的“摸金三人組”。但《怒晴湘西》與系列其他小說不同,講述的是之前發生的故事。

  天下霸唱創造了一個盜墓世界觀,發丘、摸金、搬山、卸嶺四大盜墓派系風格不同。《怒晴湘西》聚焦搬山、卸嶺兩派,講述雪莉楊的祖父、搬山派首領鷓鴣哨,和卸嶺派首領陳玉樓,一同深入湘西瓶山探險。前者為了尋找能解除族人詛咒的雮塵珠,后者為了救濟百姓。兩個人帶隊風格不同,兩派的專業也各有擅長:卸嶺派強調“力”,主張大規模團隊作戰,善用器械﹔搬山派強調“術”,三人成團,擅解機關、武功高、通藥理。

  劇集開篇六集,講述一行人探險無功而返:兩組人馬來到湘西苗寨,下到瓶山深谷的墓地,遇到毒蜈蚣,人馬損失大半,逃命后仍不死心,調整陣容,准備再次下墓……

  角色:

  新盜墓鐵三角個性鮮明

  《怒晴湘西》在人物刻畫方面頗為用心,雖然採用的是“雙男主”結構,但第一男主角仍然是潘粵明演的陳玉樓。劇集開篇就全方位展現了陳玉樓亦“男孩”亦“男人”的立體形象:他很沖動,充滿理想主義,想以無用之軀行有益之事﹔他很圓滑,被苗人認為是盜賊時,堆笑假稱自己是換山貨的,還以柔克剛地對付軍官羅老歪﹔他很勇敢,第一次進瓶山時遇險,在墓中留到最后一刻,舍命救出手下……

  劇中另外兩個主角的形象也很豐滿,三人共同構成了《怒晴湘西》的“新鐵三角”。高偉光飾演的鷓鴣哨是搬山派的靈魂人物,個人能力極強,掌握的“分甲之術”是盜墓絕學,平日喜歡獨來獨往,和陳玉樓通透圓滑的性格形成鮮明反差。辛芷蕾飾演的紅姑娘是月亮門古彩戲法傳人,擅長破解古墓機關,英姿颯爽,性烈如火。

  拍攝: 幾十人吊鋼絲峭壁實拍

  《怒晴湘西》在技術方面非常用心,費振翔在導演手記中說:“特效量之大,全片21集,時長630分鐘,特效鏡頭370分鐘,超過了全劇的一半,倍兒猛。選的場景也都是一般人不會去的地方,拍冒險類的戲去安全的地方就拍不出味道了。”

  劇中一些宏大的場景盡量採用實景拍攝,原始苗家古寨、荒廢頹敗的攢館(義庄)都在荒野重新搭建。費振翔重點提到了從懸崖下墓的戲:“有一場戲講卸嶺派盜眾幾十人一起下墓,展示‘蜈蚣挂山梯’的絕技。開會研究各種方案,雖然用特效幫忙可以完成,但我覺得實拍效果會更好。幾十人一起在懸崖峭壁上做動作,安全肯定是首要問題,武行兄弟們真給力,在幾百米高的大山面前毫不畏懼,系上鋼絲繩就往上沖。”

  費振翔還在手記中講了一件趣事:“夜戲一拍就是一個多月,人困馬乏,每天早上回賓館,服務員見到我們都說:你們拍的是鬼片嗎?天天夜裡拍,不害怕嗎?想想也是,就沒按正常時間拍過戲!”

  當時,雷佳音和易烊千璽主演的《長安十二時辰》也在象山影城拍攝,也是晝夜顛倒地拍戲,於是當地人編了個順口溜,“象山影城兩個坑,十二時辰鬼吹燈”。費振翔開玩笑:“這是提醒大家,見到這個劇組請繞道而行!”

  演員:

  潘粵明承包了多項工作

  在《白夜追凶》裡一人分飾雙胞胎兄弟展示精湛演技之后,潘粵明走出事業低谷,《怒晴湘西》是他繼《白夜追凶》之后的作品。導演費振翔說:“選潘粵明是因為他有股雅痞氣質,詼諧中不失儒雅,很合適陳玉樓這個豐富多面的人物!”

  在潘粵明臉上,沒有一些中年男演員成名后的“油膩”,他的狀態從容自在,意氣風發!出場一幕,潘粵明穿著白色長袍,往台上一站,令許多觀眾激動不已地發彈幕:“這不是十幾年前《白蛇傳》裡的許仙麼?”“潘粵明變潘粵萌!”

  在《怒晴湘西》拍攝進程中,潘粵明也把在家閑賦那些年培養的技能,一次性秀了出來。《怒晴湘西》的四字劇名,就是潘粵明的手筆。此外,潘粵明還包辦了劇組的花絮圖片攝影、主題曲演唱、創意策劃、文案工作……有人調侃潘粵明:“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