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皇崗口岸的除夕夜
【新春走基層·我與祖國同奮斗】
南國春來早,群芳花枝俏。廣東省深圳市深南大道兩邊的旗杆上都飄舞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每棵樹上都挂滿了喜慶的大紅燈籠。除夕傍晚,皇崗口岸依舊人頭攢動、車流不息。海關和邊檢的工作人員像平常一樣,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祖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大門,今天照舊24小時開放。
偌大的查驗場,兩輛粵港兩地牌照的大貨車前后駛入。“車頭向前,尾板降到地面,工具箱打開,人留在駕駛室……”36歲的湖北小伙明朝陽和同伴熟練地告訴兩位香港司機該如何操作。到皇崗海關物流監控一處查驗三科工作5年來,這已是明朝陽第4次趕上除夕值班。能在全國規模最大的客貨綜合性24小時通關的陸路口岸工作,他感覺非常光榮,也甘心付出更多。
從卡車上下來的香港司機文亦豪告訴記者,他在港深兩地間跑運輸已有30年,現在通關是越來越便利了。20多年前,他過一次關最長要排隊一兩天,后來簡化成幾分鐘。2003年,皇崗口岸啟動了自動核放系統,技術設備替代了傳統的人工驗放模式,車輛過關的時間縮短為5秒。他今天把車開到深圳來,打算一會兒再過關坐車回家吃年夜飯。
出入境大廳則熱鬧多了,出境的人群一目了然,拖家帶口、拉著行李箱的都是前往香港過年或經香港去國外旅游的內地游客。單身一人、沒什麼行李的則是回家過年的香港同胞。不過,入境的人群則很難分辨,都是一樣的衣著時尚、精神煥發,很少有人拎著大包小包、帶特別大量的行李。
正在現場值守的皇崗海關旅檢一處旅檢三科的科長萬東明深有感觸地說,從人們經過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口岸所帶的行李,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據資料記載,新中國成立初期,每天經深圳的口岸進出香港的旅客隻有500人左右,由於內地經濟困難,糧食供應緊張,入境旅客攜帶的行李以糧副食品為主。1964年國內經濟好轉,入境旅客攜帶物品以衣著、布料和日用品為主,出境旅客攜帶土特產和農副產品普遍增多。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內地的經濟快速發展,人們更喜歡從香港帶回名牌和高檔的商品。如今,很多游客到香港更多的是觀光旅游,專門去購物的人少了。
“今年除夕,通關人數明顯比往年多了,這表明深港兩地之間的人員往來更密切了。從深圳出境的內地游客增多,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在繼續提高。另外,有很多海外華人趕在除夕坐飛機到香港,再經皇崗口岸回內地過年,說明咱們國家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了。”在皇崗和福田兩個口岸檢查慰問了一下午的深圳海關黨組成員、皇崗海關關長王味冰告訴記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