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點色剪紙送吉祥
蒼南縣“放歌新時代、文化進萬家”己亥新春文藝惠民活動現場,葉文運在創作剪紙作品。董其潑攝/光明圖片
【新春走基層·文化味裡品新年】
剪花剪紙迎春風,歡歡喜喜過大年。春節前夕,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靈溪鎮塘河生態公園內一派生機,“放歌新時代、文化進萬家”己亥新春文藝惠民活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濃的年味。
在剪紙手藝人的攤位前,來參加活動的人們排起了長隊,滿懷期待地等待領取剪紙。隻見一位手藝人左手執木托,右手握白鋼刀,在彩色紙上嫻熟地鏤空剪刻,隨著利落的一刀收尾,幾十張寓意多福多祿的《“豬”事如意》剪紙作品大功告成,這位手藝人就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蒼南點色剪紙縣級傳承人葉文運。
“點色剪紙融合了國畫、年畫還有民間繪畫、版畫等元素,既有中國畫的韻味,又有民間繪畫的特色。整體表現技法是剪紙,之后還需點染色試,所以謂之點色剪紙。”葉文運告訴記者,蒼南點色剪紙發祥於民間民俗活動的紙扎藝術,通過剪刻宣紙、手工涂色、繪畫或貼金銀,加上篾骨架子而成,作品大多寓意吉祥意兆,表達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以渲染春節喜慶吉祥的氣氛。
早在20世紀70年代,當地的美術工作者林湘、許健、李布樾等人摸索出國內首例“水點色”技法,為剪紙藝術增添了新品種——點色剪紙。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項曾盛極一時的傳統民間工藝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瀕臨失傳。直到1998年,懷揣著對剪紙的熱愛,入職蒼南民族中學的美術老師葉文運開始不斷走訪老手藝人,努力傳承剪紙技藝,推動剪紙藝術走向市場、走向復蘇。2009年,點色剪紙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起初學習點色剪紙,就是希望這門手藝不要流失民間。”葉文運說。
致力於傳承的葉文運不僅對剪紙技藝反復進行探索研究,還十分注重后繼者的培養。90后徒弟黃義座跟隨葉文運學習剪紙十二三年了,已能獨當一面。黃義座告訴記者,要完成一幅優秀的點色剪紙作品,除了熟練駕馭刀刻的技藝,考驗的更是人的心性修養,“葉老師常說,藝品如人品。我們傳承的不僅是這門技藝,更是立身之本”。
“非遺作為載道的文化,呈現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有序傳承。如今國家政策對非遺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我相信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會失傳。”葉文運向記者介紹,在蒼南縣民族中學,他的剪紙工作室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這個剪紙工作室創建於2004年,專門整理和研究瀕臨失傳的剪紙技藝。在活動現場,學生家長陳珊珊專程帶著孩子來給葉文運老師捧場,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了解傳統文化,真心熱愛傳統文化,好好保護這項中國乃至世界的藝術瑰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