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春走基層】人和家順事事興

2019年02月11日07: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 人和家順事事興

  正月初四,在北京地壇廟會上,一名小朋友手舉國旗騎在家長肩上參觀游覽。蘇 陽攝(影像中國)

  正月初二,福建漳平市永福鎮櫻花園,游客與櫻花合影。潘光生攝(影像中國)

  正月初四,江蘇蘇州迎來降雪,虎丘景區內銀裝素裹,風景如畫。朱桂根攝(影像中國)

  正月初六,鄭州火車站職工在站台清理積雪。祝 慶攝(新華社發)

  正月初六,在重慶市北碚區正川股份有限公司拉瓶車間,一名工人在包裝玻璃管。秦廷富攝(人民視覺)

  上海迪士尼樂園55名民警——

  全員無休假

  起早來執勤

  本報記者 巨雲鵬

  大年初五,早上8點,還沒到上海迪士尼樂園的門口,就已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匯集……4攝氏度的寒風吹不散游客們的熱情,門口廣場上充滿歡聲笑語。

  此時此刻,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公安處治安大隊的民警們,已執勤近兩個小時。

  “凌晨3點半就有游客來排隊,我們來得早一點,方便協調現場秩序,”民警李俊告訴記者,今天是他在現場連續執勤的第六天,從早上6點多到中午12點,他和同事一直在廣場上。正說著,耳機裡傳來消息,李俊轉身消失在人群中﹔不一會兒,他和便衣同事們帶出一名涉嫌擾亂公共秩序的不法人員……

  治安大隊副大隊長王海峰告訴記者,大隊55名民警假期全員無休,他們還提前制定方案,強化人群的分流管控。

  記者現場看到:軌道交通11號線的客流與機動車載客客流分別來自東西兩個方向,如果同時涌入廣場,極易產生人流對沖。為此,警方指導樂園管理方調整了軌交的出站方式,增加隔離帶和蛇行通道,讓兩方客流匯成一個方向,人流密集時保持單向通行,保証游客們安全有序入園。

  濕冷的空氣隨風直往人脖子裡鑽,女民警費潔瑩在風中走來走去,耐心地給游客講解排隊路線,“當然冷呀,警服裡面把能穿的都穿上了。”她搓搓凍紅的臉,笑著告訴記者,早班結束后,她還要回到公安處值班,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點半。

  公園裡不能駕駛車輛,民警們處理園內警情,隻能步行。“執勤民警走到2萬步以上很正常。”王海峰說,普通的民警制式皮鞋損耗很快,上級機關特別給治安大隊定制了一批耐磨、較為柔軟的皮鞋。

  “說起來天天在度假區走,每天路過那些游樂設施,但我一個項目也沒玩過。”李俊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說,不少民警沒有在樂園裡“度過假”。

  “隻要看到樂園安全有序,游人臉上的笑容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獲。”王海峰說。

  山東煙台大海陽社區——

  志願服務熱

  積分換服務

  本報記者 黃福特

  焦黃色的雞翅、爽口的胡蘿卜炒山藥、誘人的火腿肉,外加一碟剛剛出爐的白菜餃子、一個熱氣騰騰的紅棗饃饃……大年初五,山東煙台市芝罘區毓璜頂街道大海陽社區的志願者們照常為社區孤寡老人准備了營養美味的午餐。

  “白菜餃子寓意百順百意,紅棗饃饃寓意新年紅紅火火。”“壹家”食堂的廚師長王玉萍笑著說。

  大海陽社區是一個老社區,老齡人口較多,平日裡年輕人上班工作,老人們尤其是孤寡老人的午飯成了大問題。為了讓老人家吃飽又放心,社區建了“壹家”食堂,從社區招募志願者義務為老人做飯。“志願者做飯完全是無償的,用最好的食材,老人家一頓飯隻用付4到5元。”社區黨委書記冷曉燕介紹說。

  這幾天,年輕人陸續開始外出工作,雖然還在春節假期,但志願者們擔心老人們吃不上熱飯,一早來到食堂,不到11點便備好了飯菜。

  85歲的李普愛是個獨居老人,兒子李勇在派出所工作,春節前想到初五要值班,早早預訂了初五的飯菜。看到志願者們送上保溫盒,李普愛高興地豎起大拇指:“原本想著這幾天隨便吃點得了,沒想到還能吃上熱騰騰的餃子。”

  近年來,大海陽社區激發群眾志願服務的積極性,通過“志願服務攢積分+消費積分換服務”的模式,帶動居民參與社區服務。如今,無論是做飯、清掃樓道、家庭維修、普法宣傳等等,都有志願者的身影。每項工作都有對應的積分,也有對應消費積分價格。比如,老人享受愛心午餐,除了支付少許費用外,還需要消費“10志願服務時”的積分。楊連峰今年92歲,也預約了午飯。他在享受志願服務的同時,也經常發揮余熱,為社區的孩子們講紅色故事,教孩子們學寫紅色家書。

  “這就像個‘志願服務銀行’。誰家沒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平時伸出援手,接受幫助時才更加坦然。”社區居民於佔芬說。

  杭深線溫福段透堡小站黃文歡——

  養護高鐵凌晨始

  本報記者 鐘自煒

  廬峰山下,兩棟灰色小樓寂寥矗立……

  這裡是福建省連江縣東北沿海,南昌鐵路局福州工務段透堡巡養站。今年28歲的黃文歡已在這個導航軟件上都沒有標注的小站工作了近6年。

  2009年,隨著杭深線溫福段高鐵線路開通,透堡小站設立。黃文歡介紹說,“按照運輸能力和作業等級,透堡作為五等站列車從不停靠,主要負責35公裡線路的維修養護。”

  眼前的黃文歡,開朗愛笑、聲音嘹亮。“以前我比較內向,干了這幾年,性格開朗了,嗓門也大了。”黃文歡咧嘴一笑,黝黑的皮膚襯出一口白牙。這裡距離最近的小鎮步行也要近半個小時。“除了站裡的5名同事,平時幾乎見不到外人。”黃文歡說,“心態要是不陽光些,怕是要被憋壞了。”這裡每天有110多趟列車駛過,透堡站外不到5米便是鐵軌。從檢測軌距到穩固軌道,每一項工作都伴隨著嘈雜的機器聲。“從早到晚,耳邊很少安靜,必須提高音量說話,大嗓門也算是我們鐵路人的‘標配’了。”黃文歡笑言。

  這裡每天的維修護養從列車行駛結束后的凌晨開始。“每次巡檢,發電機、搗固機等重達一兩百斤,我們都是放在軌道車上,通過人力拉動。”黃文歡說,最長的一次一晚上走了11公裡。

  春運開啟,透堡站每天通過的列車增加到68對136趟。“對旅客而言,透堡站也許只是車窗外閃過的幾秒鐘。能讓旅客平安到家,我們的辛苦就有了意義。”黃文歡說。

  河北邢台市人民醫院大夫邵鴻飛——

  急診室裡救治忙

  本報記者 史自強

  “手術成功!”每次做完腦外科急診手術,這都是邵鴻飛最渴望說的一句話。36歲的河北邢台市人民醫院神經外一科主治醫師邵鴻飛已經是第十個年頭在春節堅守崗位了。今年,一場驚心動魄的開顱手術,為他這個節日增添了沉甸甸的責任。

  2月7日,正月初三,正是闔家團圓舉國歡慶的日子。有著豐富值班經驗的邵鴻飛心裡卻一點也沒有放鬆,抖擻精神,隨時待命。醫辦室的電話響了起來,急診來電,邵鴻飛心裡一緊,來重病號了!果不其然,46歲女性傷者,不慎摔傷,頭部著地。送到醫院時,患者劇烈頭痛,不斷嘔吐,經CT檢查,患者顱骨骨折,硬膜外出血,多發腦挫裂傷,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右側多條肋骨骨折。病情就是命令,邵鴻飛不敢怠慢,經討論決定立刻為患者實施手術。患者需要開顱,情況緊急,手術風險也很高,但經驗豐富的邵鴻飛內心十分平靜,有條不紊地進行手術,兩個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清除血腫50毫升,患者成功脫離生命危險。

  還沒喘勻一口氣,醫辦室的電話再次響起:一名20歲年輕人,酒后遭遇車禍,頭皮撕裂,大量出血,低血壓,失血性休克。緊急清創、縫合傷口、心肺復蘇……邵鴻飛又投入到新的戰斗當中。找了個空閑,邵鴻飛端出醫院准備的餃子,一分鐘就狼吞虎咽地吃了個干淨。“不定有什麼事呢,得抓緊對付一口。”邵鴻飛邊吃邊說。

  從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邵鴻飛就明白這份工作的責任與意義,雖然假期很少,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今年春節,依然與同事們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守護大家的健康。”

  “時代楷模”張黎明天天早起——

  “這個假期,很開心!”

  本報記者 朱 虹

  大年初五早上6點,寒風呼嘯,窗外一片漆黑,國家電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濱海供電分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大過年的,好不容易歇幾天,天天起這麼早……”張黎明妻子說。“難得休息,我想好好琢磨一下,一會兒去現場看一下。”張黎明在想著帶電作業機器人研發的事兒。

  在電力搶修一線工作了32年,張黎明幾乎年年在崗位上度過春節假期。今年,同事們考慮他年紀大了,說啥都要替他值班,公司領導第一次給了他一個完整的春節假期,可他並沒有真正休息。

  張黎明和同事為解決帶電作業安全風險成功研發的“鋼鐵俠”,即帶電作業機器人,投入使用后可從事配網帶電作業全部工作,實現操作型機器設備向智能化機器人的跨越。

  早飯后,張黎明來到工作室,團隊裡好幾個年輕人也在,大家聊起了機器人的話題:“師傅,您在安裝工具接口處加一個錐形的導入口,引導引流線對齊接口處,這個辦法好!”“還是有缺陷,機器臂的長度始終不夠。”張黎明說,“這又是一個難題,咱們一起想辦法……”

  “咱們一討論,思路就越來越寬了。”張黎明鼓勵大家。中午吃過食堂的工作餐,他又來到福星裡小區。作為老朋友,張黎明給大家拜了年,挨個樓門查看樓道的燈和開關有沒有壞的。這些節能燈是他自己研發並出錢安裝的,居民再也不用摸黑上樓了。

  一下午,5個小時,張黎明轉了3個小區,修了近30個樓道的燈泡和開關,走出最后一個樓道時,天已黑透了……

  回到家,簡單吃了晚飯,張黎明又坐在桌前查資料,研究機器人。“踏踏實實做創新,給群眾做好服務,我理想的生活就是這樣,這個假期,很開心!”張黎明說。

  山西陽高鎮邊堡村渠義——

  “不惜力,就有錢賺!”

  本報記者 白劍峰

  “咱村的羊,喝山泉水,吃中草藥,味道好,不愁賣。入冬以來,天天有人上門收購。”在長城腳下的一個小村庄,臉色黝黑的渠義站在院子裡的羊圈邊,喜笑顏開……

  55歲的渠義是山西省陽高縣長城鄉鎮邊堡村人,家門口就是古長城。鎮邊堡村海拔高,土地薄,種地很難養活人。2014年,他被縣裡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當時,全家5口人,養了兩隻羊,主要靠種地,年收入僅有一兩千元,日子過得緊巴巴,渠義心裡很憋屈:不想窮,怎麼辦?2015年初,渠義向親戚借了1萬元,買了20隻羊,同時擴大種植面積,增加作物種類。除了自己的10畝地,他又租了20多畝地,種植玉米、小雜糧和土豆。由於科學種田,僅種玉米一項,畝產就由原來的800多斤增加到1000多斤。

  長城鄉位於採涼山下,是公認的優質羊肉產地,養羊是一條致富的門路。隨著養羊規模的擴大,渠義將30畝地全部種植玉米,當作羊飼料。春節前,他賣了30隻羊,賺了3.6萬元﹔眼下,圈裡還剩75隻羊,個個膘肥體壯。

  渠義的另一個身份是長城山林場護林員,每年工資1.4萬元。他每月巡山至少22天,每天不少於兩小時,冬天防火,夏天防虫。他騎著摩托滿山轉,順便放放羊,秋天還能採摘野蘑菇、野生茶,賺點外快。有時上山挖樹坑,挖一個坑能賺50元。

  如今,渠義的收入渠道越來越多了。根據國家的小額貸款政策,他貸款5萬元,投入養畜合作社,成了公司的股東。這是陽高縣創造的“貧困戶+專業合作社+銀行+政府+企業”五位一體扶貧模式,農民不用承擔市場風險,坐在家裡吃紅利。去年底,渠義分到3000多元。

  2017年底,渠義摘掉了“貧困帽”,成為自主脫貧致富示范戶。今年,他還想擴大養羊規模,多發“羊財”。

  渠義的兒子在北京打工,今年春節回家團聚。去年底,渠義給兒子在大同買了一套房,首付16萬元,一分錢沒向外人借。他說,新房有了,開春就給兒子辦婚事!

  “要想光景過得好,早起晚睡不歇晌。政策好,還得人勤快。不惜力,就有錢賺!”望著圈裡的羊群,渠義心裡美滋滋的……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