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人和家順事事興
|
湖南衡南縣濱河村——
“回鄉創業,咱有信心!”
本報記者 杜若原
從湖南省衡南縣雲集鎮往湘江邊上走,便來到了濱河村。水泥路在山丘間蜿蜒伸展,串起綠色的山林和散落的農舍……
正月初七,村道上車來人往。路邊一個大院子顯得格外熱鬧,這是村民劉建輝辦的易達液化氣站。
“來,我再加一瓶。”跨進氣站,本村的劉師傅剛用微信繳完錢。“你節前買了兩瓶,這麼快就用完了?”劉建輝一邊把我們迎進門,一邊忙著和客戶打招呼。
“一天隻能賣出去200瓶氣了,”盡管如此,劉建輝臉上始終挂著笑容,“去年以來,氣站的生意一直很紅火。臨近春節前,每天能賣出去上千瓶。”
2010年,劉建輝和3個鄉友拿出在外打工攢下的200多萬元辛苦錢,買下濱河村閑置的20畝園藝場,建起了液化氣加氣站。2012年,由於電力供應不足,導致不能正常灌裝,隻得關門停產。直到2017年10月,鄰居老張給劉建輝打電話,說村裡電網實施了全面改造升級,不再為用電發愁了,在外打工的劉建輝興奮地回到了家鄉。2018年2月,停產6年的加氣站又開業了。
“生意這麼好,回鄉創業,咱有信心!”扭虧為盈的加氣站讓劉建輝很開心,不僅因為氣站賺錢了,更重要的是盤活了園藝場20畝土地,經常有人找上門來談合作。
“這幾天,打工返鄉的村民一撥撥找上門來,了解土地政策、詢問租金行情,紛紛有了回鄉創業的想法。” 村支部王書記興奮地告訴記者,“去年,村裡有500多畝土地簽了流轉合同。現在村裡路修好了,去年底還裝上了路燈。電網改造升級后用電也有了保障,在外打工的村民很多在老家建起了樓房。返鄉的村民會越來越多!”
江蘇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網上診療——
“節約了時間,縮短了距離”
人民網記者 閆 峰 本報記者 姚雪青
“我家孩子8歲,患強直性脊柱炎,出院后一直復查開藥,有種口服藥沒有了,您看哪種藥合適?”
“保肝藥可以吃點甘草酸苷片,如果是肝功能正常,我建議可以不用吃,下次復查后再說。”……
今年春節,這段患者和醫生間的問診對話不太尋常。對話中的患者身在遼寧大連,而醫生臧銀善則遠在1400公裡外的江蘇宿遷,他們通過一款名為“互聯網醫院”的手機APP,實現了遠程即時問診。
2019年1月,江蘇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與京東合作,讓37個重點臨床科室進駐京東互聯網醫院,242名主治醫生在網上開展診療服務,成為國內首個“搬”上互聯網的公立醫院。宿遷也是國內首個電商醫保支付城市,居民可以在網絡平台上完成全流程醫療健康服務。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張雷介紹說,宿遷“互聯網醫院”節約了時間,縮短了距離,目前在網上開展部分經過醫療機構確診的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服務,讓醫院更合理地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
借助互聯網醫院平台“坐診”,風濕免疫科專家臧銀善不到10天的時間接診了255位挂號患者,但作為新生事物,其中年齡以40歲以下患者居多,最有就醫需求的60歲以上“銀發族”則幾乎沒有。
記者了解到,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出台《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規范網上遠程診療服務的基礎上,江蘇省又專門建設了統一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台”,重點監管互聯網醫療服務中的人員、處方、診療行為、信息安全等內容,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也加強對患者的隱私保護。
河南盧氏縣興賢裡社區——
“攝影師給拍全家福,好幸福!”
本報記者 任勝利
記者來到河南省盧氏縣時,正趕上縣裡組織攝影師給老鄉們拍全家福。
盧氏縣是河南省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深山區縣,易地搬遷任務量佔河南的1/8。興賢裡則是當地目前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裡2700多戶1.1萬多人從18個鄉鎮搬遷而來。
走進興賢裡,新起的樓房錯落林立,新建的社區干道寬闊平坦。“苦盡甘來”“知恩圖報”,李亞軍家客廳正中牆上的兩塊匾額格外醒目。以前,他們一家五口住在官道口鎮磨上村,母親和妻子都患病,孩子上學也不便。搬新家后,李亞軍利用扶貧貸款在縣城辦了一間門市,每月純收入超3000元﹔女兒轉入鎮裡的中學,妻子也病情好轉,時常到店裡幫忙。“攝影師給拍全家福,好幸福!”他找來三面小國旗,讓全家圍坐在一塊,面對鏡頭,一家人露出幸福笑容……
“全縣春節團拜會上有個節目叫‘搬遷群眾大拜年’,娜娜是主要演員,照完相還得加緊排練呢!”離開李亞軍家,社區人員帶記者來到陳娜娜家:布藝沙發、干枝梅、中國結……陳娜娜家布置得簡潔溫馨。以前,她住在深山裡,送女兒上學還遇到過狼。搬遷后,丈夫在鄰近的靈寶市打工,月入五六千元﹔女兒在城關鎮中學住校,5歲的兒子也就近上了幼兒園。“搬出大山天地寬”——陳娜娜家外牆上的巨幅紅色標語格外醒目。
“現在,全縣有9300多戶近3.4萬人實現搬遷脫貧。安置社區裡,網絡、飲水、醫療等服務一應俱全。”盧氏縣宣傳部長郭軍文說,縣裡還出台配套措施,幫大家把生產搞上去。盧氏縣攝影家協會的同志說,他們計劃免費給每個易地扶貧搬遷戶拍一張全家福,把大家搬離貧困、迎接幸福的瞬間永久記錄下來。
四川瀘州市江陽區龍透關派出所——
“工作更需要嚴謹細致”
本報記者 倪 弋
晚上8點,記者跟隨四川瀘州市江陽區龍透關派出所案查中隊中隊長廖成鑫登上警車,開啟了執勤巡邏。47平方公裡,是龍透關派出所負責的轄區面積。
路旁張燈結彩,樓裡燈火輝煌,處處洋溢著春節氛圍。廖成鑫時而注目道路兩側,觀察是否有人在違規燃放煙花爆竹﹔時而拿起對講機,向在各處蹲守的執勤民警詢問情況……
“老百姓過節,公安‘過關’。”廖成鑫說,“我們過平安關,也過幸福關。越是事關群眾平安幸福的時刻,工作更需要嚴謹細致。”
晚上8點30分,警車路過天立水晶城小區,不少居民聚集在門口:原來小區突然停電,不少居民不大高興,聚集到光亮處等待來電,造成道路交通堵塞。廖成鑫下車疏導,引導大家分流,同時緊急聯系街道辦和供電公司,派出更多人手來維持現場秩序和電路檢修。漸漸地,現場秩序穩定了下來……
隨后,廖成鑫還幫助處理了一起群眾被困電梯事故,依法勸阻了幾起違規燃放煙花爆竹事件,依法處置了一起打架斗毆事件。當廖成鑫和同事們結束巡邏值守,陸續回到派出所之時,已是零時30分。
派出所所長唐戈扯著略帶嘶啞的嗓門,招呼大家到派出所食堂吃飯。據介紹,今年除夕夜龍透關派出所全員上崗,共出動警力(含民警、輔警)106人,警車10輛(含摩托車),18時之后共處理警情10起。在崗的所有民警和輔警,從警以來每年除夕夜都堅守在崗位上。
凌晨2時記者離開時,又有一輛警車出發了……是基層民警用擔當堅守、敬業奉獻,繪就了暖心春節中平安幸福的底色。
哈爾濱乳業設備技術檢測員謝璟玙——
“電話鈴聲是‘緊修令’”
本報記者 方 圓
初七早7點半,31歲的謝璟玙來到生產車間,換上整潔的工作服,開始了12小時的“長白班”。車間內,機器隆隆作響,謝璟玙熟練地走走停停,看、聽、摸、聞,一套下來,機器運轉如何,他已然心中有數。
謝璟玙是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雙城分公司設備技術檢測員。“別人看著就是冷冰冰的機器,我看著卻很親切,機器會告訴我它們‘生病’了沒有……”
8點40分,謝璟玙來到包裝車間,將耳朵貼在軸承上,把手放在上面感受溫度。“轉動均勻沒異響,說明它在正常運轉,如果振動頻率不對,我立刻就能分辨。”
兢兢業業工作10年,謝璟玙有了讓旁人羨慕的“特異功能”。“其實沒啥,隻要多琢磨,誰都能做到。”說到這兒,腼腆的他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
“4.2萬平方米,都得走著巡檢嗎?”記者問。“不走到機器身邊,哪能准確檢查呀。我每天走步數得18000以上,健康得很,這是多少人羨慕的步數!”謝璟玙笑著說。
11點半,巡檢了一上午的謝璟玙早已滿頭大汗,來到食堂,他一邊扒拉著工作餐,一邊和幾個同事繼續探討早會上有關“智能化發展”的話題,手機就放在手邊最顯眼的位置。“電話鈴聲是‘緊修令’,設備設施24小時正常運行,我就得24小時隨時待命﹔出了問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維修。”
“我們一直都是從嚴、從精管理,中國乳業實力強起來,讓我有很強的成就感。”謝璟玙說,“新的一年我還要加強學習。我想,民族乳業越做越強,也有我的一小份力啊。”
江西南昌工務段道口工董貴琴夫婦——
“道口就是我們的家”
本報記者 孫 超
左手握著黃旗,右手握著紅旗,腰上挂著對講機,快速走出道口崗亭,先緩緩搖下鐵道道口欄杆,再檢查道口鋪面及線路有沒有異物,拿出對講機說道:“45083次列車司機310道口正常!”聽到司機回復后,她站軍姿等待著列車通過,像一位士兵接受檢閱……
春節並不休息。南昌工務段道口工董貴琴和丈夫戈愛民負責撫樂線K35公裡310道口的安全防護工作,自從19年前接下這個任務,已經度過了6700多個日夜。如今,想到還有150多個日夜就要退休了,他們的內心像打碎了五味瓶……
起初,夫妻二人也想過要逃出這個無形的“牢籠”。自2000年起,他們吃住都在道口,還要輪崗看著道口,寸步不離。“19年來隻離開過一次,那是父親過世時我們夫妻請了3天假。”想起這唯一一次請假,董貴琴雙眼濕潤了。19年來,丈夫從沒陪伴她離開道口,去逛街、去旅游甚至接送女兒讀書﹔隻有你上崗了我下崗,我上崗來你下崗……
“道口雖然困住了我們的身體,卻成就了我們的人生價值。”董貴琴說。
道口是開放的鐵路線,行人車輛都能通行,任何異物都可能影響到正常通行。1月12日14時29分,一輛大貨車剮到道口房,貨車車頭停在道口鋪面上,倆人慌忙向相關部門匯報攔停列車,並立即設置防護,同時請交警動員行人一起推車。將車推出道口幾分鐘后,列車就開了過來……像這樣的事情,他們不記得遇到了多少次。
“道口就是我們的家,把家看好,是我們的責任。”想到這是他們的最后一個春運,董貴琴依依不舍地說,“如果這個道口沒拆除,我們會每年回家看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