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春走基層】湘西春節見聞

陸培法
2019年02月13日07: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湘西春節見聞(海外版記者·新春走基層)

  上圖:苗族過年。 陸培法攝

  下圖:太平鎮分紅。(資料圖片)

  底圖:湘西永順縣靈溪鎮那必村一角。孟春絨攝

  湘西自古以來都是令人神往的地方。春節到了,這裡的土家族、苗族同胞們熱鬧開了,以他們獨特的方式歡慶節日。

  新春之際,本報記者深入湘西腹地,體味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過年喜悅。

  擺手舞 打溜子

  土家年場面隆重

  土家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的節日。年是慶祝豐收、歌舞狂歡的節點,是五谷豐登、酒滿菜香的盛宴,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家拜會親人的時刻。

  土家人過年從臘月初開始忙活,直到正月十五,年才算過完。

  記者來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靈溪鎮那必村時,恰好縣裡在那必村舉行土家年活動。在土家人過年會上,記者領略到土家族擺手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哭嫁歌的魅力。據當地人介紹,土家人過年活動內容有闖駕進堂、掃邪安神、祭祀祖先、唱梯瑪歌、跳擺手舞、演毛古斯等,是土家族文化的大盛會。

  在土司城遺址,記者還看到了土家族銅鈴舞的場面:土老司頭戴法帽鳳冠,身穿八幅羅裙,頭裹紅絲帕,腰系短刀,腳穿馬蹄雲鞋,左手持八寶銅鈴,右手拿圓形司刀,按“人”字形線路走動,用銅鈴敲擊膝蓋,邊搖鈴邊抖刀、邊舞蹈邊念唱《梯瑪神歌》,歌頌土家祖先創業功績,祈禱先人安寧,祈求后人幸運。銅鈴舞集歌、舞、樂為一體,講述土家人起源、遷徙、生產、生活,對研究土家歷史淵源具有重要價值。

  在那必村,記者還碰到了當地的“巧手木匠”王連江,他是土家族土家吊腳樓的傳承人。今年74歲的王連江神採飛揚。記者看到,在王連江家門口展出的是最能代表土家族文化特色的一張深色硬木圓桌,這是王連江花了近30個工時精心制作出來的土家文化傳承之作。

  這張圓桌做工十分精致,四腳是很特別的木雕造型,王連江介紹說,這是“龍頭虎爪”。過年的時候,王連江家的陽面窗戶挂上了這種“龍頭虎爪”木雕造型。湘西的博物館裡都有王連江的作品。

  1973年王連江高中畢業后,就回鄉到處拜師學藝,挖掘土家文化。雕龍刻鳳、制作亭台樓閣,他樣樣精通。

  這位土家文化傳承人的最大貢獻,就是對土家族吊腳樓的精心打造。王連江這幾年把精力都用在了對那必村吊腳樓的精心修繕和翻新上。記者在那必村看到,這個非常富有民族氣息的土家族古村落,出現了不少嶄新的建筑和完好的古建筑,這些都是王連江的傾心之作。

  搞種植 做電商

  貧困戶笑容燦爛

  離開那必村,記者在永順縣又遇到了一位土家族能人。

  張遠龍,46歲,清瘦的臉上長滿胡須。張遠龍是永順縣鬆柏鎮仙人村人,5歲時意外摔倒,導致右腿殘疾,行走不便。

  張遠龍一家5口人,妻子肢體二級殘疾,輕度智障,沒有勞動能力,大女兒5歲,小女兒剛滿3歲,73歲高齡的母親負責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張遠龍神色平靜地向記者介紹說,他20歲時父親病逝,家境貧寒,加之自己身體殘疾,直到40歲才娶到老婆。

  1994年,張遠龍決定出門務工,北京、上海、溫州,他都闖蕩過,但因身體缺陷,收入微薄。“掌握一門技術才有出路。”這是他10多年漂泊生涯最大的感悟。

  2010年,張遠龍返鄉種下5畝獼猴桃。2013年,首批獼猴桃賣出去,收益4000多元。2014年,他被評為精准扶貧戶,2015年加人五連洞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幫助下,他的獼猴桃種植擴大到8畝。2016年9月,他買了第一部智能手機,做起了線上生意。他還記得,第一筆訂單是3箱紅心獼猴桃,發往廣州,收入564元,比線下銷售劃算多了。

  嘗到甜頭的張遠龍干勁更足,客戶也接二連三地來了,遍及全國各大城市。2016年底,張遠龍一家人成功脫貧。這幾年,經縣扶貧辦推薦,他多次參加全省致富帶頭人和電商經營管理培訓,其間還獲得優秀學員稱號。

  2018年,張遠龍申請了10萬元創業貸款,新購蜜蜂30箱,流轉土地200畝,種下8000余株黃桃,獼猴桃面積達30余畝。2018年4月13日,張遠龍注冊成立了永順縣嵐潔種養專業合作社,吸引6戶貧困戶入社。

  張遠龍家房子旁邊,嫁接了100多株玫瑰。玫瑰園裡擺放著不少蜂箱,每個蜂箱都有蜜蜂來回穿梭,振動的翅膀嗡嗡作響,十分熱鬧。“這是去年我在岳陽參加省貧困村脫貧致富帶頭人技術培訓時學來的新技術。”張遠龍告訴記者。

  “我沒有多少文化,隻有小學畢業証,但在農業方面,我也是個拿了很多証的人。”張遠龍從屋裡抱出一疊証書來。

  去年張遠龍迷上了網上直播,主要銷售當地各種土特產,2018年僅湘西黑豬,他就銷售了5頭!

  在記者給張遠龍全家拍新年合影時,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這笑容,印在了心頭。

  種茶葉 領分紅

  致富終於找對路

  在仙人村,記者聽說湘西吉首市太平鎮青干村有慶豐收活動,於是決定趕去採訪。但當記者翻山越嶺到達時,長桌宴已經結束。不過,青干村的精彩故事遠不止長桌宴。

  青干村村支書張才宣說,青干村致富曾走過一段曲折的路。前幾年,村民種各種經濟作物如中藥材等,都沒有取得成功。后來,村裡來了對口扶貧單位的福建人,村民開始種植福建黃金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來,這個峰巒疊嶂、土壤肥沃、生態環境極佳的青干村,非常適合種黃金茶。

  記者跟隨張才宣,翻過一個山包,來到了黃金茶的種植地。一眼望去,各個坡地上種滿了茶樹。兩年多的茶樹已經可以採收,現在村民又大面積擴種了。

  張才宣說,青干村種茶的成功,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好政策。

  2014年3月,青干村成立了金龍黃金茶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達到480萬元。到2018年底,合作社的黃金茶葉基地面積2370畝,可採茶面積達700多畝。

  這幾年,茶農感受到惠農力度正在加大。張才宣告訴記者,合作社免費給種茶戶提供茶樹苗、茶肥以及技術保障,每畝茶樹每年還有800元的補助,“這把村裡人高興壞了!”

  春節前,合作社還舉辦了分紅會。66歲的張才戶老人興奮地告訴記者,他拿到了合作社分紅1.5萬元,加上老伴的收入,年總收入超過3萬元,“這個年過得很舒心。”

  結束在青干村的採訪,記者又來到花桓縣雙龍鎮補毫村。

  花垣縣雙龍鎮補毫村龍舞獅躍,鞭炮齊鳴,苗歌款款,熱鬧非凡,一派春節的歡樂情景。

  記者看到,在慶祝新年的活動現場,人們一起蒸糯米、打糍粑。現場還舉行了送春聯活動,家家戶戶迎春納福。猜謎語換獎品、象棋對決區域人氣爆棚。現場還表彰了補毫村優秀共產黨員、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家庭、最美婆媳、優秀村民、致富能手等。

  在補毫村村部,精彩紛呈的歌曲、淳朴風趣的三句話展演、隆重的非遺祭祀、熱鬧的廣場舞,讓全場掌聲不斷、喜氣洋洋。村民自編的系列節目如打苗拳、苗歌對唱、吹嗩吶等演出,將過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據了解,補毫村現有人口1099人,除嫁進的婦女外,全是苗族人口。補毫村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統戰部、工商聯、僑聯等部門對口幫扶,一年前已經全面脫貧。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黎致遠告訴記者,由於該村地勢偏高,周圍沒有很好的水源地,各級政府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解決了村民飲水的大事。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