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的方位感與創新的方法論
來源:《青年記者》2018年9月下
新聞輿論工作要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把握時代大勢,深化改革創新,彰顯特色品牌,努力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其中,“三向”是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堅守的正道,而“四力”則是新聞輿論逐次遞進、層層深入而見到的成效。要實現這些成效,需要在方法手段上創新引領。
守正,需要放在三個維度的方位坐標中綜合檢驗
新聞輿論工作是政治性比較強的工作,要旗幟鮮明講政治,但這種講政治,必須融入具體業務中,體現在具體效果中才有意義,離開業務談政治和離開政治談業務都會失之空泛、陷入空談。而新聞輿論的把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領域的方方面面,需要知悉的相關規定之龐雜、海量,又不是一般崗位的新聞輿論從業者都能爛熟於心的。因此,對新聞輿論工作者而言,把自己要採寫、編發的稿件放在什麼樣的坐標中去判斷尤為重要。
1.以事實維度為坐標,在宏觀真實和微觀真實的考量中做出判斷。事實是一切新聞輿論工作的基礎、基石,真實性原則是新聞輿論工作者的生命線。守正,首先要守住事實這個正、守住真實性這個本。一個地方出現車禍,記者把前因、后果、危害等予以客觀報道,構成微觀真實。出現若干起車禍都一一如此客觀呈現,就分別構成一個個微觀真實,但這種微觀真實的疊加和集中呈現,就很容易得出這個地方不安全、宛若“車禍現場”的主觀結論,就會造成宏觀失實。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西方新聞觀在真實性原則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前者更加強調微觀真實和宏觀真實的辯証統一,更加強調把微觀真實放在宏觀環境中去考量,更加注重體現宏觀真實。
2.以價值維度為坐標,在價值取向和品位格調的考量中做出判斷。關於新聞的概念,有數百種定義,但新聞之所以成為新聞,至少要起到傳遞事實、影響判斷、推動進步的作用。影響判斷、推動進步,就是新聞的價值維度。面對任何新聞輿論,都要問一問其新聞價值大不大、價值取向對不對、品位格調高不高。要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三個層面有清醒認識和清晰判斷。對那些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體系甚至背道而馳的要堅決摒棄,對那些庸俗低俗媚俗、格調低下的要堅決清理。
3.以效果維度為坐標,在信心強弱與人心向背的考量中做出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把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環節。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宣傳思想戰線是由許多工作組成的鏈條,其中必有一個中心環節,抓住了中心環節,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根本。所有宣傳思想工作,都要以“思想是統一了還是混亂了”“力量是凝聚了還是分散了”為結果導向、效果導向,在是“信心強了還是弱了”“人心暖了還是涼了”的效果分析上決定信息輿論的輕重、取舍。
在守正這個基礎性、關鍵性問題上,對所有媒體都應一視同仁,一把尺子。新媒體工作者尤其要把任何信息輿論都擺在事實、價值、效果三個維度中進行綜合檢驗。
創新,需要在四個方法手段上精准發力
融媒時代,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愈發明顯,這就決定了要圍繞“四力”創新出奇,不可能靠“一招鮮,吃遍天”,必須以分眾化、差異化這個最大的現實為基礎,在平台、應用、內容、機制等方面出奇招,精准發力。
1.平台創新,在融合傳播上精准發力。平台是近年來互聯網發展中出現的最突出的現象,不少互聯網公司憑借建立的強大平台實現贏者通吃,以至於體制內的媒體在轉型中多了幾許做平台的沖動,又受制於資本匱乏等先天短板。
按照《平台戰略》中的表述,平台商業模式的本質是指“連接兩個(或更多)特定群體,為他們提供互動機制,滿足所有群體的需求,並巧妙從中贏利的商業模式”。體制內媒體在自身平台建設上大有可為。在2018年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發布的“稿源單位移動端綜合傳播力”排名中,齊魯晚報移動端齊魯壹點名列全國第4,其“找記者上壹點”的定位就在讀者和記者間建立起全時段的互動機制。大眾網憑借3700萬用戶的手機報及網端微搭建的億級網友生態圈,實現綜合傳播力位列全國重點新聞網站第4。
平台創新的關鍵,是要建立龐大的平台生態圈,作為體制內媒體,尤其要做好轉化文章。以大眾網為例,如何把PC時代積累的近千萬注冊網友資源在移動端重新激活,建立基於移動媒介的各種網友興趣圈和社群,需要抓緊破題,原來的QQ群工作聯系紐帶需要替換為微信群,這種一個個微生態圈的建立其實並不需要資金投入就能實現,並且會迸發出強大傳播力。基於移動優先的跨平台融媒體傳播,需要找出這樣一個個創新點,分類施策,精准發力。
2.應用創新,在技術驅動上精准發力。新技術帶來新應用,新應用贏得新用戶。以短視頻應用為例,抖音的上線迅速催生出另一個億級用戶的短視頻市場,通過視頻技術、客戶端應用的改造嫁接,原來看似技術落后的手機報同樣會煥發新的“第二春”。
以大眾網的移動優先戰略為例,所有的技術驅動,都要圍繞這個中心精准發力:一是圍繞互聯網應用的基礎建設補短板﹔二是圍繞客戶端核心競爭力的強化搞研發﹔三是把握新技術變革趨勢在技術布局上謀長遠。
3.內容創新,在表達方式上精准發力。最近,圍繞網上設置的“消費降級”議題,新華社發布通稿《是“消費降級”還是“結構升級”?數據有話說》,經濟日報發表評論《“消費降級”是一種誤讀》,甚至連商務部都站出來說話,稱“消費降級”的說法失之偏頗。但是這些傳統的四平八穩、面面俱到的說理方式,在社交媒體主宰網民認知的網絡平台上,其情緒鼓動力、社群動員力、議題說服力甚至不如自媒體的《降級青年圖鑒》漫畫微信。
人們獲知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手機應用上,在移動互聯網的各個平台入口裡,主流媒體要在這裡重新獲得巨大傳播力,必須進行話語方式的轉換。首先需要放下身架,從居高臨下變為融入網友中。這就要求以用戶思維取代說教思維,以情理交融取代冰冷說理。其次,需要在提高圖解力上做文章。要善於把大部頭拆成碎片化信息,把冰冷數字變成可感知的圖表,真正做到一圖勝千言。再次,需要在互動體驗中實現樂享、分享。如人民日報的“軍裝照”創意,世界博物館日抖音讓文物動起來、活起來的“文物戲精大會”短視頻等現象級產品,無不是通過激發網友互動分享的熱情實現海量傳播的。
4.機制創新,在組織重構上精准發力。傳播方式決定組織變革。有什麼樣的傳播方式,就需要能更好支撐這種傳播方式的組織結構。不適應、不融入這場空前變局的組織結構,必然會在市場、用戶的雙重催促下抓緊實現變革。
在這場新的傳播革命面前,必須有機制創新的勇氣,勇於革自己的命。目前體制內媒體大多數部門設置沒有太大變化,新聞生產方式沒有根本性變革,人力資源的生產效能沒有利用技術驅動快速提高,以至於人員永遠都不夠用,融合效率始終提不上去,重復勞動、多次發布的低效率和平台越來越多的矛盾愈發明顯。
所有這些,都需要進行一番徹底的機制創新,在組織重構上精准發力。比如新聞網站要把全部部門都納入移動優先戰略,原先PC時代形成的眾多頻道需要關停並轉,通過技術研發,徹底實現一次發布、多平台分發,用大部制解決融合問題,用減少部門和層級實現快節奏、高效率和永遠在線的採編組合,在解放人力資源中最大限度地釋放新聞生產力。
(朱德泉:山東互聯網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大眾網總編輯﹔周傳金:大眾網經管委委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