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赴西部邊塞感受戍邊艱辛

《中國移民管理報》記者 張佳
2019年02月19日14:0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赴西部邊塞感受戍邊艱辛

  春節期間,我有幸到新疆邊境採訪,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邊境管理支隊烏蘭達布森邊境檢查站“90后”民警劉璇,一起感受了除夕夜在崗位上守歲的艱辛。

  當天,邊境的氣溫是零下18攝氏度,在這樣的低溫環境下呼吸,能體驗到鼻腔瞬間被“冰封”的感覺,即便裹上御寒大衣,我依然被凍得直跺腳。因為是除夕夜,往來的車輛很少,偶爾出現的旅客也是行色匆匆,急著趕回去與家人團聚。

  在與劉璇的交談中我得知,“烏蘭達布森”是蒙古語,是不毛之地的意思。檢查站東側是艾比湖濕地自然保護區,西側是連綿群山,當地夏季高溫酷暑,最高氣溫可達40攝氏度,毒蛇、蜘蛛肆虐,每年都會出現虫蛇傷人事件﹔冬季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30攝氏度,幾乎每天都是七八級大風,民警們頂風冒雪在室外執勤,每個人的手腳上滿是凍瘡。

  雖然人稀車少,但是每當有車輛經過,劉璇都讓戰友在旁邊警戒,自己對車輛進行仔細檢查。他在執勤間隙自豪地對我介紹,他們扼守的S205線是進出博州腹地與阿拉山口口岸的必經之路,相當於博州的“北大門”。2014年,還是武警邊防戰士的劉璇經過細心檢查,查獲案值3700余萬元的羚羊角走私案件,榮立個人二等功。2016年春節,兩名不法分子企圖趁著節日蒙混過關,結果被執勤人員抓個正著。

  隨著採訪的深入,夜也越來越深,檢查站旁的紅柳樹上已經結上一層霧凇,黑暗中傳來犬吠聲和鞭炮聲,更襯托出夜的寧靜。劉璇讓與他一起執勤的幾名戰友輪流到室內休息,自己則始終堅守在崗位上,搓著被凍得通紅的雙手來回踱步取暖。

  對劉璇和他的戰友們來說,今年春節還有著特殊意義:他們本是帶甲之士,屬原武警邊防部隊,按照黨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規劃,2019年1月1日奉命卸甲換裝,就地轉隸為人民警察,繼續戍邊事業。

  在劉璇看來,作為部隊改革后的第一個春節,雖然軍裝換了,但戍邊的職責沒有變,他要用實際行動証明:不管是穿綠軍裝還是藍警服,都會一如既往守好邊防。正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已經連續4年沒有回家過年的他再次放棄了回家打算,留下來與戰友們一起堅守崗位。

  不到昆侖西,焉知邊地苦。生活在內地都市和鄉村裡的人們很難想象,當舉國歡慶春節的時候,有那麼一群人在遠離家鄉的冰天雪地裡,不辭辛苦、不舍晝夜,守護著邊境安寧,以個人小家的不圓換來大家的團圓。

  劉璇只是戍邊人群體的一個縮影,在新疆的萬裡邊防線上,還有無數個像他一樣的邊境民警在默默守護著邊防。

  在他們中間,有超過半數的人來自新疆以外、玉門關以東的省份,當初懷著滿腔熱忱,告別家鄉和親人來到西部邊塞,扎根大漠邊關、駐守雪域高原,與冷月寒星為伍、與毒虫猛獸做伴,用青春芳華換來了邊防的安寧穩固。

  部隊改革期間,他們也有過憂慮和彷徨,但是一旦命令下達,所有人無條件地堅決執行,“一席戎裝、一生軍魂”,這就是軍人的本色。如今面臨遙遙歸期,他們依然無怨無悔堅守著,他們為邊境安寧作出的犧牲和奉獻,相信后世之人必不會忘記。

  採訪歸來的路上,劉璇給我發來一條微信,內容改編自《冰與火之歌》中守夜人的誓言,這正是對邊境民警的最好寫照:

  換裝卸甲,我們依然堅定守望,至老方休﹔

  我們是邊防上的利劍,國門上的衛士﹔

  我們是抵御風霜的烈焰,破曉時分的光線,邊境上的身影,守護祖國的堅盾﹔

  我們將生命與榮耀獻給邊防,一朝如此,一生皆然﹔

  向這些守衛祖國邊防的衛士們致敬。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