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同名圖書賣斷貨 持續暢銷關鍵還要看內容

截至2月19日下午4時,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票房已達39.92億元,成為目前國內影史票房亞軍。春節期間,《流浪地球》的熱映,帶動了同名小說及劉慈欣相關圖書的熱銷。
近年來,由圖書改編的電影反哺圖書銷售的案例屢見不鮮。《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店》《妖貓傳》《敦刻爾克》等電影都帶火了同名原著小說。那些被電影圈粉、看完后意猶未盡的人,那些被電影勾起情懷想要去重溫經典的人,都去干了一件事——買書。但是電影火了書未必火,而且電影所能帶來的熱度時間有限,熱點隻能蹭一時,要想圖書持續暢銷,靠的還是圖書本身的內容吸引。這一點在《流浪地球》上也得到了印証。
同名圖書最高日銷量漲近20倍
電影《流浪地球》的威力,在圖書電商平台表現明顯。不僅同名圖書熱銷,也帶動了劉慈欣其他圖書作品的銷售。
當當網提供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有上百萬人來當當搜索“流浪地球”“劉慈欣”等關鍵詞,訂單同比漲幅超12倍。當當圖書榜單(近7日)大數據顯示,劉慈欣的《三體》和《流浪地球》分別位居當當小說榜第三、第四位,佔據當當小說榜TOP5兩席。而在當當小說榜(近7日)TOP15中,劉慈欣的作品佔據六席之多。此外,《流浪地球》在當當中國兒童文學品類上的表現同樣突出,作為“銀火箭少年科幻系列”套裝書第一輯的領銜之作,這套叢書迅速攀升至當當童書暢銷榜首位,許多家長為孩子下單購買。
在京東平台,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流浪地球》在大年初一的銷量就超過電影上映前一個月的平均日銷量。從初一開始,每日銷量都在上漲。初二的銷量是初一的兩倍,初三銷量是初二的3倍。2月10日至12日,每天銷量是電影上映前一個月平均日銷量的近20倍。2月10日和11日兩天的銷量之和,超過電影上映前一個月的總銷量。熱銷一直持續到2月14日,2月15日開始,讀者的購買熱情略減,但整體銷量仍遠高於電影上映前。以2月18日為例,單日銷量依舊是電影上映前一個月的平均日銷量的3倍多。此外,《三體》銷量也持續上漲,僅2月12日的單日銷量,便是《流浪地球》上映前一個月平均日銷量的13倍。
實體書店銷售情況也很可觀。據北京圖書大廈提供的數據,電影上映后到2月19日,該店《流浪地球》一書銷售近400冊,其他劉慈欣系列圖書銷售2000余冊。
市場相關圖書版本特點不一
目前,市面上與《流浪地球》相關的圖書版本也有不少,每個版本特點不一。
《流浪地球:劉慈欣獲獎作品集》首版上市是在2008年,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最早以“流浪地球”為書名的劉慈欣作品集,出版上市之后成為長江文藝出版社科幻文學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本。繼劉慈欣長篇小說《三體》斬獲國內外各大獎項,這本獲獎作品集的銷量也隨之增長。2017年,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該書新版,在這部書中不僅收錄了《流浪地球》,還有《鄉村教師》,今年春節檔熱映的另一部電影《瘋狂的外星人》正是由《鄉村教師》改編。
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磨鐵公司策劃的《流浪地球》是在2016年推出的,雖然書封沒有打上“作品集”的字眼,但從目錄來看,這本書也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的結集。
《流浪地球》電影官方授權的同名作品則是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今年1月推出的《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篇小說精選》,這本書隨書贈送簽名海報(劉慈欣、郭帆、龔格爾簽名)。目前,該書已在全國各大書店鋪開,並在各大圖書網絡平台開始銷售。
“爆款”源自作品本身
《流浪地球》電影爆火對圖書市場的帶動效應毋庸置疑,出版社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蹭熱度營銷的契機。出版社官微發出借電影熱度推介科幻產品的推文,出版圈春節檔也因此熱鬧起來。但從銷售數據來看,這種帶動更多集中在電影同名小說及劉慈欣作品,其他科幻作品關注度雖有提高,但並未進一步反映到市場。
來自京東的數據顯示,近一周(2月12日—2月18日)京東圖書科幻小說的銷量是電影上映前一周(1月29日—2月4日)科幻小說銷量的3倍多,但是銷量最好的還是劉慈欣的作品《三體》《銀河帝國》《流浪地球》。
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經理胡野迪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2016年該社決定再版《流浪地球:劉慈欣獲獎作品集》時,市面上就出現了多個同名科幻作品集。“但由於我們定位明確,選篇具有代表性,版式設計有新意,這一版本的《流浪地球》的銷量一直在同名科幻作品集中位居前列。在電影《流浪地球》即將上映時,社裡早已預料到會有所帶動,在各渠道銷售平台庫存尚充足的情況下,我們仍然作出了加印的決定。電影上映后,我社的《流浪地球:劉慈欣獲獎作品集》在各大電商平台迅速斷貨。”胡野迪說。
“電影熱映后圖書火爆實屬幸運,影視作品同名書確實是圖書策劃中一個值得重視的亮點,但究其根源仍然還是作品本身的內容品質。”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經理陽繼波表示,當年簽約《流浪地球:劉慈欣獲獎作品集》完全出於劉慈欣是當時中國科幻文學界第一人,並斬獲各類獎項,其作品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社裡在當時科幻文學出版並不熱的情況下簽下了這本書,連作者都覺得賣不了多少,“但本著對作品內容品質的認定,我們一直堅持,直到科幻漸熱,好的作家作品最終會得到認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