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9年1月下

扎實做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推進縣級媒體改革

陳國權
2019年02月20日13:57 | 來源:傳媒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我們要深刻領會、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要求,決不能僅僅從字面上理解,將之簡單化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物理建設。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最終的目標是“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很多縣級媒體將其簡單化為直接容易“出活”的物理呈現,挑最簡單、最容易出效果的點來貫徹落實,熱衷建立“大屏幕、大平面、大機構”,這種參觀時最容易展現也是最容易表達的東西就成為一些縣級媒體改革的重點,這是本末倒置的。

縣級媒體是我國輿論建設的“最后一公裡”,是媒體格局中的“神經末梢”,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有2106個,佔比80.72%﹔全國縣級報紙1000種(包括各種沒有正式刊號的內刊),佔比34.9%﹔縣級媒體總體佔比約為57%。但實際上,歷次的媒體結構性調整,縣級媒體都是裁撤的重點。經過局台分離,縣級廣電行政管理職能劃出﹔台網分離,有線網絡業務剝離﹔報刊治理整頓,隻留下51家有刊號的縣市報﹔縣級媒體體量、空間被極大壓縮,加之長期缺乏省級市級媒體競爭所致市場化的影響,大部分縣級媒體體制機制落后、創收渠道狹窄、傳播力影響力弱化、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困難很大,困難很多。

根據形勢的縣級媒體發展,要切實提升縣級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最需要的並不是“大屏幕、大平面、大機構”,而是從頂層設計角度的體制機制改革,以及與之相匹配的資金、人才、機構改革政策。

一是有效整合媒體資源。當前形勢下,縣級媒體既有傳統意義上的電視台、報紙、網站,也有區縣部委辦局下屬的各種自媒體賬號,以及縣域內各種媒體資源,應借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對其進行有效整合,統一管理,協同發布 。

二是大刀闊斧整合機構。杜絕“揭牌”完成任務的懶政思想,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強力支持下,重點部門整合先行,拉動促進機構整合﹔不做簡單的“增量改革”,敢於在存量上動刀子,在機構上率先實現一體化。

三是優化磨合採編流程。適應新媒體傳播規律的策採編發流程再造,有統有分,不拘泥於理論,要在實踐運行過程中不斷磨合,探索出一套適應本地本媒體實際的科學的流程模式。

四是抓實做好績效考核。這是內部機制改革的重要抓手。需改“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改“主觀評價”為“量化考評”,改“檔案工資”為“績效薪酬”。績效堅持向媒體採編一線傾斜,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干多干少就是不一樣,干好干孬也不一樣。並將績效考核作為評先評優、晉級晉職的重要依據,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並將合理公平的績效考核制度作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根本。

五是積極爭取資金政策。借縣級融媒體中心建立之機積極向本地爭取資金支持,並保証今后運維支出投入的持續性。在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流程、績效等管理方式上尋求政策支持與突破,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特殊事業單位的性質與運作方式,需要政策的理解與認可。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指出要深化機構、人事、財政、薪酬等方面改革,調整優化媒體布局,推進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縣級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要堅持管建同步、管建並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守社會責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我們可以看出,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關鍵還是體制機制的改革,目的是提升“四力”,側重社會效益的提升,最終目的是提升縣級媒體傳播競爭能力,建成建好黨的輿論宣傳工作“基石”,有效實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

作者系《中國記者》值班主編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