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9期

地方電視台時政新聞微視頻的探索

楊 海
2019年02月27日13:21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地方電視台時政新聞微視頻的探索

  新媒體環境下,傳播生態的改變、傳播技術的更新推動著時政新聞報道的創新。浙江衛視新聞中心深耕微視頻領域,在新媒體內容生產和融合傳播協作分發方面持續發力,取得顯著成效。

  電視 時政新聞 微視頻

  不日新者必日退。近年來,新華社等中央級媒體連續推出《絲路故事》《大道之行》等系列微視頻,探索時政新聞的新媒體表達,取得顯著成效。但受限於各種因素,地方電視時政新聞的新媒體嘗試,僅在兩會等重大活動中曇花一現。在日常報道中,難以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在傳播上不適應受眾的接收習慣,亟待改進。浙江廣電集團引入最新的傳播理念、運用多種傳播手段,尋求地方時政新聞在微視頻表達上的新突破。

  6月2日,浙江衛視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號時政新媒體專欄《政事發布》推出微視頻《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調研中去思考去研究 你就一定會有收獲》(以下簡稱《調研》),5小時內點擊量突破10萬,全網閱讀量超過百萬,形成較大的社會影響力。這一成功試水,為地方時政新聞報道的微視頻表達打開了想象空間。

  改進生產機制,再造生產流程

  長期以來,因時政新聞的嚴肅性、敏感性、特殊性,地方電視台更多地充當播發渠道,多用來傳遞地方黨委政府的方針政策、重要會議以及領導講話精神。新媒體環境下,如何發揮優勢,對生產機制進行改造,將獨家資源轉變成影響力、傳播力,是新時期做好宣傳工作的重要課題。浙江衛視新聞中心更新理念,重新定位,變“播發渠道”為“生產平台”。

  設置議題,主動傳播

  電視新聞擁有獨家的時政視頻資源。在日常報道之外,這些資源往往留檔保存,鮮有再利用的機會。浙江衛視新聞中心圍繞主題主線,對既有資源進行梳理,主動設置議題,對獨家視頻資源進行深度開發、二次傳播,嘗試將電視端未播出的有傳播價值的內容,經編輯后精准推送。

  以《調研》為例,當前,浙江正在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主題活動,浙江衛視新聞中心在日常時政報道之外,根據領導同志5月份的調研活動,梳理調研主線、挖掘調研內涵、分析調研收獲,以“調研”為主題,設置獨家議題,並精選從未在電視端播出過的同期聲,最終打造出了有別於其他媒體的、有電視特色的時政產品,不僅對日常報道做了有益補充,還為主題活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頂層謀劃,統一指揮

  推出獨家時政微視頻,並非單個部門的責任。從選題、生產到傳播,浙江衛視新聞中心統一指揮,在各個環節予以充分支持、重點傾斜,從機制和技術兩個方面予以保障。

  浙江衛視新聞中心組建新媒體小組,提前策劃,夯實素材儲備。同時,時政部、融媒體部、技術部等多部門協同聯動,充分調動全中心資源,一體化創意,融媒體定制化制作,讓微視頻在生產中從前端到后端,都帶有“新媒體”基因。

  創新生產模式,重構話語體系

  傳統時政新聞報道內容同質化、表達單一化,而在碎片化傳播特征突出的環境下,受眾更青睞於接收新鮮、直觀、簡明、互動性強的信息。時政微視頻的特點就是“快速、精簡,直奔主題、信息量大、直觀和形象”。①在制作實踐中,浙江衛視新聞中心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技術優勢和傳播優勢,創新地方時政新聞微視頻新媒體生產、全流程把控、多平台傳播的新模式。

  信息可視化,適應碎片傳播

  《調研》微視頻對現有資源進行分解,以求改變傳統時政樣態,做讓受眾看得懂、喜歡看的新聞產品。

  在敘事方式上,《調研》使信息可視化,主題濃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但都是精華。將獨家視頻畫面制作成3分鐘以內的小視頻,適應碎片化的消費習慣,用大號字體以及醒目色彩標注時間、地點等5W信息,使信息以更直觀、更簡明的方式呈現給受眾,避免受眾在視頻中尋找重點內容時產生困擾。

  同時,棄用畫外音,引入音樂元素把控氣氛和節奏,並創新剪輯手法,用有邏輯的畫面講故事,以領導同志與相關人員的現場聲串聯視頻內容,不僅呈現觀點,還使受眾在觀看時能夠零距離參與其中,給人更多思考。

  內容精簡化,重構話語體系

  傳統的時政新聞無論是文稿解說詞還是視頻畫面,都有很強的政治性和專業性,削弱了電視獨有的視聽性,容易使受眾產生疏離感。微視頻《調研》瞄准這一痛點,轉變話語體系,轉變表達方式,使其“更多地體現為提要式、拾遺式、概覽式,一定程度上具有‘軟新聞’的色彩”。②

  在視頻內容中啟用“說”體,變“XX指出”“XX強調”“XX要求”“XX希望”為“XX說”,不僅實現傳者與受者的平等交流,也用平民化的語言,讓原本枯燥晦澀的政治語言變得易於理解。同時,顧及受眾喜好,避免四平八穩、面面俱到,將冗長的領導指示提煉為不超過30字的兩句話,增強可讀性、可看性。

  場景豐富化,尋求價值共鳴

  盡量不使用具有象征意義的會議室場景,在《調研》的2分31秒的視頻中,使用了大量室外場景,僅有兩個會議室畫面,並且這兩個畫面配有領導同志發出“大調研”這一號召的現場聲,改變了以往會議室“紅毯圓桌、庄嚴肅穆”的刻板形象,打破了會議場景中領導同志“隻見其人不聞其聲”的傳統,帶有一定程度的揭秘性,為觀眾呈現更全面、立體的領導形象。

  此外,在畫面的選取上注重構建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比如領導同志蹲下身子向農戶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在樟樹下搖著扇子和村民們共話鄉村振興的畫面,真正融入基層生活,使整個微視頻帶有親民化、生活化的新氣質。

  打造傳播矩陣,提升傳播效能

  浙江衛視新聞中心與各地區、各廳局自媒體形成傳播矩陣,使新媒體產品能夠“多終端呈現、全媒體覆蓋”。

  微視頻產品《調研》上線后,“浙江發布”“寧波發布”“無限金華”“余杭發布”“義烏發布”“永康人”等眾多客戶端、公眾號相繼轉發。同時,浙江衛視新聞中心將作品投放在省內新聞協作媒體人的微信朋友圈,充分發揮微信的社交屬性,引發網友的圍觀和轉發,最終形成裂變式傳播。

  在廣泛傳播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新媒體的閱讀量、轉發量並不意味著良好的傳播效果,尤其是時政新媒體產品,用戶到達並不等同於用戶認同。隻有真正轉變觀念,注重受眾的信息消費體驗,將以微視頻為代表的新媒體產品理念貫穿於信息生產前后兩端,才能獲取比較理想的效果。同時,這也是對政治傳播生態的有力優化。

  當然,由於特殊性、敏感性,時政新聞規矩多、紅線多,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創新生產機制、轉變傳播范式,以適應受眾信息消費習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讓時政新聞報道承擔起政治宣傳和輿論引導的重任,成為社會各界了解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領域重大事件的窗口。

  (作者系浙江衛視新聞中心時政部主任)

  注釋:

  ①黃楚新、張露引:《微視頻在時政報道中的傳播特色》,《新聞與寫作》2017年第11期。

  ②李舒、孫小咪:《時政微視頻:媒體政治傳播的新探索》,《電視研究》2017年第10期。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