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聞出版界委員熱議 融媒縱深行,出版如何更"融"

王坤寧 郝天韻
2019年03月13日13:1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融媒縱深行,出版如何更“融”?

兩會觀察

“我們有多種形式的出版業態,不變的是對內容的精加工。”

“融合發展是手段,最終出版社作為文化企業,其可持續發展還是要回到品牌的塑造和強化上來。出版社隻有真正贏得讀者的信賴和喜愛,才能行穩致遠。”

隨著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傳統出版的內容生產、傳播、消費方式正面臨著變革與轉型。5G時代已來,傳統出版的融合發展更是刻不容緩。此時,傳統出版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在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邁出新的步伐,實現知識服務轉型?2019年全國兩會上,政協新聞出版界委員們熱議了這一話題。

用頂層設計與項目領跑“融”

傳統出版的轉型發展一直是近年來行業熱點。委員們認為,傳統出版融合發展除了需要出版社不斷突破自我、改革創新,同時也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應該根據產業的發展變化而有相應調整。2004年,出版業開始大規模地轉企改制,國家出台了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15年過去了,行業發生了很大變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潘凱雄認為,對出版業發展的新情況,政策支持要跟上。“新聞出版業要跟上時代發展變化的步伐,重組、孵化乃至新建一些企業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潘凱雄說,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組建之初隻有10余家二級企業,而現在已發展到近50家了。“可這些新企業卻享受不到稅收的優惠政策。現在是‘一團兩制’。”潘凱雄表示,新媒體、新業態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在2004年以后重新組建的,這些企業的投入都不小,卻享受不到稅收的優惠。“對這些企業的融合發展來說,多少都是有影響的。”

“目前對文化產業稅收政策有兩大類,一是增值稅減免,先征后退﹔二是所得稅減免。對數字出版企業而言,由於不存在轉企改制,稅收優惠政策就沒有被考慮在內,因此沒有納入所得稅減免范圍之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為此專門提交提案,建議將數字內容產業納入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扶持范圍,並針對數字內容產品和網絡服務的不同形態,制定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大家還談道,傳統出版要實現融合發展,需要在技術手段、運營平台、社交媒體等各個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來維持和運作,為此,委員們表示,需要國家層面立項解決,管理部門進行統籌、規劃、設計,並制定相應的獎勵、鼓勵措施和辦法,加大國家和地方對出版融合的支持力度,也可以設立相關的資金項目,加大扶持力度,讓出版企業的融合發展沒有后顧之憂。

用好內容“融”出好品牌

出版業擁有大量的內容資源,如何將自己的內容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是委員們接下來探討的話題。

“需要加快推進融合發展的進程。”這是許多委員的一致看法,大家認為,出版業需要通過融合,把自己的內容進行深加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譯文出版社總編輯史領空認為,在融合發展中,無論怎麼變,不變的還是內容。“隻有內容好了,讀者才會選擇你。”史領空委員說,優質內容是出版社巨大的優勢。

在史領空委員看來,大多數人認為所有傳統媒體都受到新媒體的沖擊,“其實不是這樣的,上海譯文出版社銷售量每年都以10%的速度在增長,我們有多種形式的出版業態,不變的是對內容的精加工。”史領空委員說,凡紙質書賣得好,電子書也一定賣得好,反之亦然。他認為,再怎麼轉型升級、融合出版,不變的是出版的規律,“出版社有核心資源,需要提高的是怎樣把它們開發成拳頭產品,因為最終贏得市場的一定是優質內容的產品。融合發展是手段,出版社作為文化企業,其可持續發展還是要回到品牌的塑造和強化上來。出版社隻有真正贏得讀者的信賴和喜愛,才能行穩致遠。”

對於史領空委員的一席話,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主持人白岩鬆十分認同,他坦言,融合發展中,一定是在牢牢抓住優質內容不放的前提下,再抓融合、抓轉型、抓觀念轉變。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