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政協委員建言:建設侵權假冒線索在線檢測平台

張維
2019年03月14日06:55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建設侵權假冒線索在線檢測平台

  核心閱讀

  加強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需要加快新技術在網絡知識產權執法中的應用,加強公証電子存証技術的推廣,建立跨區域、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網絡環境下如何保護知識產權,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3月8日,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加強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需要加快新技術新手段在網絡知識產權執法中的應用,加強公証電子存証技術的推廣應用,強化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能力,建立跨區域、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新型網絡侵權多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我國先后實施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將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撐。

  在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日益受到重視。在3月12日的“部長通道”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稱,將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和模式,包括實施“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通過源頭追溯、在線識別、實時監測,提高保護效果。

  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也給知識產權保護帶來一些新的挑戰。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說:“由於網絡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技術,但是法律法規中還有很多尚未明確的模糊地帶,導致網絡侵權問題比較嚴重。”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劉紅宇說,新型網絡侵權行為主要有個別自媒體大量對他人文章抄襲、未經授權改編著名歌曲用於網絡宣傳、網絡平台盜播各類版權節目等。新型網絡侵權行為導致的損失,在當下的司法實踐中難以通過侵權人獲益、被侵權人實際損失等傳統方式計算,而依著作權法的法定賠償上限隻有50萬元,侵權成本過低,與侵權行為的收益不成比例。

  四大難題困擾知產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坦言,隨著互聯網新技術、新業態的不斷發展,網絡侵權變得更加隱蔽、侵權佔比越來越高,網絡知識產權侵權呈現出時間更快、范圍更廣、受眾更多、影響更大等特點,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日趨復雜和嚴峻。

  何志敏概括了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難題:一是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更加易發多發。二是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取証難,執法機關發現網絡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還缺少有效技術手段。三是知識產權侵權假冒追溯難,易反復侵權。四是知識產權跨區域、跨境案件逐漸增多,執法難度大。

  “侵權產品的生產、存儲、銷售鏈條往往會發生在不同的地區甚至不同國家,執法需要多地多部門甚至是跨境合作,執法監管效率難以提高。”何志敏說。

  多方共治形成合力

  事實上,我國已在立法、行政執法、司法等多方面採取措施,不斷加強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

  2015年底出台的《國務院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和2016年底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中均提出,研究“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新業態、新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2018年8月,我國電商領域第一部綜合性法——電子商務法誕生。至此,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進入有法可依階段,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了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

  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近年來,行政執法部門積極探索符合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規律的工作模式和機制,推進互聯網領域的侵權假冒治理工作。

  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台《“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健全網絡環境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化治理新機制。

  此外,我國還先后設立了知識產權法院和互聯網法院,為應對激增的互聯網知識產權糾紛起到了積極作用。繼續拓展仲裁、調解等多種維權渠道,推進電子商務網上法庭試點運行,促進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形成合力。

  強化打擊犯罪能力

  對於下一步應如何加強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吳以環建議,完善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法規體系,成立全國互聯網知識產權監測中心,建設統一的監測預警信息和資訊平台,對互聯網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進行監測預警,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全國性互聯網知識產權案件指揮系統,打造“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大數據平台。

  吳以環認為,應在電商平台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建設、治理措施等方面推動“標准先行”,通過制定適用於整個行業的標准或規則,推動電商平台建立先進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標准,完善政策體系,夯實電商平台主體責任。

  何志敏建議,加快新技術新手段在網絡知識產權執法中的應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支持執法部門建設網絡侵權假冒線索在線檢測平台,利用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對侵權行為進行在線識別、實時監控、源頭追溯和証據固定,提高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的效率、力度及精准度。

  加強公証電子存証技術的推廣應用,在何志敏看來也很重要。探索建立基於時間戳、區塊鏈等技術的商業模式“電子登記制度”,解決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維權取証難、舉証難等問題,實現執法部門、刑偵部門和司法部門之間証據共享。

  何志敏建議,完善數據化打假情報導偵工作機制,健全執法部門與刑偵部門對涉嫌犯罪的知識產權案件查辦銜接機制。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實現線上侵權假冒犯罪線索與線下精確源頭追溯打擊行動有機結合,持續保護高壓嚴打態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