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部長"萌語"表達 傳遞"兩會"話語新風
據新京報報道,“兩會”即將結束,部長通道上的不少“萌言萌語”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表示,今年要將打擊欺詐騙保作為醫保工作頭等大事,絕不讓醫保基金成為新的唐僧肉﹔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談到中國足球時說:“中國足球這些年來一直都在低水平徘徊,我們也很著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不減負,學生不高興,學生不高興,就是寶寶不高興,寶寶不高興,后果很嚴重”……
騙保、足球、減負……這些其實都不算新話題,但在“兩會”的嚴肅場合,經由部長們的“萌語”說出來,既讓老話題引發新關注,讓人會心一笑之余,更拉近了“兩會”與公眾的距離。
事實上,不只是部長們的個性表達,近年來的整個“兩會”話語,都明顯越來越接地氣。比如,此前起草者講述政府工作報告背后的故事時就透露:每年總理對報告的語言風格有很高的要求,盡量用老百姓的話來說明問題。由此也讓政府報告贏得了“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好評。
不管是部長們脫口而出的“萌語”,還是政府工作報告的接地氣,都反映出“兩會”話語正在經歷著新的革新——變得更加符合時代表達特征,更加喜聞樂見。
互聯網時代的興起,整個社會的話語體系都在被重塑,新詞、新的表達方式的不斷涌現,也豐富了社會的表達方式。“兩會”話語乃至更宏觀層面的官話系統,自然也不會自外於這種大的社會趨勢。
“兩會”作為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和民情民意上傳下達的平台與渠道,它的話語風格,其實也是議政質量與民意打撈程度的一個重要觀察窗口。比如,“醫保不是唐僧肉”,這種說法早就在網絡流傳,它最終能夠進入部長的話語體系,就從側面反映出,主管部門對於現實中的騙保現象已有較充分的了解,這對於增進社會的治理信心,無疑有著重要作用。
從另一角度看,“兩會”話語與網絡話語無縫對接,也增加了相關議題、政策的輿論曝光度,繼而增進了民眾對“兩會”的了解和關注。
部長們活用民間話語,不只是展現出親和的一面,也直接提升了政策的透明度。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打破了民間話語與“兩會”話語、官話之間的隔閡,變得直來直往。毫無疑問,這種大白話的風格不僅受眾樂於接受,也客觀上壓縮了猜疑的空間,讓回應變得更實在。
話語風格的變化,絕不只是表面上的措辭、修飾的刻意為之,也離不開背后的治理進化的支撐。一方面,主政官員能夠以民眾喜聞樂見,或者說就是民眾的話語來回應社會關切和痛點,離不開對於民情民意的務實打撈﹔另一方面,學會用民眾的方式“說話”,不裝、不端,也是站穩為民立場的重要一步。
一套與民間話語沒有隔閡的“兩會”話語,是廟堂與江湖共振的直觀體現。當然,這種話語新風,不應該隻體現在“兩會”會場,更需要傳導到更多的地方和部門,形成一種主政、治理的常態。比如,講話、通報,少一點官話、套話,多一點大白話、百姓話﹔回應輿情,更及時、更接地氣﹔政策出台,更高效的打撈民眾意見……如此,“兩會”話語新風,才會升級為治理新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