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2期

如何挖掘報道新時代典型人物的特點

——以《河南日報》推出的陳增喜和張玉滾人物報道為例

刁良梓
2019年03月18日16:05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2月

【摘要】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人物典型,不同時代的人物典型有著屬於特定時代的鮮明特征。近兩年各大媒體推出的人物典型,完全不同於過去傳統意義上的“老典型”,他們與新時代同呼吸、共命運,是社會道德的踐行者,有著良好的家風家訓,更是我們身邊可親可敬可學的草根大眾,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榜樣和明燈。新時代的典型人物報道可以通過採訪技巧,走進採訪對象的內心世界﹔巧用鮮活語言和生動細節,與受眾零距離接觸﹔開展線上線下互動活動奏響人物報道和鳴曲等方法,深入挖掘報道典型人物身上的特點。

【關鍵詞】典型人物﹔道德建設﹔家風家訓﹔草根大眾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習和弘揚榜樣的高尚精神和先進事跡,能夠指引我們工作實踐的方向,榜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示范者、維護者和引領者。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早在2013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1]的要求,強調在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上,要更多地關注普通群眾。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典型。那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報道持續迸發光輝、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人物形象,本文從《河南日報》近兩年來成功推出的典型人物陳增喜和張玉滾為例談一談。

一、新時代人物典型的特點

(一)道德楷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公民道德建設給予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用道德建設‘富礦’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2]。

道德楷模的作用並不僅僅停留在宣傳層面上,其對人的觀念和行動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整個社會則起到典型示范、榜樣引領的作用。無論陳增喜還是張玉滾,他們都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踐行者,他們身上都體現出愛國、仁厚、淳朴、友善、敬業、誠信等諸多優秀品格,通過他們可以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弘揚他們的精神就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良好家風

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良好家風是中華文明中極為閃亮的一部分,滋養著中國每一個個體的成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3]

張玉滾和陳增喜不僅自身踐行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他們也受到良好家風的影響,而且以極大的熱情影響和感染了身邊的親人。親人在他們思想的感召下,要麼繼承他們的精神前赴后繼積極為社會做貢獻,要麼一身正能量,當之無愧成為現代社會的一股清流。“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是這樣良好的家風家訓,於無形中給人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生發並激蕩成時代新風尚,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而激活這些文化基因正是典型的力量所在。

(三)草根大眾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方式和群眾接受信息的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可選擇的東西越來越多,這就為典型人物報道和宣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必須“抓人”,在短時間內把讀者的目光牢牢“鎖住”。

近幾年來,人物宣傳淡化了自上而下政策宣傳的痕跡,從脫離生活的神一般的英雄逐步過渡到讓受眾心理認同的草根大眾。文章呈現的都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兒,而是清一色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但作者更注意通過細節的傳神之筆,去描述人物在平凡中鑄就的不平凡。他們大多都是茫茫人海中極為普通的一員。

不是那種普通人看得到、學不來的“高大上”典型,而是“可親可敬可學”的鄰家大哥或大姐。

陳增喜和張玉滾莫不如此。他們都是道德模范的代表,良好的家風家訓是他們成長的重要支撐,同時他們也是芸芸眾生中毫不起眼的一員,但他們卻是真正的草根英雄,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他們是我們身邊可親可敬可學的典型,與讀者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才產生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二、如何挖掘報道典型人物的特點

(一)掌握採訪技巧,走進採訪對象的內心世界

記者在採訪中面對的採訪對象來自各行各業,他們形形色色,這裡面不乏健談者,但也有不少採訪對象不善言辭,尤其面對記者一連串的問題,顯得尤為緊張。所以這時候,如何想辦法走進採訪對象的內心是最關鍵的,隻有這樣才能把人物塑造得入木三分。

記得採訪那天,在學校的接待室裡有很多人,縣裡的領導也來了,張玉滾始終忙前忙后倒茶送水,這是記者第一次見到採訪對象。他並不怎麼說話,面對記者採訪提出的問題,他的回答總是很簡短,再追問就很難追問出更多的答案了。當時,筆者就意識到,面對這麼多領導,面對陌生的記者,對於一個性格內斂、不太健談的人來說,很難一下子打開話匣子。鑒於此,在隨后半個多月的時間裡,筆者便開始通過微信的方式不斷與張玉滾交談,因為信號不好,有時候一條短信要兩三個小時才能回過來,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張玉滾才慢慢打開心扉,筆者才知道,面對微薄的收入、轉正的渺茫以及來自外界的各種各樣的壓力,甚至走出去的高薪誘惑,他內心深處也曾深深掙扎過,但是深藏於心的承諾和改變山裡娃兒命運的信念讓他最終留了下來。

黑虎廟本就山陡路險,一旦遇到大雪天,山路結冰,山裡人出不去,外邊人進不來,十幾天甚至一兩個月,這裡就成了孤島。尤其是對見過外面精彩世界的人,沒有一定的恆心很難堅持下來。通過微信聊天知道,其實在張玉滾堅守的17年裡,給予他強大精神支撐的是父親、母親、妻子甚至還有孩子,母親去世前為了不讓他分心還在隱瞞病情,妻子放棄外面打工的高收入回來無償為孩子們做飯,右手四個手指被軋面機軋折,這些在他心裡都有無限的愧疚。尤其是在一個人的時候,想到這些,他常常獨自落淚。

但讓張玉滾開心的是,17年前村裡百分之三四十的文盲,17年后村裡人幾乎都能識文斷字,他教過的500多名學生中有16名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大山。有了文化知識的山裡人,不再像以前那樣晒著太陽等待國家救濟,很多人走出去靠著聰明才智發家致富。這樣,文章呈現給讀者的就是內心有矛盾、有沖突的平凡人。

(二)巧用鮮活語言和生動細節,與受眾零距離接觸

為什麼大家讀了長篇通訊《為了大地的豐收》和《大山深處播火人》深受感動?因為這兩篇報道有稻香味、接地氣,就如身邊的鄰家大哥一樣親切。前者生動詮釋了陳增喜這樣一位真正“沾泥土、帶露珠”的貼近人民群眾的黨員干部,后者則成功塑造出張玉滾這樣一位堅持把平凡小事做到極致的山村教師的崇高形象。

首先是語言很精彩。《為了大地的豐收》一文中的陳增喜不是“穿著西裝下鄉”,而是“光著雙腳下地”,文中運用了大量老百姓的直接或間接引語,使得整篇文章“沾泥土、帶露珠”。如:他電話多、下鄉多、農民朋友多,被群眾親切稱為“三多”局長﹔他帶著“三寶”走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就是要像《朝陽溝》裡的拴保那樣,當一個農業科學家,讓鄉親們都吃飽飯。幾十年來用雙腳踏遍鄉村田野,他付出了無數心血和汗水﹔他身邊商機無限,卻始終兩袖清風,多次拒絕企業老板高額股份的誘惑,一心為民,以扎實的科技軌跡,回答了當今時代給每個人提出的時代考題,照亮每個人的心靈,從而引發讀者的共鳴,讓讀者“心向往之、行效仿之”。

其次是細節很生動。細節是文章的傳神之筆,經過作者仔細甄選和打磨的細節描寫,既使得畫面感很強,拉近了讀者和先進人物的距離,也使長篇通訊跳出“堆砌材料”的窠臼。如《為了大地的豐收》一文中提到,面對沼液的難題,陳增喜一邊派人提取污水樣本開始化驗,一邊在排污口附近租了一小塊兒地,種上蘆葦、香根草,力求掌握第一手資料。有相熟的人看了,呲他:“人家天冠恁大的企業,博士碩士亂碰腿,他們都解決不了,你能弄成?”陳增喜回答:“出水才見兩腿泥。別人弄不成的,咱不一定弄不成。”一個“亂碰腿”畫面感極強,形象生動之感躍然紙上。

(三)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奏響人物報道和鳴曲

近幾年,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給傳統媒體帶來經營壓力的同時,也給傳統媒體原有的報道方式帶來了沖擊。時代在變,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兒每天都在發生變化,黨報也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在多元化、多傳播的時代環境中尋求融合與突破。《河南日報》推出的這兩個重大典型,除了傳統紙媒的傳播,同時借助新媒體和各種活動,使線上線下互動,奏響人物報道和鳴曲。

《為了大地的豐收》和《大山深處播火人》兩篇長篇通訊刊發后,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兩大客戶端河南日報客戶端和大河客戶端率先推送,閱讀量和點擊量一路飆升,將陳增喜和張玉滾的事跡第一時間推送到使用移動終端的讀者面前。此后,報業集團旗下的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大河網等,都及時加入,對陳增喜做了專題報道。除報紙做延伸報道外,河南日報客戶端制作了視頻、大河網制作了人物訪談節目等,新媒體作品讓報道達到了翻倍的傳播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這兩篇報道的影響力得到充分釋放,除后續報道外,還利用《河南日報》黨媒的影響力,通過開展多個“線下活動”,形成高潮迭起、精彩不斷的新局面。

下面主要以《大山深處播火人》為例談一談。2018年5月29日,張玉滾精神研討會在鎮平舉行,座談會的實時情況以網絡形式進行同步直播,粉絲量破萬。6月1日,《河南日報》再次以通版形式對座談會發言摘要予以刊發,在南陽社會各界引起不小的反響。

黑虎廟小學目前共有75個孩子,其中有36名孩子的家庭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多個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還有6名孩子是孤兒,這些孩子從沒走出過大山。6月22日,25名黑虎廟小學的孩子們在4名老師的陪同下,來到了“大城市”南陽,走進了南陽市最好的小學——南陽市十五小。南陽市十五小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還為黑虎廟小學的每位孩子贈送了書包和課外書,兩個學校的孩子們在一起上了一堂班會課。黑虎廟小學的孩子們還參觀了南陽市十五小的教室和功能室,隨后又參觀了南陽科技館。南陽市十五小負責人當場表態,不但要給黑虎廟小學裝一套信息化設備,還要讓兩校的孩子們同上一堂課,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三、典型人物報道的展望

從以上分析來看,陳增喜和張玉滾以普通人身份頻繁在媒體上曝光,二人都是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尤其是張玉滾還被中宣部評為2018年度時代楷模,引起受眾廣泛的關注與熱論。這也充分証明了這些典型不但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而且契合了受眾的內心需求,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充分認同。由此,筆者認為,在今后一個時期,典型人物報道應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

(1)報道的主角以草根階層為主,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將成為典型報道的主角。他們是茫茫人海中普普通通的一員,如活躍在廣大城鄉的基層科技局局長陳增喜,硬是靠著自己的科技本領,36年如一日,為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再如張玉滾,普普通通的山區教師,這樣的典型在我們身邊並不是唯一的,但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堅守,為山村教育帶來了希望,引領更多年輕人投身到山村教育中。正是這樣的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才讓我們覺得格外親切,就如身邊的親人一般,也更容易從心理上認同並效仿之。

(2)受眾更願意接受自己認可的典型人物成主流。過去我們能見到的典型人物報道,大多是一元化體系下單一、模式化的宣傳思路為主導,組織宣傳色彩較濃,無法讓受眾產生認同,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應有的宣傳效果。進入新時代,隨著受眾接收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價值評判體系的多元化,他們不願被動接受,更願意按照內心意願,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心可產生共鳴的人物典型,接受那些有血有肉、有著豐富精神世界的身邊典型,進一步增強典型人物與受眾的切近性和關聯度。[4]

四、結語

我們的時代需要先進典型,我們的國家也在不斷涌現出先進典型,媒體在不斷發現、報道各類先進典型。我們要精准把握新時代典型人物身上具備的特點,通過掌握採訪技巧,探秘採訪對象的內心世界﹔巧用鮮活語言和生動細節,與受眾感覺零距離接觸﹔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奏響人物報道和鳴曲等,深入挖掘報道典型人物的特點,把受眾喜聞樂見的典型人物呈現出來,使之成為大眾學習的楷模,並使他們內化成人們不斷進取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倪光輝.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2]習近平.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N﹞.人民日報,2015-10-14.

[3]習近平.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2-18.

[4]滿方.試論上海地區正面人物報道的宣傳效果:以《解放日報》2003—2013年正面人物報道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

(作者為《河南日報》記者)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