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北京商報:隱私被盜,我們還能忍多久

陶鳳
2019年03月21日06:40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隱私被盜,我們還能忍多久

  外賣App正在“偷聽”你和朋友商量吃些什麼?有媒體報道稱,經過3個月的測試,通過模擬用戶使用場景,對安卓手機、蘋果手機、蘋果平板電腦上的餓了麼和美團外賣進行多輪測試發現,談話提及某種食物后,出現相關推薦的概率高達60%-70%。

  現實版“竊聽風雲”比影視劇更讓人細思恐極。京東金融App會不當獲取用戶信息的新聞還沒涼透,支付寶賬單默認勾選芝麻協議仿佛還在昨天,新的監聽嫌疑又在提醒人們:明明是你的手機,控制權可能已經不在你手裡了。

  大數據之下,誰也別想全身而退。技術門檻越來越低,App偷窺用戶變得更加肆無忌憚。隱私的保護越來越難,難在量刑的輕重緩急,也難在厘清權責邊界。因為隱私泄露,大洋彼岸的Facebook焦頭爛額,但國內各行各業的互聯網巨頭們總能躲過一劫。

  App和用戶之間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寡不敵眾在隱私被盜這件事上很難成立。技術優勢和監管盲區注定了佔少數的App佔上風,計較的成本高,加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態,決定了佔多數的用戶們往往佔下風。強勢一方不斷“進攻”,弱勢的一方不斷“退讓”,兩者在攻守之間維持著微妙的緊平衡。

  隱私在這個時代隨著互聯網的開放,變得日益值錢和唾手可得。中國的市場太大,消費者千差萬別瞬息萬變,有了10個特征之后,還會有100個特征的需求。每一次外賣,每聽一首歌,都可以被企業獲取,成為其海量數據中的一點一滴,然后被拿來做深度的數據分析,轉而用於商業中。隱私在不斷具象和豐滿的過程中,永遠不會成為滯銷品。

  擁抱互聯網說白了是擁抱流量,流量背后代表了經濟利益,企業當然也深諳這一點。獨角獸們天天燒錢補貼拓展用戶數量,而像騰訊、阿裡一類的巨頭則攻城略地,想從多維度讀懂自己的用戶。

  通過默認勾選,一些軟件獲取了用戶的超范圍授權,一些軟件則在免責協議中悄悄讓用戶放棄了追索權。App會在用戶不知道的情況下偷偷拍照、錄音、定位。對App來說,隱私決定了精准推送和定向養成,對廠商來說,隱私意味著串貨、無理由退貨、逃避風控,這背后能撐起一個龐大的灰色產業鏈。

  對消費者來說,電商生態鏈很長,在個人信息收集、保管、使用、流轉等在內的鏈條上,除了上傳視頻的專業人士,還有更多的普通用戶面臨個人信息泄露問題,隻不過有人選擇死磕,更多人選擇忍氣。

  互聯網已經伴隨現代商業的發展融入所有人的生活,用戶雖不會輕易卸載自己需要的App,但不代表隱私泄露不需要被約束和管理,即使相互妥協也要有個尺度。用戶一忍再忍終有忍無可忍的時候,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