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文化+"節目模式應運而生 將成電視節目新熱點

2019年03月22日07:1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化+”將成電視節目新熱點

  近些年,綜藝節目一路走來,經歷了相親、真人秀、知識問答、選秀等多個內容形式。而如今,文化類節目脫穎而出,成為一股潮流進入大眾視野,受到熱烈追捧。與前幾類綜藝節目不同的是,以文化為主題的策劃依托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內涵更加豐富,易於延展,形式也不易同質化。在此背景下,“文化+”的節目模式應運而生。

  “文化+旅游”催生了《魅力中國城》等深度聚焦城市發展,挖掘城市內涵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文化+博物館”讓人們看到了《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中“活”起來的文物,感受到了那些躺在博物館裡的文物的溫度、生命、靈魂與思想﹔“文化+互聯網”給電視媒體融合提供了新思路,《我要上春晚》徹底打通台網融合創新壁壘,在春晚之上再造經典IP﹔“文化+科技”締造了《加油!向未來》《機智過人》等科技類綜藝節目,讓高冷枯燥的科學知識也具有了趣味性和人文氣息……

  1.“文化+旅游”促進產業合作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2018年旅游市場基本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共實現旅游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國內旅游人數55.3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如何在快速增長的旅游市場中,進一步挖掘中國城市的內在價值,電視節目在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日前,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財經頻道主辦的《魅力中國城》第二季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魅力中國城》第二季始終秉承著以“文化+旅游+城市品牌”的深度融合創作思路,從城市角度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注重開發城市品牌效應,讓22座參演城市發光發熱,同時也拉近22座城市百姓與主政者間心與心的距離。

  甘肅慶陽的剪紙和千歲香包、雲南德宏的葫蘆絲、山東樂陵的金絲小棗、廣西崇左的花山岩石、重慶大足的太空荷花和鯉魚燈舞等都得以一一展示。《魅力中國城》的舞台讓這些充滿鄉愁的家鄉器物,成為城市名片。但有山有水還不夠,綜藝節目最大的特質是它能夠走進街巷和百姓中間,探尋千百年來真正蘊含在鄉土之間的“城市密碼”。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認為,文化旅游高速發展的這些年,已經從“觀光式旅游”變成了“體驗式旅游”,為了適應人民在旅游上對文化日益增長的需求,電視節目也要努力挖掘城市內部蘊含的,一眼望下去之后,第二眼、第三眼觀眾想要望到的東西。

  據《魅力中國城》的節目制片人唐琳透露,兩季節目下來,54座參演城市,包括了47座地級城市和7座縣級城市。“經過簡單分析,西北、西南等西部地區參與度特別高,符合節目雪中送炭的宗旨,這也讓更多西部不為人知的城市脫穎而出。”所有參演城市還成立了一個城市聯盟,共同探索產業合作的可能性。

  從早期的《城市之間》到《遠方的家》,再到《魅力中國城》,“文化+旅游”既成為電視文藝創作者的重要源泉,也使得它自身的概念和維度不斷豐富擴展,外在屬性和內在品位的集中展現成了一種重要趨勢。

  2.“文化+博物館”的形式受歡迎

  這幾年,《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紀錄片的走紅,拉近了觀眾與文物之間的距離。那些曾經“高冷”的文物,通過影像的表達變得“可愛”起來,令不少觀眾著迷。今年,《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一系列以“文化+博物館”的形式為內核的文化類綜藝節目,讓“遙不可及”的文物一次次地引爆熱點,讓文物離人們越來越近。

  據介紹,《國家寶藏》第二季帶來了全新的八大博物館(院)的27組頂級國寶重器及國寶守護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在採訪中說:“一年前,故宮決定與《國家寶藏》欄目合作時,應邀的8家博物館中很多都打來電話詢問故宮真要參加綜藝節目嗎,並表示,你們參加我們才參加。如今在第二季籌備階段,應邀博物館沒有一家給故宮打電話,反倒有不少沒有被邀請的博物館打來電話,追問什麼時候能夠上《國家寶藏》。”

  《國家寶藏》等“文化+博物館”形式的節目,也通過影像拉動博物館經濟。以綜藝的形式解讀歷史和文物,用電視做媒介來呈現博物館文化,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說:“《國家寶藏》就是這個主題的最好例証,它連接了電視綜藝、博物館和公眾。它為博物館開創了藏品闡釋與展示的新方法,吸引了新觀眾,更增強了博物館彼此之間的聯系。”

  之前,文博類、歷史類內容往往被觀眾定義為“很枯燥”,而如今,文化傳統和人文主題的內容,用“文化+博物館”的形式呈現出來,卻成了受歡迎的網紅。

  3.“文化+互聯網”讓文化本體煥發出豐富的想象空間

  在全媒體傳播時代,電視媒體必須開拓“多屏”傳播平台,進行台網融合的全方位傳播,既擴大影響力,也滿足不同層次受眾的更深度需求。

  無論是肇慶別具一格的粵菜、黑河“一城觀兩國”的特殊地理位置,還是伊春“有味道的空氣”、賀州的“長壽基因”……通過節目本身的記錄和互聯網平台的多維傳播,一些三四線城市的“秘密花園”成了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表示,《魅力中國城》其實走出了另外一條媒介融合的道路,“它用媒介,用內容作為一個支點連接起社會生活,無論文化因素、歷史因素、商業因素等,在這種連接作用之下,都成為另外一種在互聯網邏輯之下,非常主流的融合形式。”

  近年來,以內容為基點,匯集和衍生更多有價值、有前景的東西成為媒體融合的一個重要趨勢。《經典詠流傳》利用AI技術互動玩法,讓觀眾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選擇朗讀自己喜愛的詩詞,並且聽到用自己聲音唱出的詩詞唱段﹔《我要上春晚》在開播之前就在抖音發起“我要上春晚”的視頻挑戰,以及打造衍生節目《我們一起上春晚》,各種活動實現了沉浸式體驗。

  在唐琳看來:“《魅力中國城》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延伸,節目中涉及的不光是旅游產業,還有人工智能、互聯網產業等,對打造新的城市形象、城市品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短視頻未來會成為電視大屏評估的重要標准。”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認為,如果從城市內容征集、發布、傳播都把抖音或者快手作為節目宣傳的重要環節,通過抖音和快手短視頻宣傳美食美景美文化,效果會更好。

  “文化+”在旅游、博物館和互聯網等領域的落地,都為綜藝節目的創新帶來了“春風”。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綜藝節目創作中,文化不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而會成為更廣泛的精神源泉,它在為實體產業和媒體融合發展積聚動能時,也將讓文化本體煥發出更為豐富的想象空間。

   (本報記者 牛夢笛 本報通訊員 張榆澤)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