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地久天長》不是電影 是扑面而來的生活

滕朝
2019年03月22日07:38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地久天長》 不是電影,是扑面而來的生活

  影片故事跨越30年,片長近3小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累積感動。

  在柏林電影節放映時,影片后段老夫妻為兒子上墳的場景引得全場觀眾淚奔。

  王小帥刻意讓王源發揮自然本真的表演。

  演員年輕的模樣大多使用了特效化妝。

  艾麗婭的特效化妝最復雜。

  剛剛生子的夫婦生活幸福。

  由王小帥執導,王景春、詠梅領銜主演,齊溪、王源、杜江、艾麗婭、徐程、李菁菁、趙燕國彰等主演的電影《地久天長》今日在全國公映。在今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上,該片主演王景春、詠梅包攬了最佳男女演員銀熊獎,創造了華語片的歷史。

  影片時間跨度長達30年,涉及改革開放、計劃生育、下崗潮、出國潮等重大社會變化,主要講述兩個患難友愛的家庭因為一次意外而產生裂痕,其中一家離開家鄉搬到遙遠的南方,相隔三十年后再度聚首的故事。在上一部作品《闖入者》之后,導演王小帥就開始籌備《地久天長》,當時2015年國家開放二胎政策,這和導演構思的計劃生育時期“失獨”的劇情很貼切,希望能夠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新京報記者採訪了該片導演王小帥以及為影片做年輕妝特效的負責人郭家宥,詳細解說了影片創作幕后的故事。

  劇情跨越30年

  將碎片嵌回到時代記憶之中

  從《青紅》到《我11》再到《闖入者》,王小帥完成了他的“三線建設”三部曲,而《地久天長》算是他創作視角的一個變化,之前的三線視角屬於王小帥的個人經驗,但是《地久天長》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呈現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人的情感。這個敘事沒有帶入王小帥的個人經歷,“我覺得這樣的題材和故事是不需要的,相反是應該有共情才好,這樣一種命運、家庭的轉變跟這個社會的起伏是千千萬萬的家庭中都存在的,有更廣闊的共性和共情。”

  之所以會選擇這麼長時間跨度的宏大敘事,導演王小帥認為這與自己的年齡變化有一定關系,“這個東西是需要時間的,年紀輕輕的你就想有這個跨度,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你還沒有經歷過很多事情,還沒有體會,所以等到現在來構思這個片子的時候,就有很多東西生發出來了。”

  影片的故事時間跨度30年,電影在敘事過程中打亂了線性時間敘事,用一種碎片化方式拼貼出這30年兩家人的情感命運。整個敘事中,導演運用了大量留白,沒有字幕提示。並且,導演在鏡頭的剪輯上全部是硬切,不像有些電影會用漸顯、漸隱等方式,還有字幕提示,讓觀眾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導演認為這是很傳統的方法,而他是想把整個記憶像碎片一樣直接嵌進來,“你隻要看進去,進入到幾個人物之間的故事和命運,就不會糾結於到底發生在哪一天。”

  時長近3小時

  導演剪輯版可以再長出1個小時

  王小帥起初在創作劇本時,是從一個起點一步步往前推,按照時間線搭建的結構。但寫完發現是一部長篇巨著,能拍一部電視劇了,電影兩個小時的時長很難承載。並且想要拍的場景其實很多都不存在了,需要搭景,成本就增加了,這就不得不在劇本結構上做調整,故事重寫,把兩家人的重要命運節點放進去,“這樣做的話就三個小時了”。

  王小帥覺得,這三個小時裡囊括了兩家人幾十年的跨度,人物情感很飽滿充實,已經是最精簡的版本了,甚至他還覺得電影完全還可以再長出1小時,觀眾都不會覺得疲倦。如果有可能的話,他覺得可以嘗試把之前剪掉的內容再放回來,出一個導演剪輯版,“這跟市場沒有關系,和觀眾也沒有關系,這是一個作品本身生命力的問題。”現在國內放映的版本是175分鐘,據王小帥透露,“多多少少考慮到國內觀眾的觀影經驗,個別鏡頭剪得稍微緊湊了一點。”

  在“雙城”選景

  重新搭建包頭和連江的景

  《地久天長》的拍攝地主要在兩個城市,一個是內蒙古的包頭市,一個是東南沿海的福建連江。電影中王景春和詠梅飾演的夫婦最初在包頭生活,因為兒子溺水去世之后,便搬到了福建連江。兩個地域相差幾千公裡遠,導演想表達這對夫婦在面對生活發生巨變之后流浪的心情。

  電影中幾位主人公的背景都是工人階級,在中國多年的變革中,從過去的“鐵飯碗”到后來的“下崗”,變化和影響相對比較大。而中國有重工工廠的,東北、西北偏多,包頭有鋼鐵廠等重工業基地,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而福建連江當地的方言,外地人完全聽不懂,比英語、法語還難,比較適合片中夫婦作為逃避過去,重新開始新生活的地方。本來原劇本中故事發生地還有海南,現在成片中精簡掉了,隻留下齊溪飾演的茉莉的一句台詞:“知道你們去過海南,后來又到這兒,以為你們還會換地方,沒想到一待就待下來了。”

  片中包頭和連江的場景絕大部分都是美術重新搭建的。包頭的場景中,美術組會找一些廢棄結構的房子,又重新在裡面做了一些細節和搭出所有布置。而在連江場景中,本來劇組可以借用現實的場景,因為那個地方幾十年來變化不是很大,但是王小帥覺得要到老百姓家裡拍這麼重場的戲,也不太好調度,所以,片中海邊的小作坊、家都是重新搭建出來的。導演王小帥說,這已經不是一部電影了,這就是生活,我們帶過來的就是扑面而來的生活。

  觸碰內心情感

  反復強調“演員千萬別哭”

  《地久天長》在柏林電影節首映時,1000多人大廳安安靜靜,電影放到多年之后,王景春和詠梅給兒子上墳那場戲,老兩口在墓地拔草、焚香、燒紙,然后坐在墳邊喝水剝橘子……突然,觀眾群裡有人嗷一下就嚎出來,泣不成聲了。

  王小帥和同事之前在剪片的時候,被這種情感觸碰之后也會有這種反應,但他以為是自己太投入,給其他觀眾放映的時候沒有這種預想。他不喜歡煽情,在他之前的電影裡,有些戲演員明明馬上要哭出來,觀眾的情緒也馬上被煽到了,他卻剪掉了,“我不想讓你哭,不想煽情,我的本意也不是說這是一個很煽情的片子。”

  王小帥知道,兩家人20年后在醫院重聚的那場戲,對觀眾來說可能是個淚點。在拍攝前,他反復強調“演員千萬別哭”。在王小帥看來,按照生活常態,20年不見的老朋友,見面時不會上來就哭的,有可能在聊天喝酒時觸碰到某個點才會引起情感共鳴,才會哭。但特效團隊給演員做的老年妝太逼真,再加上每個演員都經歷了前面的故事,每次拍都忍不住哭,“后來我也不想勸他們了,他們要激動了你是勸不住的。”

  “我覺得是這個隱忍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在感動別人,不是電影本身技術上要求別人哭。”王小帥不希望觀眾抱著哭的心態走進影院,他認為電影就是講述普通老百姓的普通情感,他們沒有被自己的苦難和遭遇弄得撕心裂肺,而是不經意間觸碰到觀眾內心的情感。

  ■ 關鍵詞

  選王源並非出於商業考慮

  片中飾演王景春和詠梅繼子劉星的王源,是制片人劉璇推薦的,王小帥說選擇王源的初衷並非出於商業考慮,而是因為合適。電影中劉星這個角色的年齡大概在16歲左右,而王源去見王小帥的時候,也是16歲,年齡上比較合適。第一次見面,王源給王小帥留下了個好印象。王小帥本來以為王源會太過水嫩,結果一看到他,“透出男孩子的那個勁兒,再加上那時候他臉上有幾顆青春痘,我覺得這就是真實的,最好的。”

  王源在片場很主動,會跟其他演員在表演上有交流。但每次他想去和導演交流時,導演都會避開,因為導演覺得,王源第一次接到這麼重要的角色,內心肯定是惶恐的,“我希望他能保持住自己本真的樣子。如果給他多一些信息,他就會去想,照著你的想法去構思,就不准確了,這樣他第一次出來已經不是白紙了。”

  碰了壁之后,王源就會自己去尋找角色,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一個孤兒,會有點小叛逆。等王景春飾演的養父也不跟他交流之后,兩個人在片中有一場肢體上的對抗戲,王源的自然反應就出來了,白紙上直接畫出了他最本真的東西,這個就夠了。

  還有兩種備選的結局

  王景春接到養子打來的電話,養子帶著女朋友回到老家,電影以一家三口在電話中的聊天結尾。在觀眾看來,這種結尾方式是大團圓結局,但在王小帥看來,他們是一個非血緣關系組成的家庭,這個家庭其實是令人心酸的,是對生活發出探究和真正的疑問,是微笑著流淚的團圓。

  在最初的劇本中,王小帥還設想過其他版本的結局,比如,老兩口又回到他們原先住的老房子,兩人圍著桌子吃飯,遞個饅頭。還有一個版本,在現在成片的結局之后,夫妻二人回到他們原先住的筒子樓,詠梅在樓道裡做飯,恍惚間她的孩子回來了,然后她又恍惚了一下,對王景春說剛才做了個夢。王景春問,夢到什麼了?詠梅說忘了。

  【特效化妝】 如何呈現出“時間”最自然的狀態?

  因為故事跨越30年,主要角色開篇時的年齡大概在27歲左右。拍這部戲時,王景春44歲,詠梅47歲,恰好處在角色年齡的中間,影片最開始他們需要“年輕”15年,到影片結尾,他們也需要“老”15年。為了讓兩位演員看起來與角色年齡更為接近,導演找了一家特效工作室,用電腦特效將演員的面部做了年輕妝,看起來更年輕一些。除了王景春和詠梅之外,片中飾演沈英明的徐程,飾演李海燕的艾麗婭以及飾演美玉的李菁菁都做了年輕化處理。新京報記者採訪了負責特效化妝的郭家宥,談特效化妝的細節。

  A 推斷年輕模樣

  郭家宥前期和導演溝通,要了演員的一些照片,去推估演員更年輕時候的樣子,皺紋紋理是什麼樣的,比如,找一些王景春笑的照片,看他的眼神、嘴型是什麼樣的。郭家宥大概設定了幾個年代,把每個角色在不同年代的不同表情、神韻做出一個類似菜單一樣的概念,讓導演知道每個年代的角色長什麼樣子,“我們有做成比較制式化的流程,導演在對照鏡頭的時候會更明確。”

  B 特效妝有五六十分鐘

  在前期的拍攝中,導演也為年輕妝做了一些准備,在演員臉上畫滿了黑色跟蹤點,以方便后期在做特效時抓取。后來郭家宥在做特效的過程中,特效鏡頭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導演畫的跟蹤點鏡頭數。如果隻使用了一部分年輕妝特效的話,觀眾會發現演員前后的狀態不一樣,后期調色就像磨了皮一樣,丟失一些細微表情,導演就讓郭家宥在片中加大了特效鏡頭的使用,讓表演整體更順暢。據郭家宥透露,特效化妝鏡頭在電影中大概有五六十分鐘,“上世紀90年代的一些鏡頭稍微做了修整,為了讓演員在銀幕上看起來更有精神。”

  C 難度在於受表演限制

  在郭家宥看來,做年輕妝的難度主要是受表演上的限制,因為大動作的表演就會導致動態模糊,如果模糊嚴重的話,后期在做光點的時候技術上會很難突破。並且,導演的鏡頭很多都是長鏡頭,年輕妝的修整要跟著演員的移動而移動。有時候動作幅度比較大的就需要置換成數字頭,有一場戲是幾位主要演員跳舞,動作比較大,隻能將每個演員的頭做成數字頭,直接在數字頭上做完修復,然后再貼到原始影片中,修飾一下光感,更融入到故事中。

  D 艾麗婭最復雜

  相較於王景春和詠梅,艾麗婭的年齡至少要大5歲,年齡差有點大,郭家宥就需要將演員的年齡統一在同一個年代內,年齡差在兩三歲左右。然而,在做年輕特效的時候,郭家宥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艾麗婭的發型。因為她前額有劉海,會遮住抬頭紋,有些鏡頭在換數字頭的時候,在表演上會有頭發的遮擋,所以郭家宥和團隊還要考慮如何讓頭發的擺動是自然的。

  E 看不出修整

  王小帥曾經做過實驗,把王景春和詠梅做得非常年輕漂亮,甚至從某種程度已經認不出是他們了。在郭家宥接手這個項目時,導演就提出了一個要求:不要讓人感覺出演員是被修飾過的。他希望演員呈現出最自然的狀態,所以,片中年輕妝的處理很有分寸,有時候,導演自己都不知道做沒做特效,看完回放會問:“這個鏡頭修改了什麼?”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