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11期

提升“四力” 砥礪前行

——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廣播類直播、訪談和專題作品評析

2019年03月26日09:44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提升“四力” 砥礪前行

  審視選送的優秀廣播作品,筆者為他們記錄時代歷史,體現人民情懷而感動,為他們創作出把握導向、語言洗練、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作品而折服。當然,也看到了少部分選送作品存在某方面缺失與獲獎擦肩而過的遺憾。我們要有長跑的思維,從提升“四力”做起,練好內功,才能砥礪前行。

  今年的“兩獎”評審是在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指示這一特殊而又喜慶的背景下召開的,評審過程中,我們自始至終把踐行總書記講話精神作為評審指南,以政治的視角、新聞的標准,努力做好導向性很強的專業評獎工作,履行了評委的職責。整整6天,殫精竭慮,感觸頗多。

  審視這次“兩獎”的候選材料和選送的優秀新聞作品,筆者看到了許多新聞人在踐行“四力”中的先進事跡和其創作的標杆作品,為他們記錄時代歷史,體現人民情懷而感動,為他們創作出把握導向、語言洗練、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鮮活作品而折服。當然,也看到了少部分選送作品存在某方面缺失從而與獲獎擦肩而過的遺憾,深感提升“四力”的重要性。

  發現和挖掘身邊的好新聞

  發現和挖掘好的新聞題材是產生好新聞的基礎,也是關鍵。廣播類的消息、談話、專題、評論及直播作品,在題材的選擇與處理上,的確有各自作品類型的屬性規律和個性特征,但是,發現和挖掘好的新聞題材是前提。

  廣播專題一等獎作品《歸途》,是十分難得的揭露戰爭、珍惜和平的好題材。記者在尋找當年被戕害的“慰安婦”幸存者韋紹蘭和她的兒子、日軍后裔羅善學過程中,不遠萬裡來到廣西,翻山涉水找到韋紹蘭和羅善學。作品記錄了一名“慰安婦之子”痛苦與矛盾的一生。為了挖掘這一題材的意義和新聞價值,記者費盡腳力,深入生活,細心觀察,並在韋紹蘭與羅善學的家中共同生活數日,詳細記錄了他們一家人的親情與羅善學痛苦與矛盾的內心情感,揭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遠不止於“逝者去”,更有無窮無盡的“生者痛”。為紀念南京大屠殺80年,揭露侵略者給人類帶來的無盡痛苦找到了很好的例子,感人至深地向海內外傳遞了反對戰爭、守護和平的信念。

  在新聞題材的發現上,要增強腳力,多深入社會生活,盡可能發現折射重大意義的好題材,體現作品的獨家性。揭示新聞背后宏大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還需要眼力和腦力。

  獲得廣播專題一等獎的《穿越四十年對話高考》,作者選擇高考恢復40周年這個歷史性時間節點,無疑是有新聞價值的,賦予了題材珍貴性。如何才能制作出一件既有深刻內涵又有新意的廣播專題作品?作品從穿越40年的高考對話切入,運用現實與回憶穿插的結構,以“大事記”配樂和新、老高三學生的對話相混搭的形式展開。在他們的對話中,聽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因為既有講述,又有追憶,既有過去高考的故事,又有當下高考改革的探討,既有高考與人生昨天發展的呈現,又有高考與人生明天發展的思考。作品給人啟迪:做專題,要沖著“特色”去做,充分發揮廣播藝術的特色,實現意想不到的藝術感染力和影響力。

  還有一件廣播專題送審作品《一條大路通我家》,講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突破固有利益藩籬,大路通到高林鎮菜農們家門口帶來的變化。這是一個很好的選題,記者也很努力,多次採訪了鎮領導,然而遺憾的是,記者前期准備不充分,導致領導職務口語表達與規范表述不一致。假如再深入一些,准備充分一些,也許就避免了這一瑕疵。

  發現好的題材與媒體人的腳力、眼力和腦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找到好的題材,還需要使之成為好的作品,這就要求記者能綜合駕馭素材、選准切題的角度,並顧及新聞寫作規律等諸多要素。

  提升新聞報道的鮮活性和傳播力

  發現好題材只是好新聞的第一步,把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做成鮮活、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才是根本。鮮活性既是衡量新聞價值的核心要素之一,更是評判好新聞的重要指標。鮮活不僅蘊含在新聞題材和新聞視角中,也在新聞報道的形式和敘述裡。

  當然,由於新聞作品類別屬性和報道規律不同,在挖掘和抓取鮮活性上是存在差異的。如廣播專題二等獎作品《河北徐水農村群眾取暖難 政府緊急出台措施力保群眾過冬暖》,此報道的鮮活性在於第一時間將一個沖突性的問題很好地轉化為政府給群眾解憂的案例,做好政府與群眾的“潤滑劑”和好幫手。

  又如廣播專題三等獎作品《辣椒紅了》,從習近平總書記與新疆代表買買提的親切交談切入,用白描的手法,發揮廣播音響的藝術效果,生動講述了青島與新疆的扶貧故事。作品的鮮活,既在於抓取了買買提向習總書記介紹對口扶貧項目的場景把辣椒稱為蔬菜的趣事,同時也體現在許多扶貧致富的實例上。

  根據中國新聞獎的評獎要求,新聞訪談、新聞專題的話題與觀點要集中,新聞訪談時效要強,結構完整,脈絡清晰,語言簡潔生動﹔新聞專題要材料典型,語言生動,有細節、有深度、有感染力﹔現場直播要策劃周密、調度合理、重要信息全面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一件很不錯的送評作品《紅船精神永放光芒》,選題好、描述生動,但是在重要信息的表述上,由於前期細節鋪墊和信息交代的不完整,使這一件還不錯的作品與獲獎擦肩而過。應該看到,參加中國新聞獎送審的作品絕大多數是具備了評獎的條件和要求,都是很不錯的,但評獎是強手之間的競爭,如何在好作品中評出優秀作品,鮮活性是衡量的重要標准之一。

  時效是新聞作品的核心要素,如何既有時效性,又見鮮活性,是很見腦力的功夫。在新聞訪談、新聞專題和新聞評論中體現生動和鮮活,相對而言,比在現場直播中體現鮮活性來得容易些,如何提升現場直播的鮮活性?

  獲廣播直播獎的《江城總動員,急尋“熊貓血”》,為一位生命垂危的急性腎衰竭病人求助直播,為了尋找極其罕見的RH陰性AB型血,俗稱“熊貓血”,廣播媒體啟動了特別新聞直播形式。很多聽眾一邊聽直播,一邊來到獻血站,有許多感人的場景。直播緊緊抓住感人的人與事,直播在進行,愛在傳遞,整個過程既是與死神爭奪時間的過程,更是親情與愛接力的過程,最后匯合成人間的無疆大愛和社會滿滿的正能量。

  在新聞訪談和專題報道中也要盡可能追求時效性,力爭首發。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做到首發和獨家越來越難。這就要求提升腦力和筆力,在主題提煉、報道形式、人物和內容細節的挖掘上,凸顯亮點,提升感染力。

  獲得一等獎的廣播訪談作品《用好狠的辦法,解決“好狠”的問題》,是對遼寧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局長的人物專訪,作品集中圍繞“好狠的問題”和“好狠的辦法”展開,談問題直截了當、講成績數據翔實、亮觀點鮮明准確,有訪有談,形式新穎,很好地回應了一段時間以來,遼寧乃至整個東北營商環境的輿論熱點問題,更是對社會上“投資不過山海關”負面看法的正面回應。面對壓力,遼寧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省級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讓人們感受到了“刮骨療傷”的決心。新聞訪談不是平鋪直敘,而是處處閃現政策和辦法的亮點,內容和敘述生動又有起伏,使作品好聽還有感染力。

  為了提高廣播報道的鮮活性,許多新聞節目還積極融合新媒體,搭建起台網共享的新傳播平台,平台提供留言、提示、回傳、直播地市新聞等多種功能,為廣播節目的立體全方位傳播打下良好基礎,實現了廣播新聞資源的充分共享,也大大增強了廣播節目的鮮活性和傳播力。廣播直播獲獎作品《南來北往——2017春運觀察》、廣播訪談獲獎作品《“1+1”的力量》和廣播專題獲獎作品《地質宮不熄的燈光》都不同程度整合運用了全媒體資源,增強了節目的鮮活性和傳播力。

  把握好新聞的大格局和大方向

  如何報道和制作出既能頂天又能立地的經典優秀作品?筆者以為要在把握好新聞的大格局上下工夫。新聞的大格局和大方向不僅是中央和省級媒體,也是廣大基層媒體要重視和把握的方向。在評審中,筆者深切感受到,過去的一年,廣播媒體人對重要新聞事件報道的把握能力不斷提高,對突發新聞報道的反應速度不斷提升。從《慶祝建軍90周年盛大閱兵現場直播》到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的作品《歸來》,再到反映“一帶一路”北京國際高峰論壇的《絲路金橋》,還有對突發事件快速反應的《江城總動員,急尋“熊貓血”》,主題報道送審和獲獎的就更多了。

  大格局和大方向既可以從頂天的大事件中體現,也可以從腳踏實地為民辦事中體現。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傳播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也是廣播媒體的大方向。在過去的一年中,“三貼近”“精准扶貧”“時代楷模”等主題的報道都在廣播中大量涌現。

  在當下的精准扶貧中,廣播媒體書寫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這既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作出的庄嚴承諾,也是傳媒人在廣播報道中反映的大方向。獲得二等獎的廣播專題作品《中國扶貧第一村脫貧之后》,講的是一個備受習總書記關注、因脫貧成功而聞名全國的少數民族村——寧德畬族村,如何突破固有的思想觀念,在脫貧的路上,一村帶一村,讓脫貧經驗走出村和鄉,走向全縣,成為扶貧榜樣村的事跡。作品充分發揮廣播的優勢,通過對事件進展的原聲再現和當事人的親身經歷敘述,向聽眾傳遞了畬族村脫貧之后幸福的精神面貌。作品中既沒有大量的播音,也沒有大段的同期聲,沒有過多的領導講話,沒有空洞言辭,更多的是講述村民的故事,播出以后,社會反響很好。之后,作品又進行了融媒體平台的二次傳播,發出了更強音。

  通過評審,筆者深深感到,根深才能葉茂,社會生活和人民群眾中有著取之不盡的新聞源泉,新聞人隻有堅持腳上多一點泥土、身子往下多沉一點、眼睛往基層多看一眼,才能更好地把握社會脈搏,了解群眾所需。我們要有長跑的思維,從提升“四力”做起,練好內功,才能砥礪前行。

  (作者系浙江傳媒學院教授,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第十五屆長江韜奮獎評委)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