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19北京"春推會"開幕 現實題材唱大戲古裝劇萎靡

李夏至
2019年03月27日06:57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現實題材唱大戲,古裝劇萎靡

  孫紅雷(右一)、萬茜、徐兵(左一)等人為電視劇《新世界》站台。

  一年春秋兩季,每年在三四月份如約而至的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在業內素以“春推會”聞名。昨天,備受“寒冬”之困的影視行業在京迎來了2019年春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

  據主辦方透露,本屆交易會預計參展制作機構約460家,參展劇目約900部,注冊參會總人數3500余人。其中,推介電視劇節目700余部。這一數字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但沒有明顯落差。現場觀察的行業媒體鋒芒智庫分析,“從正向來看,經歷了稅務風暴、資本離場、天價片酬等風波之后,行業在劇集內容生產上腳步放緩,趨於理性。”

  類型豐富,現實題材唱主角

  走進北京會議中心現場,過去用作重點劇目展示的核心區域變成了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題展區。這些被重點推薦的劇目大多以現實題材為主,像已在北京衛視熱播的京味兒劇《芝麻胡同》,以及由張翰、王麗坤主演的職場情感劇《海洋之城》。潘長江與趙達主演的電視劇《富貴盈門》,是近年來少見的農村題材劇,它以退伍軍人回村致富為故事主線,講述新型鄉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其對應的時代背景正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主題展區之外,位列一樓展廳兩側的劇目海報中,聚焦當代都市、家庭情感等現實話題的劇作也佔大多數,像海清、黃磊主演,聚焦中學高考話題的《小歡喜》,以都市空巢青年為話題的《北京!請多關照》,以及一批著力展示現代軍人形象的軍旅劇,如《利刃出擊》《精兵勁旅》《試飛英雄》等。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看來,這種劇目在類型上的變化其實也是適應了目前影視市場的整體環境。在其發布的《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9》中提到,2018年生產的國產劇類型中,現實題材佔比最大,佔全年產量的63.16%,而2018年在央視衛視播出的劇集中,都市情感、家庭倫理、生活職場等現實題材佔比最重。

  IP劇失靈,翻拍劇來救場

  古裝、玄幻、大IP,當年火爆一時的創作方向失靈后,影視行業又將轉向何方?春推會現場,《最美的青春》編劇兼監制郭靖宇毫不諱言地透露,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也囤積了一批“IP”(指可以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小說版權),但因為市場尚不明朗,暫時不敢貿然改編。而去年《最美的青春》的創作經驗讓團隊認為,做主旋律、正向積極的現實題材創作,更加符合如今的市場需求,因此目前手頭正在操盤的項目也以主旋律為主。

  翻閱會場劇目輯錄也能發現,目前出現在市場上的古裝或玄幻IP劇,大多是在去年已經拍攝或者殺青的待播劇,新上馬的項目鮮少再出現玄幻、仙俠等過去的熱門類型。由這些類型造成的內容空缺,由大批翻拍劇“填空”,像《精武門》《雲水謠》《倩女幽魂》《霍元甲》《青年霍元甲之威震津門》等經典IP都將重登電視熒屏。

  這兩年武俠劇雖然一翻拍就被罵,但也擋不住影視行業的“再利用”。待拍劇的原著來源不僅有金庸,還有梁羽生、溫瑞安等經典武俠小說作家。《碧血劍》《東邪西毒》《雪山飛狐》《武林外史》《白衣方振眉》《萍蹤俠影》《新神雕俠侶》等都在推介劇目之中。翻拍劇還將觸手伸向了更為廣闊的漫畫和游戲界,動漫IP《滾蛋吧!腫瘤君》將由芒果娛樂制作,還有游戲界備受關注的《仙劍奇俠傳4》,也再次出現在待拍劇之列。

  相關新聞

  34部精品獻禮劇集中亮相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本屆交易會現場發布34部2019年度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精品推薦劇目,這些優秀電視劇作品多角度展示新中國70年的風雨征程、滄桑巨變。

  其中,有講述新中國成立前后輝煌革命歷程的《覺醒年代》《新世界》《光榮時代》﹔有記錄新時期人民英雄捍衛祖國、保衛百姓的《破冰行動》《燃燒》《不說再見》﹔有反映青年一代砥礪奮進成長歷程的《青春須早為》《海洋之城》《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越過山丘》﹔還有聚焦時代變遷對家庭和個人產生影響的《富貴盈門》《我愛北京天安門》《新一年又一年》等。

  這些劇目的主創也紛紛到場為新劇站台,在《覺醒年代》中飾演李大釗的演員張桐表示,這部劇不同以往的主旋律電視劇,它從《新青年》雜志的創立講起,一直到中國共產黨建立,不僅介紹了很多文化思想大家,還塑造了一批充滿激情的年輕人,不僅有教育意義,還非常生動、鮮活。

  備受關注的電視劇《新世界》導演徐兵透露,小人物感受大時代是新劇最大的亮點,“小人物可能沒有力量改變歷史,但他們能夠感受到歷史改變時的力量。當新世界來臨時,他們的緣分、理想能夠得到實現。”主演孫紅雷表示,該劇剛剛殺青,而這次演出讓自己哭腫了雙眼,很過癮。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