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別讓演員用"求生欲"扭轉負面角色的影響

2019年03月28日07:08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別讓演員用“求生欲” 扭轉負面角色的影響

國民劇《都挺好》雖然已經落下了帷幕,但圍繞著該劇的話題仍在繼續。劇集完結第二天,“想念蘇大強”就登上微博熱搜,網上有人寫了《蘇大強之歌》,B站上還有多位UP主爭相模仿蘇大強的妝容。至於該劇另外一個負面角色蘇明成,也成功“洗白”。在該劇播出期間,蘇明成扮演者郭京飛天天在微博上“膽戰心驚”,擔心這個角色給自己招罵,讓自己掉粉,結果郭京飛非但沒有掉粉,微博粉絲還從開播之初的700余萬漲到了現在的800多萬,並且他在各種演員榜單裡熱度都位居前茅。負面角色非但沒有給演員“招黑”,反倒讓演員“爆紅”,這一現象是如何發生的?難道演員隻能通過“求生欲”,扭轉角色可能帶來的負面印象?

1 負面角色可能給演員帶來負面影響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郭京飛對蘇明成這一負面角色可能帶來的風險有清醒的認知,他說:“以前演員演這樣的角色,基本上會被罵得特別特別慘,現在大家變得仁慈了。可能以前觀眾也不是不懂,就是覺得罵演員沒關系。現在的觀眾知道了,罵演員,演員也不舒服,他們就把演員和角色區分開了。”

觀眾是否變得“仁慈”另當別論,但演負面角色被罵得特別慘的確曾是事實。新版《倚天屠龍記》正在播出,飾演滅絕師太的周海媚,曾在馬景濤版《倚天屠龍記》中飾演周芷若。有網友點開周海媚的微博發現,她微博停更了。之所以停更,是因為周海媚在《香蜜沉沉燼如霜》中飾演大反派天后荼姚,因為人設不太討喜,網友便對她進行人身攻擊,周海媚直接宣布退出微博。

因為負面角色被罵的演員可不止周海媚,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幾乎所有大熱劇中的大反派,在微博上都會被千夫所指。《延禧攻略》中飾演袁春望的演員王茂蕾,因為太多網友涌到他微博底下痛罵,他不得不關閉微博評論。2017年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吳越飾演第三者凌玲,她的微博評論區出現大量辱罵聲,吳越也隻能關閉微博評論。

再往遠一點說,梅婷和馮遠征主演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也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之一。這部劇的男主馮遠征,當年好長一段時間出門被認出后到了人人喊打的程度。《還珠格格》裡李明啟飾演的容嬤嬤拿針“扎”紫薇的一幕,成了許多人的童年噩夢。該劇熱播后,李明啟家的玻璃被人扔石子,去菜市場買菜都沒人願意賣給她,甚至還有人沖她扔雞蛋。

觀眾因為對角色的厭惡,上升到演員本人,根本原因是因為入戲太深。觀眾在看劇過程中不免投入了真情實感,一晃神把角色跟演員混淆在一起,“愛屋及烏”“恨屋及烏”等情況都是有的。比如不少演員因為飾演一個正面角色便一炮走紅,正是因為觀眾把對角色的喜愛投射到演員身上。愛是如此,恨同樣如此。

2 “求生欲”讓演員與角色有“間離效果”

該如何避免入戲太深?德國戲劇革新家布萊希特曾提出“間離效果”,通過“陌生化”的離情作用可以激發觀者對感官對象的全新感受力,促使觀眾保持驚異的陌生化視角看待音樂、戲劇以及舞美的藝術手段。

在布萊希特看來,觀眾如果只是單純地入戲太深,而不是置身戲外保持一種清醒和批判的態度,那麼觀眾從戲劇中獲得的認知可能是虛假的和錯誤的。

藝術史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即古希臘畫家邱克西斯畫了一串葡萄,天空中飛過的鴿子都要沖上去啄食,他不無得意地笑了﹔當他來到另一位畫家帕哈修士的畫室時,看到一塊幕布,伸手就要去揭,帕哈修士撫掌大笑,原來他畫的就是幕布。這就如同欣賞戲劇,觀眾單純地入戲太深,就如同將虛假的幕布當做是真的,這可能給觀眾帶來認知上的誤區。柏拉圖之所以將詩人驅逐出伊甸園,就在於他發現藝術創作有可能是傳播謬論的溫床﹔布萊希特也擔憂戲劇無形中充當著錯誤意識形態的幫凶,所以他提出了“間離效果”。

某種意義上說,觀眾將角色上升到演員本人,就是戲劇造成認知錯位的一種體現。這個時候,讓觀眾與角色保持“間離”就非常重要。郭京飛微博上強烈的“求生欲”,無形中就起到了這一作用。

在整個劇集播放過程中,郭京飛不斷參與對他飾演的蘇明成的點評,隨時關注觀眾情緒,迎合觀眾的情感訴求,以實現角色與演員之間的脫離。具體而言,他的“求生欲”體現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將“郭京飛”與“蘇明成”區隔開來,讓觀眾意識到,他倆不同。像蘇明成最招人恨的一個橋段是他暴打自己的妹妹蘇明玉,這時網上就出現了“暴打蘇明成”的聲音。郭京飛發微博稱,“我們家郭京飛說了,誰都別勸,沒用!他現在就要去暴捶蘇明成!”並配上了好幾張自己飾演的角色被打的動圖。這裡的第一人稱是“郭京飛”,連“郭京飛”自己也要打“蘇明成”,既區隔了角色與演員,也紓解了觀眾的憤怒情緒。

郭京飛的第二步,是始終站在觀眾的立場上,與觀眾同聲共氣,堅定為“打倒蘇明成”搖旗吶喊,多次在微博發文稱,“蘇明成被打看得我爽快!”“蘇明成,我勸你善良!”“答應我,盡情地吐槽他好嗎?”並且在評論區積極與網友互動,不斷“表忠心”。

第三步是幽默自黑,控訴自己也被蘇明成這個角色害慘了,既讓觀眾佩服演員出色的演繹能力,又讓觀眾對演員的境遇產生理解與同情。譬如,和“跟了他八年”的團隊約飯,結果收獲全員“微笑”——沒有人想跟蘇明成吃飯!

郭京飛及其宣傳團隊此次的策略非常成功,不僅沒有被負面角色拖累,反倒讓觀眾見証了一個優秀演員的演技,以及“戲中求真、戲外賣萌”強烈的人格魅力。

只是通過在社交媒體上頻頻與觀眾互動、體現“求生欲”,就能改變觀眾對於角色的認知嗎?難道每個扮演負面角色的演員隻能借此途徑來“自証清白”?

3 呼喚更理性的觀眾更立體的角色

郭京飛並非第一個通過展現“求生欲”來隔絕負面角色、負面影響的演員。《延禧攻略》播出期間,在爾晴爬龍床、害皇后、給傅恆戴綠帽等作惡階段,飾演爾晴的演員蘇青主動發微博“求虐”,通過P圖將自己扔到海裡,讓網友盡情泄憤,還提醒大家千萬“別客氣”。與此同時,她在微博上展現作為演員蘇青私下生活健康、活潑、多才多藝的一面,讓觀眾將“爾晴”和“蘇青”區隔開來。

可出演同一部劇的王茂蕾就沒這麼幸運了。這就充分體現了,以“求生欲”來區隔演員與角色的策略,並不是萬能的。一方面,不同的演員有不同的個性,像郭京飛私下比較活潑開朗,也能開得起玩笑,所以他與網友互動得不亦樂乎,自黑時也毫不手軟。但對於像吳越這樣的演員,私下裡的她就是安安靜靜平平淡淡的,並不擅長社交網絡的經營和宣傳,你若讓她自黑來體現“求生欲”,便是強人所難了。另一方面,任何一種策略用得多了,觀眾也會審美疲勞,最后反倒會認為這個演員怎麼老愛搞虛頭巴腦這一套。

事實上,讓演員來為自己飾演的角色“洗白”,本身就不是一個成熟的文化環境裡應該出現的現象。作為一名觀眾的基本素養,就是應該將演員與角色區隔開來﹔當然,更理想的觀眾就是像布萊希特說的那樣,能夠區分戲劇與現實,並發揮主觀能動性,時時對戲劇保持批判和反思。因此,我們呼喚觀眾能夠更成熟、更理智,不要將對角色的憤怒情緒轉嫁到演員身上,不要一邊口口聲聲討厭反派角色的刻薄、狡猾、暴戾,一邊讓自己在網絡上活成了自己所討厭的反派角色。

在戲劇創作中,也有“扁平角色”與“立體角色”之分。扁平角色就是,角色沒有什麼復雜性,好的特別好,壞的就壞到極端,一根筋到底。如果是扁平的負面角色,不僅給予演員的表演空間非常有限,給予觀眾的反思空間也非常有限。而如果是立體的負面角色,他的所作所為都可以找到心理依據,角色不僅更具說服力,演員的表演空間更大,也能夠讓觀眾對角色產生“理解的同情”,並在此基礎上反思角色的悲劇性。

就像蘇明成,就是一個典型的立體式的負面角色,他的確有各種壞,但劇本的豐富以及郭京飛出色的演繹,可以讓觀眾追溯到他性格悲劇的根源,理解他的某些苦處(比如那場演技爆棚的“訴委屈”的戲),觀眾對他的情感也不僅僅是討厭,而是復雜得多,最后這個角色的“洗白”也不至於顯得太過生硬。由此可見,演員不怕負面角色,就怕扁平角色﹔我們也期待,有更多好劇本、好角色,留給好演員。

□曾於裡(劇評人)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