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 出來的長興模式
浙江長興傳媒集團整合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資源,創新運營架構,形成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集約化融媒體運作模式﹔重塑採編流程,實現了不同媒介對同一信息進行不同形式的差異化報道﹔統合營銷方式,將營銷與產品生產融合,變以往賣“硬廣”為賣產品、賣服務,創出縣級媒體融合“長興模式”。
新媒體 長興模式 縣級融媒體
2011年4月,浙江省長興縣委縣政府率全國之先,整合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縣級媒介資源,成立長興傳媒集團。
沒有先例可循,唯有開拓創新,迎難而上。
長興傳媒集團用7年時間踐行媒體融合,詮釋縣級“新媒體”,形成了獨特的“長興模式”。
2018年9月20日至21日,中宣部在長興縣召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對在全國范圍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作出部署安排。現場會選擇在長興召開,無疑是對長興傳媒集團這些年所取得成績的肯定和褒獎。
融合創新,成就長興模式
長興傳媒集團的新媒體發展之路,始終貫穿著“融合”。
整合機構,創新運作模式。長興傳媒集團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改革創新、轉型發展,成立了包括採訪部、廣播部、電視部、報刊部、新媒體部、外聯部、活動部、制作部、技術部等多部門在內的融媒中心﹔培養了一支能採會說、能寫會編、能拍會攝的全媒體記者隊伍,他們沖鋒在新聞一線,採集各類信息,供各平台使用﹔形成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集約化融媒體運作模式。
聚合渠道,重塑採編流程。為適應媒體融合發展要求,重塑採編生產流程,將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為流量導入口,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渠道整合、內容共享。新聞事件尤其是突發新聞發生后,採訪部派出全媒體記者趕往現場,途中第一時間連線廣播、發送“即時報”,在網站上推送﹔抵達事發現場后第一時間傳送圖片文字,再發“即時報”,再次連線廣播,口播最新情況﹔採訪完成后提供影像、圖片、文稿至各刊播平台,供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選用,一次採寫、多次編輯、多平台使用,實現了不同媒介對同一信息進行不同形式的差異化報道。
融合媒介,打造五位一體平台系統。推進全媒體運作,核心是推動各媒體平台充分融合,為此,長興傳媒集團與傳媒技術公司合作開發了融合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移動端五位一體的“融媒眼”指揮平台系統。在“融媒眼”上,從記者出發,到現場採集,到發送稿件,再到各平台採用狀態以及刊播后的收視閱讀點擊情況,一覽無余。系統分為電腦端和手機端,即使不在辦公室,依然可以實現雲端辦公,使得信息充分互通,內容充分共享,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統合營銷,創新經營方式。近年來,傳統媒體廣告經營嚴重下滑。長興傳媒迅速轉變思路,創新經營方式,將營銷與產品生產相融合,變以往賣“硬廣”為賣產品、賣服務。
融媒中心的活動部是承辦各種營銷活動的部門。相比社會上的廣告公司,長興傳媒優勢明顯:除了專業屬性外,服務更是到位,推行一條龍“全包”。鄉鎮企業的節慶活動,商家開展的商業慶典等,都願交給長興傳媒來做。紀錄片拍攝服務也是長興傳媒的重要創收渠道,近年來吸引了長沙、湖州、安吉等地的單位前來尋求合作。隨著經營和產品融合的不斷深入,長興傳媒的創收值也在逐步增長。2015年營收1.9億元,2016年營收2.08億元,2017年營收2.16億元,今年目標營收2.28億元。
全渠道傳播,新媒體初展鋒芒
長興傳媒集團第一件影響力較大的新媒體產品,是2015年4月巧妙利用網絡熱點事件策劃的長興旅游推介視頻:《浙江知性女縣長隔空喊話河南任性女老師》,傳播量超過1100萬。該條微信實現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遙相呼應、互動推廣、全方位宣傳的效果,既迅速提升了長興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又展現了長興政府官員的新形象,網民紛紛為這一絕妙的創意和快人一步的營銷點贊叫好。
近年來,長興傳媒集團新媒體發展緊跟“潮流”,各類產品異彩紛呈。
“兩微一端”。長興傳媒集團旗下的“掌心長興”微信公眾號及26個托管運營號總關注量超50萬,長興新聞網、長興發布兩大官方微博賬號粉絲數均超過17萬。“兩微”內容“短而精”,客戶端內容相對“大而全”。集團重點打造“掌心長興”客戶端,以新聞資訊為牽引,發展政務服務和生活服務。
H5產品。長興傳媒的H5作品,採用動漫、游戲、繪畫、音樂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讓人耳目一新。有的注重參與、互動性,如《加入長興文明創建群,和書記縣長做朋友》,以平等互動的方式交流,邀請粉絲加入討論。有的作品注重趣味性,寓教於樂,如《秸杆漫游記》,通過一根秸稈的“游歷”,引出“環境保護、循環經濟”話題。
短視頻。集團2017年8月開始嘗試制作短視頻,目前已制作發布短視頻百余部,內容豐富,風格各異,有大片型,氣勢恢宏、畫面震撼﹔有快閃型,格調輕快、畫面簡潔﹔有解說型,讓術語通俗化,語風幽默搞笑。反響熱烈,得到了廣泛傳播和認可。
短音頻。對微廣播劇進行二度包裝制作后通過掌心音頻傳播,涉及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紅色信使》和《秋香辦証》獲微劇大賽三等獎﹔《狄家斗的故事》點擊量超57萬。
微直播。2017年,共開展微直播100場,收視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微直播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時政要聞類、民生監督類、突發事件類、主題宣傳類。《直擊問政》對電視問政的現場通過手機端進行直播,問政代表和嘉賓揭短亮丑,動真碰硬,切中被問政單位要害,讓官員臉紅冒汗。真刀真槍的現場“舌戰”直播,有很高收視量。
VR作品。制作了《春華秋實看豐收》《空中看長興》《空中看和平,共賞家鄉美》等VR系列作品,360度全景俯瞰,讓靜止的照片“靈動起來”,創出視覺新高度。
此外,集團還在今日頭條、藍莓、大魚、抖音以及新華視頻等新媒體平台上注冊帳號,多渠道宣傳長興。同時,代理運營26個鄉鎮部門的托管號,打造政務微信矩陣。目前“矩陣”總粉絲量超10萬。其中,“文明長興”號取得全國文明系統微信公眾號排行第一的好成績。
“萬物生長”,培養融媒專業人才
集團要發展,人才是關鍵。長興傳媒堅持“引進”和“培養”兩手抓,致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傳媒隊伍。面向全國招聘優秀人才已成常態,幾年來,共引進優秀人才數十名,進一步提升了集團的競爭實力。同時,注重隊伍的培養,鼓勵員工積極參加繼續教育,開展師徒結對等活動。對特殊人才給予“特殊”待遇,把他們放在重要的崗位上,提供創業干事的舞台。
2017年4月起,長興傳媒集團投入百萬元資金,啟動“萬物生長”學習提升計劃第一季,制定了“七個學”,鼓勵員工不斷學習成長。
第一是自學。集團採購了《人工智能》《未來簡史》等傳媒前沿書籍,組成三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進行學習,撰寫學習心得、分享學習體會。
第二是專題學。即周一夜校的業務學習,會前各部門要提交學習主題,班子成員隨機旁聽,參與學習討論。
第三是回校學。參加由復旦大學開辦的定向學習班,每期派出12人前往學習。目前已經開辦5期。
第四是辦班學。成立浙江大學高級研修班,“點名”邀請業界專家前來開展業務培訓。
第五是上挂學。派出採編人員到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新京報等主流媒體,長時間駐地學。
第六是開小灶學。即單獨邀請同行精英來授課。
第七是互聯網學。集團派出考察團隊,走進今日頭條、梨視頻等互聯網公司,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
一路走來,長興傳媒集團的融合發展、新媒體長興模式的形成,並非一帆風順,曾經歷了許多“成長的煩惱”。比如,原電視台的記者不擅長寫新聞稿,原報社的記者不擅長拍視頻,快節奏、跨界業務,很多人一時不適應,曾出現一波離職潮。
盡管如此,長興傳媒從沒有停止過探索、前進的步伐。集團成立至今,已榮獲省以上獎項70余個,其中省級新聞一等獎20多個,獲獎總量和質量位列全省縣級媒體前茅。
(作者王曉偉系浙江長興傳媒集團總編輯﹔薛雅敏系長興傳媒集團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副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