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浙江日報》:強化金融新聞服務 密集推出金融報道

林上軍
2019年04月09日15:1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浙江日報》強化金融新聞服務 密集推出金融報道

  今年以來,改版后的《浙江日報》亮點頻現,如推出《深度》《親歷》《人物》專版﹔進入2月下旬,又出現一大亮點,那就是金融報道明顯增多。這是該報貫徹總書記於今年2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也凸顯出身處金融活躍經濟大省黨報的敏銳觸角、責任擔當。

  主流媒體應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就如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提出要求。作為新聞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中必須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2月21日,《浙江日報》在頭版刊登浙江省委書記車俊調研金融機構並出席金融工作座談會時的講話——《推動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取得實質性突破》,同時配發評論員文章《實打實硬碰硬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評論指出,要穩企業,必須實施融資暢通工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世界性難題,但並不意味著束手無策、不能突破﹔“三服務”(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活動是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抓手﹔浙江上下以及各級金融機構必須講政治、顧大局、算大賬,秉持真心誠意,拿出真金白銀,祭出真招實招,在破解民企融資難融資貴上走在全國前列,為全國創造經驗。

  從2月23日起,《浙江日報》在頭版開設了《金融助民企浙江在行動》專欄,筆者發現,從2月21日至3月2日短短的10天內,《浙江日報》共刊發金融報道13篇,其中頭版7篇,2月25日一天就有3篇。

  3月3日起,隨著全國兩會開啟,其採編重點著力於全國兩會報道,在有限的版面內,《浙江日報》仍不忘刊發金融報道,至3月12日又刊發3篇金融報道,包括一篇評論、兩篇消息。

  縱覽這20余天的報道,主要以消息為主,側重反映浙江各地特色金融如何為企業、群眾融資大開方便之門。這從標題就可管窺:《螞蟻金服網商銀行3分鐘申貸 1秒鐘放款》《台州:推出330多項融資產品 破解小微企業貸款難》《浙江農信專做“小生意”》等。同時,有經驗內容的報道,也有動態報道。3月11日發表的評論《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更是緊扣全國兩會熱點,強調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及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的意義。

  關注成績更看重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有序推進金融改革發展、治理金融風險,金融業保持快速發展,金融改革開放有序推進,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金融監管得到加強和改進。同時,我國金融業還存在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諸多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

  近年來,走在改革開放前列的浙江金融業,成績與問題同樣並存,從網絡金融詐騙到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從金融風險管控能力到全球金融競爭能力提升等方面,都需要媒體進行及時報道、有效引導。但總體來看,前些年的媒體尤其是綜合性媒體,對金融的新聞關注顯得有些欠缺,是一個短板。可以說,這些年我國金融界系列問題的出現,與媒體引導力不足也不無關系。

  作為黨媒的《浙江日報》密集推出金融報道,在新聞界可謂打了一場漂亮的戰役。金融作為經濟的血脈,已滲透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資本日益活躍、金融治理日趨完善的今天,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的作用不可替代,也不能袖手旁觀,更不要作一些不痛不痒的金融報道,甚至在需要發聲的時候缺位、失語。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