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媒介發展引發課程創新
互聯網技術與數字技術的興起和廣泛應用,讓信息傳播逐步從過去印刷傳播時代向電子傳播時代邁進。為應對傳播媒介的重大變革,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復合型媒體人才,西方發達國家高校就傳媒專業結構設置不斷推陳出新,開設了一大批可以與時代對話的新型傳媒課程。
數字媒體不容回避
作為開設全球第一家電視台和擁有眾多世界知名媒體機構的國家,英國的傳媒業可謂是世界傳媒業的鼻祖和發展前沿,而作為支持其發展的有力基石,英國的傳媒教育更是在不斷變革、創新。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卡迪夫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利茲大學等眾多在全球傳媒界享有盛譽的院校都專門開設了有關“數字媒體”的課程,以此讓學生適應當下傳播媒介的大變革。
雖然這些學校在課程設置的稱呼上有所不同,但從課程的簡介中不難發現,其實這些課程在內容方面幾乎沒有差異,其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學生在數字媒體技能方面的培養,讓學生了解數字媒體的發展、應用以及各類平台、移動設備等對當今世界的塑造所發揮的作用。
對於另一個學術強國——美國而言,其對傳媒類人才培養的目標似乎就並不止於此,如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在“數字媒體”課程之中加入了像通信與媒體研究、數字通信等眾多與數字媒體相輔助的知識,使得其融媒體課程的外延更加廣泛。
新型課程展潮流
不斷升級的科技手段,讓本身就建立在融合、吸納其他學科相關概念和知識基礎上的傳媒學進一步發展壯大,傳媒類專業設置也從過去的播音主持、採編制作、視頻剪輯……逐漸涵蓋到公共外交、整合營銷傳播、健康和風險傳播等。
美國南加州大學就通過新聞、商務、傳播等課程的結合,開設了“傳媒管理”專業,用以培養出在各種環境中都能展現出執行有效的溝通策略和技巧的人才,從而幫助處於危機中的公司或個人重獲信譽,或為非營利組織制作引人入勝的營銷故事。
而美國的西北大學更是將市場營銷理論引入傳媒課程之中,設立了“整合營銷傳播”專業。從宏觀上看,其課程內容比較籠統地包含在市場營銷的范疇中,但從微觀上來說,“整合營銷傳播”結合了媒體、廣告、人際關系等內容,這使得其不但在形式上更加偏重於資源的整合以及客戶的價值,同時,在內容上也更注重傳媒以及公關方面。
此外,“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科技+”形式的傳媒業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全美最負盛名的電影學院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就特別開設了名為“互動媒體和游戲”的專業,讓學生可以在此課程中充分了解到交互式媒體和游戲領域的制作流程與技術需要,從而適應新時代下游戲和互動體驗成為娛樂傳媒中增長最快的這一新變化。
而全球知名的藝術學校——美國福賽大學為應對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混合現實等“黑科技”的出現和發展,以媒介傳播與數字制造、電腦圖像、模擬和可視化環境等課程相結合的結構形式,開設“虛擬技術和可視化”專業,旨在培養適應新媒體環境的掌握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能的媒體人。
然而,伴隨著互聯網和科技對新聞業的滲透,“創新實驗室”也是西方國家在傳媒類學科建設中所呈現出的一大特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就在此領域中極具聲望和代表性,其通過對傳媒技術和新興交叉學科的創新研究為傳統媒體在數字化轉型中提供最前沿技術支持,從而提升了新聞工作的質量、效率等。
推薦實習成趨勢
培養出38位普利策新聞獎得主的美國西北大學梅迪爾新聞學院,在努力培養適應當下的全媒體人才的同時,還推行一對一實習機制。學生在畢業之前的10周時間裡被安排前往美國45家大報、10家雜志和8家電台等進行實習體會,使學生們可以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
英國的諾森比亞大學傳媒學院也同樣推行這一機制,將即將畢業的畢業生安排到BBC實習,以此幫助學生充分地將所學化為所用,適應未來就業需要。
綜上所述,西方發達國家在傳媒類專業的學科建設中,除了為適應當下媒介發展的環境而變革、創新外,還在不斷延伸至其他相關行業的過程中注重人才實踐,這一培養模式值得國內傳媒類院校借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