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相信未來——創造上海報業改革新傳奇
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刻認識全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上海報業集團組建成立的五年,本身就是深度融合整體轉型的五年。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分析和系統闡述,在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又一次給我們指明了航向。
上海報業集團2019年度工作會議,主題就是“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我們要按照總書記要求,在上海市委和市委宣傳部的有力領導下,在全市上下奮力創造激蕩人心的上海傳奇的新時代大潮中,創造上海報業改革的新傳奇。
“上報之路”如何不蹈覆轍
《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全市要“打造2個以上平台級新媒體,2家以上國內領先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上海報業集團“十三五”媒體融合發展目標:擁有五個以上全國領先的新媒體品牌,新媒體總用戶規模、總收入規模在全國同類媒體集團排名進入前三。
經過五年探索,上報集團已經從一家以報刊為主的傳統報業集團,開始轉變為擁有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報等新媒體形態,新媒體收入佔據半壁江山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主流全媒體陣地迎來影響力最廣泛的時期。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聚焦優化績效考評、完善採編流程、融媒體產品生產創新,截至目前上觀新聞APP下載量已達到1100多萬,《解放日報》獲評2018年全國黨報網站媒體“深度融合的探索與突破”優秀案例一等獎。
文匯報社以融媒體指揮中心正式運行為契機,推進採編發一體化,融媒體平台效應進一步增強。目前,文匯客戶端用戶已覆蓋32個省區市以及港澳台地區,累計下載量和月均閱讀量較2017年均成數倍增長。
新民晚報社明確“先端后報”戰略, 2018年客戶端發稿數量增加50%,用戶數近800萬,傳播力影響力均進入上海前三、全國前十。微信版“新民早報”與紙質版《新民晚報》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天到晚看新民”的閱讀氛圍。
新型傳播平台頭部效應開始顯現。截至2018年年底,澎湃新聞APP下載量達1.46億。移動端日活躍用戶數過1000萬,繼續向打造全國性互聯網新型主流媒體平台級產品目標邁進。
界面並購財聯社后,新增財聯社APP下載量2300萬,兩大品牌可實現穩定覆蓋人群達到億級規模,形成財經報道的全國性平台。
新聞晨報官方微博粉絲數3500多萬,在全國都市報官方微博粉絲數排名中位居第一,在全國日報官方微博粉絲數排名中位居第三。
“一增一減”,落后的新媒體同樣不能保護。2018年,集團媒體機構開設的微信公眾號減少20余個,PC端網站減少5個,APP端口中有2家停止運營。新媒體項目數量減少,有的是策略調整,有的是架構變化,有的是難以更新和維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並不是保護落后。新媒體也要優勝劣汰,關停活躍度低的產品,扶持受用戶歡迎的強勢產品。對於失去受眾的媒體,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沒必要再打“強心針”,做“人工呼吸”。
與此同時,新媒體用戶總數強力增長,2018年集團媒體機構所開設新媒體的總用戶數增長34%。隨著移動互聯網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移動媒體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集團堅持移動優先策略效果明顯。年度增長用戶總數中,九成左右的新增來自於移動端。
警惕新媒體重蹈傳統媒體覆轍。一是融合發展整體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目前上報集團已通過“三二四”布局形成“上報系”全媒體產品,但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還不夠統一,多個產品之間的內容、技術、人員和資本等資源配置流動較少,還處於各個地方隊競技而沒有實現類國家隊的狀態。
打破孤島,最核心還是建設數據庫和讀者庫的底層框架,對所有媒體觸達過的用戶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劃分,利用各媒體的優勢和側重,對用戶數據進行二次利用,擴大影響,提升變現。
二是要警惕新媒體重蹈傳統媒體覆轍。警惕覆轍之一:不要讓平台代替了郵局。過去報紙讀者數據掌握在郵局手中,而現在新媒體用戶掌握在大的互聯網平台手中。是否能打造“爆款”的決定因素取決於平台的推薦,閱讀量並不受媒體掌控,用戶也不受掌控。一篇“爆款”文章的閱讀數只是一個數字,媒體無法預計哪篇會成為爆款,更無法做到將下一篇內容繼續推送給上一個爆款的閱讀用戶。所以這樣的“爆款”所帶來的流量隻對平台有意義,對於媒體來說意義不大。
警惕覆轍之二:不要讓粉絲數代替了發行量。過去報紙靠發行量,而現在活躍度比粉絲數更體現新媒體的影響力。
新媒體的影響力主要看活躍度,而粉絲數與活躍度之間並沒有直接關系,活躍度主要取決於閱讀數和互動數。比如,澎湃新聞官方微博粉絲數1572萬,日均閱讀量高達5571萬,是2018年度普查中集團微博號中日均閱讀量中最高的,且是少有的日均閱讀量超過粉絲數的微博賬號,原因在於很多閱讀量來自於非粉絲,其單日互動數達10.6萬,平均周互動數在60萬上下。
警惕覆轍之三:不要用征訂的辦法去獲客。過去報紙發行靠行政力量或優惠措施,而現在新媒體的獲客難度和成本更大。目前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已經觸及天花板,使用習慣已經基本形成,入口已經被幾大巨頭瓜分殆盡,獲客難度加大,流量導入並沒有帶來真實的漲粉。一些平台將訂閱號改成信息流模式,信息流的最大特點是留不住粉絲——用戶在意的是內容而不是內容生產者,即使制造了10萬+的“爆款”,漲粉也非常有限。
“三次迭代”與三個“半壁江山”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不是誰主誰次,而是此長彼長﹔不是誰強誰弱,而是優勢互補。從集團媒體經營形勢看,在報刊收入與新媒體收入之間,在新媒體廣告收入與創新服務收入之間,在媒體主業收入與集團營業總收入之間,也是迭代關系。集團融合發展五年多來,在經營收入的動能轉換上,開始了“三次迭代”,出現三個“半壁江山”易位的趨勢。
第一次迭代:新媒體收入佔據媒體收入“半壁江山”。截至2018年年底,集團新媒體收入佔媒體業務收入的比重首次超過50%,這標志著集團基本實現了媒體主業經營的新舊動能轉換,完成了新媒體與傳統報業的第一次“迭代”。從具體數據分析看。
一是新媒體收入增量持續對沖傳統報刊收入的降幅。2018年新媒體收入同比增長3.49億元,遠超報刊收入的下跌。2019年新媒體收入預算增加2億元,繼續大幅超過報刊收入預算同比的減少。
二是傳統報刊收入“斷崖式”下滑減緩,廣告收入企穩初現端倪。2018年報刊收入同比下降2.09%,其中,報刊廣告收入是報業集團成立以來首次結束兩位數下滑的年份。2019年集團報刊預算收入比2018年實際完成數下降2.28%,繼續保持窄幅波動下的基本穩定。
三是新媒體收入佔集團媒體主業收入比重持續上升。2014-2019年這一比例分別為0.88%、9.44%、18.55%、34.5%、50.83%、57.46%(預算)。
第二次迭代:新媒體創新服務收入顯著增長,逼近新媒體收入“半壁江山”。從2018年開始,集團新媒體收入出現第二次迭代的明顯跡象。
新媒體收入增速開始放緩。2018年新媒體收入增長速度為92.37%。2019年新媒體收入預算增長27.6%,重點項目收入增速回落至20-30%的平穩區間,預示著新媒體收入也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期。
新媒體廣告收入成“傳統”模式,收入增速和佔比雙雙進入平台期。2018年新媒體廣告收入同比增長32.12%,2019年新媒體廣告收入預算同比增長20.6%。新媒體廣告收入佔新媒體業務總收入比重持續下跌,2014-2019年這一比例分別為100%、71.40%、82.74%、87%、59.75%、56.49 %(預算)。
新媒體創新服務收入顯著增長,“新動能”正在積蓄。2018年,是集團新媒體創新服務收入爆發式增長的一年,佔新媒體總收入比重一下躍升至40.25%。2019年新媒體創新服務預算收入4.03億元,同比增幅37.97%,佔新媒體總收入比重繼續升高為43.51%。
目前,集團旗下新媒體創新服務收入主要包括六種形式:版權內容服務,財經信息服務,第三方服務輸出(內容、技術、審核等),信息流內容分發及交易服務,自媒體廣告服務,整合營銷服務等。
新媒體版權內容服務。2018年新媒體版權內容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8.8%。2019年收入預算同比增長22.1%,其中,澎湃新聞版權收入達到4000萬元。
財經信息服務。目前在集團全媒體矩陣中主要由兩個客戶端產品(摩爾金融和財聯社)承載,面向機構投資者(B端)和高淨值個人投資者(C端),提供“7*24”小時電報式快訊、深度要聞、風口研報、智能投顧、投資者教育等線上線下產品和服務。2018年財經信息服務實現收入同比增長183%,2019年預算收入同比增幅為210%。
第三方服務輸出。2018年澎湃新聞第三方服務輸出收入同比增長251%,2019年預算同比增長237.7%。在外包技術方面,澎湃新聞的技術團隊已擁有一系列軟著權及若干專利,並自主研發國內領先的融媒體解決方案“澎π”系統,涵蓋了從管理模式到技術平台的全方位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與多地有融媒體建設需求的客戶合作,在政務服務市場和技術輸出領域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信息流內容分發及交易服務。2018年唔哩信息流內容分發及交易服務收入達到8364萬元,2019年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3.11%。隨著互聯網內容消費需求越來越大,各流量平台對內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項服務通過依托內容,接入各類渠道的流量,進而完成變現。優質版權內容、優質流量和分發技術,是服務的關鍵核心。目前這部分業務正處於高速發展中,預計每年的發展增速不低於60%。
自媒體廣告服務。作為企業客戶在自媒體領域的廣告服務商,幫助其在自媒體投放原生廣告﹔或代理企業客戶的自媒體流量購買,幫助其實現流量轉化。目前,界面·財聯社旗下藍鯨平台該類服務收入已達到上億規模,其核心優勢有二:一是擁有數萬個自媒體渠道資源﹔二是擁有成熟的投放團隊,在金融、快消、科技、電商、醫療、體育等領域具備經驗,能夠通過分析客戶產品特性精准匹配投放渠道,實現高效轉化。
整合營銷服務。以“策劃+內容”為驅動,為企業客戶提供針對性的營銷服務,包括重要戰略事件傳播,幫助企業搭建內容中心,上市公司財報解讀,社區代運營,輿情預判、預警和培訓,活動定制服務等。2019年界面·財聯社整合營銷收入預算同比增長20%。
第三次迭代:媒體主營業務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逼近集團營業總收入的“半壁江山”。集團營業總收入穩中有升,媒體主營業務收入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18年集團經營形勢基本面穩定,營業總收入實際增長率超過預算目標一倍多。其中,媒體收入同比增加30.48%,是2013年集團組建以來增長最快的。2019年集團媒體收入預算同比增長12.9%,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勢頭。
在總收入穩中有升的前提下,媒體主營業務收入佔集團營業總收入(集團其他文化產業收入包括圖書、文教、音像收入,園區、樓宇、教育收入等)比重持續上升。2014-2019年這一比例分別為28.92%、27.56%、27.11%、32.23%、40.41%、45.54%(預算)。
應該看到,在傳統報刊收入遭遇“斷崖式”下滑、新媒體尚待培育、新經營動能尚未形成的過渡期,媒體機構的多元化經營對於對沖媒體主業經營的下滑,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伴隨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媒體主業收入逐年回歸“王者寶座”、逼近“半壁江山”,媒體集團回歸核心本業應是大勢所趨。當然,回歸后的核心主業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它不是傳統的報刊經營收入,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廣告收入。
上報集團正在發生的三次“迭代”,三個“半壁江山”易位,正是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一個寫照。它表明對於我們正在建設中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來說,媒體主營業務仍然是核心主業,依然是大有可為的。
從“三二四”融媒體布局到“20,50”智媒體矩陣
上報集團旗下上觀、文匯、新民等主流新媒體陣地,澎湃新聞、界面·財聯社等現象級新型傳播平台,以及第六聲、摩爾金融、唔哩、周到等特色新媒體集群,共同組成“三二四”全媒體傳播格局,影響日益擴大。
目前,單純的內容驅動新媒體發展模式已經進入紅海時代,“內容+技術+運營”疊加驅動的新媒體產品已顯現機遇期。各媒體要牢固“雙高”意識:隻有加快搶佔全媒體時代的技術高地,才能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
從融媒體到智媒體,是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必然方向。融合發展是一次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媒體變革。手機肯定不是媒介的最終形態和最終載體,依托手機的媒體也不會是最終的未來媒體。當前,在媒體走向深度融合的過程中,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已經越來越多地介入媒體運行和傳播過程,媒體的演變趨勢呈現為從融媒體走向智媒體的鮮明特征。
智媒體首先是“智能”媒體,通過人工智能重新賦予媒體技術基因,改造媒體生產、傳播全流程,讓傳播更自動、更精准、更高效。其次,智媒體還是“智慧”媒體,通過價值主導,更加突出信息背后的價值匹配,算法也要有價值觀。
“20,50”——上報集團“智媒體矩陣”。關鍵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要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
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集團匯集了各方力量,圍繞“新技術、新產品、新運營”主題,進行了技術創新專題大調研。包括集團技術和新媒體研究團隊、澎湃團隊、界面·財聯社團隊、唔哩團隊,以及社會第三方投資、研究機構,共同梳理出8類引領媒體變革的創新技術。其中,把5G、大數據、智能終端和機器學習等四類作為基礎設施級的核心技術﹔同時,重點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文本識別、語音識別、視頻識別和人像識別等四類識別技術。
把8類技術作為行元素,把新聞傳播的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和反饋等五大流程作為列元素,我們就可衍生出20個智媒體單元。這些單元格,蘊含著這一輪技術創新最有可能在新媒體領域得到應用、嫁接出果實的機會空間。
到目前為止,集團各媒體在這20個智媒體單元中已初步完成布局27個項目。根據集團最近進行的技術大調研,各家媒體接下來規劃新布局項目23個,共計50個智媒體項目。20個單元、50個項目,構成了全媒體時代的上報集團“智媒體矩陣”。
智媒體單元是些什麼梗?
智媒體單元1:智能硬件。無人機、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硬件的普及將進一步拓展新聞信源,成為實時在線的“通訊員”,自動發現新聞線索,實現場景數據的隨時隨地記錄與挖掘。數據源的擴張為生產流程再造提供了生產要素與技術基礎,數據對新聞生產的價值不斷被放大,數據新聞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實現突破性升級。
智媒體單元2:智能融媒體中心。升級現有融媒體指揮中心,打造“大數據+人工智能”的一體化新聞生產分發平台。依托這一基礎設施平台,媒體與人工智能技術全流程結合,智能輔助、人機協作、智能化生產同時並行,幫助媒體生產更有價值、時效性更強的內容,同時將有限的人力配置到深度調研等內容生產核心領域。
智媒體單元3:自媒體聚合平台。傳統內容生產傳播格局已然被打破,內容產業生態圈更趨多元化和細分化。在現有UGC(用戶原創內容)和PGC(專業生產內容)基礎上,打造PUGC(PGC+UGC)戰略生態,既具備UGC的廣度及個性化特征,又能通過PGC賦能,以更專業的內容吸引、沉澱用戶,這是主流媒體擴張內容生態版圖的重要一招。
智媒體單元4:機器新聞。通過對各類數據的獲取、分析與解釋,在語義理解的基礎上套用一定的新聞模板,對基本數據和觀點形成故事化敘述,整合形成作品。機器人寫手提升了信息的生產能力和發布效率,讓記者更加專注於獨到深度的報道和人文關懷敘述。目前機器人寫作主要適用於財經、體育、自然災害等數據密集型的報道。
智媒體單元5:機器翻譯。依托百億量級的高質量語料大數據和領先的神經網絡機器翻譯技術,為企業用戶提供多語言翻譯、跨語言大數據分析等語言科技解決方案。其核心是一個擁有海量結點的深度神經網絡自動從語料庫中學習翻譯知識,將一種語言轉化為機器可識別的“向量”,再經過多層復雜的傳導運算,生成另一種語言的譯文。
智媒體單元6:智能金融數據平台。整合市場上的金融大數據,為金融機構、上市公司、高淨值個人等專業用戶提供數據資訊和數據工具,實現“媒體+金融”的生態賦能。包括:從海量數據中識別數據變化,發掘關聯性,預測趨勢﹔將原始數據標准化為用戶能直接使用的數據工具﹔以及由此衍生的上市公司輿情服務、金融知識圖譜服務等。
智媒體單元7:政務新媒體平台。未來的政務新媒體會沿電子政務、媒體和綜合性政務平台三個方向發展,是信息匯聚地和數據產生源。智能服務、整合傳播以及關系鏈管理是運營政務新媒體的重要招式,必須依靠專業團隊,全天候在線服務,與時俱進生產現象級爆款作品,用好短視頻表達,建立線上線下政民互動的“強關系”。
智媒體單元8:新聞內容可視化與視頻化。依靠大數據平台基礎,借助可視化模型技術,以數據地圖、時間線、氣泡圖、交互性圖表、人物關系圖等方式呈現多維數據信息,激發新聞讀者的形象思維和與數據的互動行為。另一方面,移動視頻將成為重要的新聞內容入口和全媒體傳播矩陣的關鍵環節,要尤其關注以互動、豎屏、直播等為特征的移動視頻新方向。
智媒體單元9:AI娛樂。AI技術在賦能音樂、劇本、視頻、繪畫、詩歌等創作方面目前處於早期階段,技術尚不成熟,必須結合人工干預,並挖掘爆點應用。人工智能完全代替人的創作目前來看是不現實的,但是一個很好的協作者。讓人做人擅長的事,機器做機器擅長的事,人機協同將成為潮流。
智媒體單元10:用戶平台與智能分發系統。“千人千面”已經成為內容分發的發展方向。通過對用戶數據的全面挖掘和算法優化,進行需求匹配和個性化推薦,可以進一步提升新聞內容推送的定向性和精准性。伴隨著算法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算法推薦所引發的內容導向問題、信息繭房問題和信息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
智媒體單元11:互聯網新媒體內容標簽系統。內容標簽的本質是人和機器溝通理解的中間語言。它將一個人通過閱讀內容獲得的知識及感受,轉化為機器可識別的“向量”,從而建立起人和機器溝通的橋梁。包括分類標簽、關鍵詞標簽、傾向性標簽、時效性標簽、地域性標簽等。媒體內容標簽化是很多互聯網公司重金發展的領域。
智媒體單元12:新媒體內容智能審核、認証、分發、交易平台。傳統的文字過濾系統已經無法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審核的需求。以圖像、語音識別為主的人工智能技術為互聯網內容安全提供了技術保障。通過“AI機器審核+人工審核+質檢回查”相結合的審核機制,改變了僅靠人工審核內容的低效模式,有助於降低內容審核成本,提升內容審核的效率和准確度。
智媒體單元13:國際傳播平台。自動翻譯、算法推薦等前沿技術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相結合,主流媒體可以實現實時自動面向全球的信息採集、處理和內容生產、分發,迅速在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之間進行切換與轉譯,打造多語言版本,對於擴大內容的全球化影響,促進跨語種、跨文化交流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智媒體單元14:沉浸式新聞體驗。VR和AR等技術的成熟發展將創新新聞內容的呈現形式和交互模式,提升媒體多維時空的表現力和人性化的交互力。這其中,VR技術或將是未來新聞呈現的主流發展趨勢,AR技術將作為VR新聞的強有力補充,可穿戴式設備或將成為未來新聞呈現的重要終端。
智媒體單元15:VR娛樂。VR游戲和影視已然成為大眾的關注熱點,VR演藝、直播、旅游等應用也在不斷探索實踐中。比如,運用虛擬場景可以提升游戲的沉浸感、交互感﹔第一視角體驗將增強觀影的沉浸感、臨場感﹔體育、音樂以及全球性事件通過VR直播突破了空間限制,帶給受眾現場體驗感﹔VR+旅游,可以優化行前體驗,輔助用戶決策。
智媒體單元16:紙媒有“聲”化。獨立的智能硬件設備及集成在系統中的語音助手,通過語音交互的方式實現資訊結果的搜索和呈現,可以擴充新聞傳播的渠道。同時,搭載在語音助手上的媒體資訊可以自動適配用戶需求與應用場景,實現智能分發。從“看報”到“聽報”,及時挖掘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潛能,將給媒體信息傳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智媒體單元17:虛擬主播與互動式新聞。通過人臉特征提取、人臉重構、情感遷移等多項前沿技術,結合語音、圖像等多模態信息進行建模訓練,形成的“AI合成主播”能夠隨時、不間斷地工作。用戶隻要輸入一段文本,虛擬主播就會用和真人一樣的聲音進行播報,形成完整的自然人機語音交互,用戶可以更加便捷、自主地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智媒體單元18:智能營銷。通過深度解構視頻內容,以智能決策廣告插入的方式,將視頻內容與商品信息完美結合,顛覆傳統廣告形式,使廣告具備可觸摸的實景感,以及可互動、趣味性和體驗感強等優勢,用戶即看即買,將流量商業價值最大化。
智媒體單元19:內容的新觸達空間。智媒體時代,一切“物體”均可成為信息生產、加工和傳播的主體。接下來的5G意味著什麼?一定不止於更快的下載速度和更流暢的體驗。5G時代,萬物互聯,從而萬物皆媒,這會進一步倒逼內容生產傳播模式變革,內容的新場景覆蓋和觸達會有顛覆性的變化。因此,我們要開展對於5G時代內容在物聯網、車聯網等媒介分發、傳播的規律和方法的前瞻性研究。
智媒體單元20:輿情監測系統與新媒體傳播力指數。要用指數的邏輯、可量化的方式對內容的傳播進行監測,對內容的影響力進行評估。打造新輿情系統——利用大數據技術,海量收集輿情信息,對輿情風險即時預判、回應處置等實現智能推薦,輔助新聞生產,輸出服務。打造新指數系統——面向全國,量化新媒體、融媒體等的傳播力、影響力指標,推動內容管理的精確化、精准化、精細化,把握制度性話語權。
“上報之路”向“智媒體矩陣”深入延伸。一是過去五年,集團在10個智媒體單元,初步布局了27項具體產品。
在融媒體中心以及可視化、視頻化表達等方面,目前集團主要媒體,如《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均建立起融媒體採編指揮中心,都在探索運用視頻技術,融合數據、圖片、音頻、FLASH動畫和H5等多種組合表現手法,持續做好主旋律報道創新。
在國際傳播方面,集團擁有SHINE、SIXTH TONE兩大外宣新媒體平台,界面·財聯社的專業內容也通過彭博終端、YouTube等平台持續輸出到海外地區。
在自媒體聚合平台方面,澎湃旗下湃客是全球專業創作者平台。界面·財聯社旗下藍鯨記者工作平台是為記者服務的終端。唔哩旗下簡媒自媒體平台致力於幫助入駐媒體、自媒體的價值變現有更多可能。
在機器翻譯領域,集團通過旗下新華發行、新華傳媒等投資的中譯語通,是國際上繼谷歌、微軟和百度之后,最早開展機器翻譯技術研發並實現機器翻譯技術商業化的企業之一,也是國內最早提供垂直領域機器翻譯引擎的企業。目前自主研發的機器翻譯引擎能夠支持37個語種,約1332個語言方向的機器翻譯。
在政務新媒體方面,澎湃旗下澎湃問政/澎湃質量報告是政務傳播平台/消費者權益保護平台。
在推薦算法技術領域,唔哩大數據與個性化推薦系統提供用戶個性化內容推薦﹔澎湃和界面·財聯社也都上線了推薦頻道,智能推薦技術逐步成熟。
在內容分發、交易領域,唔哩正在基於旗下墨菲信息流分發系統開展內容廣告聯盟業務,目前已和200多家客戶開展流量合作。
在“有聲化”、沉浸式新聞體驗等方面,《文匯報》、界面·財聯社等都進行了各種創新性嘗試。
二是未來五年,集團將聚焦六大核心智媒體單元,形成新的現象級產品。當前最重要的是絕不能面面俱到、遍地開花,而要確定主攻的核心單元和拳頭產品。2018年,上報集團提出塑造新型主流媒體品牌、時政新媒體品牌、融媒體外宣集群品牌以及中國移動財經客戶端領先品牌等六類品牌,打造“上海文化”的金名片。對照這一品牌戰略,集團未來五年將聚焦六大核心智媒體單元,推出一批拳頭產品。
自媒體聚合平台:解放上觀擬布局上觀新聞上觀號,打造上觀政務新聞聚合平台和PUGC內容戰略生態。新民晚報社擬布局拍客以及媒資庫平台,作為新民晚報社自己的PUGC平台。新聞晨報社擬布局周到號UGC平台,面向街道、區委辦局、社區服務供應商等與周到“身邊”屬性密切相關的機構,通過地理位置標簽、興趣標簽等進行千人千面分發。
內容有聲化: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擬布局上觀語音讀報系統,實現從“看報”到“聽報”的轉變,“解放”用戶的手和眼,讓黨報變得更親切、互動、接地氣。上海日報擬布局SHINE NEWS APP “聽”新聞,打造語音播報新聞功能。
內容視頻化:文匯報社擬布局文匯客戶端視頻直播項目,打造全媒體時代的互動直播平台。新民晚報社擬布局上海時刻短視頻智能編輯系統,實現對短視頻的審核和機器編輯行為,加速短視頻生產效率。澎湃擬布局Pai視頻,攜手領先技術公司和媒體公司,打造全球資訊影音採集、加工、審核、分發及版權交易一體化平台。
智能金融數據平台:界面·財聯社要在媒體和資訊的領先優勢基礎上,發力智能金融數據平台建設,提升金融服務與交易的能力,打造具備強大市場競爭力的金融信息服務產品。
機器翻譯:集團將積極推動相關各方的業務協同,突破原創英文內容產能的天花板,提升媒體對外宣傳的力度和廣度。
內容標簽系統及智能審核:唔哩通過自有APP及內容分發業務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套內容標簽系統,目前在分類上一二級標簽比較准確,三級部分領域標簽比較完善,在關鍵詞上有8萬多個關鍵詞庫,初步的傾向性標簽已經完成。集團將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統一規范的內容標簽系統,爭取實現國內最全最專業的內容標簽及審核服務。
一言蔽之,“智媒”時代,變化是最大的機會。人工智能、5G等技術給整個信息傳播行業帶來的變化剛剛開啟。
縱深之旅也是觀念之旅
媒體融合的縱深之旅,不僅是技術開發之旅,人才激勵之旅,產品創新之旅,更是一次蕩滌身心的觀念之旅。
堅持走以正能量內容獲取流量的正路和大道。主流媒體要借助移動傳播佔領新的輿論場,數據流量是最直觀的衡量指標,但絕不是靠博眼球獲得的所謂“10萬+”“100萬+”,而是要靠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我們要善於將正能量的內容,通過大流量平台的傳播,以碎片化的方式深入人心,才能牢牢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從這個意義上講,隻有體現正確價值觀的流量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隊伍向縱深進發,紀律規矩要加嚴。集團將圍繞“訓”字,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一是“訓誡”,發生重大違規和嚴重差錯,必須刀刃向內,嚴肅批評,嚴肅處理,嚴明紀律,以斗爭的精神確保輿論導向正確、意識形態安全。二是“訓導”,面對採編隊伍深層次的新聞觀問題,更必須拿出“刀刃向心”的勇氣,開展徹底的思想交流,絕不大而化之,搞所謂點到為止。三是“訓練”,開展群眾性的全員教育、培訓,把把關防線前移到第一線。
必須適應“增量改革”后的“存量改革”。媒體融合發展幾年來,各級領導和部門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都給予了集團極大的支持。尤其在改革啟動階段,以“增量改革”為主。但是“增量”終究有限,不可能無限量擴張,曾經的“增量”也逐漸變成現在的“存量”。媒體融合進入縱深階段,體制機制的改革必然會是“存量改革”,是動真格、見真章,會觸動既有人群既得利益的改革。這種“存量改革”,需要決策者的決心和魄力,也需要每位員工的理解和支持。
從“一支隊伍打天下”,到“三支隊伍打天下”。在深度融合、整體轉型進程中,我們強調“一支隊伍打天下”。依托傳統主流媒體主力軍,賦予其新要求、新元素,進入互聯網這一輿論引導的主戰場,實現“兩個平台、一支隊伍”的一體化運作。
技術創新引領,是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最顯著的標志。“一支隊伍”,不僅是採編隊伍,同樣是指技術和產品運營隊伍。我們必須著力圍繞新技術應用、新產品研發、新運營開拓等方面,完成從“一支隊伍”到“三支隊伍”的裂變式成長,依靠內容生產、技術創新、運營開拓“三支隊伍”共同打天下。
經過五年的積累,集團旗下主要新媒體總計技術人員約180人,領軍人物在一線互聯網公司任職10年以上,團隊成員大多數具有3年以上互聯網機構技術部門工作經歷。目前,我們的技術團隊在前后端開發、客戶端開發、運維等基礎技術研發方面基本實現自有化,擁有多項軟著權和專利﹔在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機器學習與個性化推薦方面,初步形成了自有體系和標准﹔在文本自動抽取、審核、搜索、推薦,以及用戶分析、廣告投放等算法方面不斷成熟﹔我們自主研發的融媒體解決方案,涵蓋從管理模式到技術平台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初步具備對外輸出技術服務的能力。
在互聯網產品運營隊伍方面,集團也從無到有,積累了一支自己培養的,能夠在市場上開疆辟土的隊伍。比如在澎湃和界面·財聯社的團隊構成中,運營團隊(含產品、推廣、市場、經營等)佔比分別達到了24%和25%。
打造“智媒體”的“三不”。一是不追。對於非當前主業范疇的技術(如娛樂版塊等),先放一放﹔對技術尚處在早期實驗階段的(如內容在物聯網平台的傳播分發等),應靜觀其變、加強研究。但是,對於核心單元、成熟技術以及拳頭產品,必須緊緊抓住不放,時不我待。
二是不玩。前沿技術應用必須與媒體本身特性進行有效結合,不能簡單照搬照用,從概念到概念。比如,真正的大數據要建立在海量數據基礎上,數據量越大則算法或者人工智能發揮的空間才越大。大數據技術在集團一些數據量有限的原創新聞媒體上的應用落地,可能就很有限。
三是不虛。智媒體的重要領域是虛擬空間,但打造智媒體一點來不得虛,必須把傳播的實際效果作為檢驗項目成敗的唯一標准。
縱深之旅已經開啟,沿途的景色將次第呈現。
媒體的未來究竟是怎樣的?未知大於已知。
未來已來,相信未來。
作者系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
(本文系作者在上海報業集團“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動員大會暨2019年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