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無障礙電影造福盲人群體 朋友,說個電影給你"看"

2019年04月17日07:0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盲人朋友,說個電影給你“看”

  盲人觀眾在“盲人電影院”欣賞電影 樊甲山攝/光明圖片

  無障礙電影解說詞錄制 新華社發

  【熱點觀察】

  4月1日,近百名盲人齊聚中國盲文圖書館,參加我國首部盲人超感電影《靈魂游舞者》的首映。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電影,《靈魂游舞者》沒有畫面,全部以聲音敘事,輔以電影場景感,打破了電影必須依賴視覺效果的限制,讓盲人能夠通過聽覺“看”電影。

  目前,我國有1700多萬盲人,他們有著與正常人一樣的文化娛樂需求。“盲人電影”的出現,為盲人朋友帶來了福音,也標志著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向縱深化、精准化方向發展。

  1.盲人“看”電影不再是天方夜譚

  新世紀以來,“盲人電影院”在我國一些城市陸續出現。2005年,專為盲人放映電影的“心目影院”,在北京市西城區鼓樓大街成立﹔2009年,武漢市首家“盲人電影放映室”建成﹔2012年6月,國泰電影院正式成為上海首家無障礙電影院,每月最后一個星期四,無障礙電影會在上海全市16個區的17家影院同步放映。

  目前,政府提供支持開展盲人觀影服務活動的有上海、北京、黑龍江、廣東、江蘇、重慶、遼寧、浙江、吉林、湖南、河南、寧夏等省市。此外,一些地方的社會組織和個人也不定期舉辦了不少盲人觀影公益活動,其中包括湖北武漢青山區蔣家墩社區的志願服務工作隊開展的“我是你的眼——為盲人講電影”活動、浙江師范大學學生廖周敏開展的“耳渦”公益創業項目等。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賈樟柯提交了《關於發展我國無障礙電影事業的議案》,建議從法律政策、院線建設和社會關懷等方面支持無障礙電影的發展。早在13年前,賈樟柯執導的影片《三峽好人》就在上海推出了專供視力障礙人士觀看的版本,但當時此類創作只是初步嘗試,未成規模。

  目前為盲人群體播放的電影,主要以對影片畫面進行轉述為主,這在海外相關研究中被稱作“口述影像服務”或“可視化描述”,主要分為“現場口述”和“口述影像”版本制作兩類。“現場口述”人員流動性大,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了盲人群體的觀影質量。“口述影像”版本制作是在原版基礎上增加解說等處理,然后對外發行。2009年,上海電影音像出版社發行了我國第一部專供盲人欣賞的無障礙電影《高考1977》。2011年,中國盲文出版社與上海電影音像出版社共同開啟中國無障礙電影項目,專門提供無障礙影視作品,目前已制作此類影片百余部。

  在“口述影像”的規范化方面,中國傳媒大學已研發出無障礙電影的釋讀、制作模式。口述者需根據盲人群體的認知,對影視語言進行重新編碼,盲人受眾根據自身經驗進行解碼,進而完成觀影行為。經過在全國20所盲校及北京部分社區的播放實驗,90%以上的視障人士可以理解通過這種模式制作的影片內容。2018年10月,該校倡導發起“光明工程”,推出“光明影院”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戰狼2》《我的戰爭》《無問西東》《大唐玄奘》等60部無障礙電影制作,預計2019年將達百部。

  2.缺少片源是一大難題

  “盲人電影”能夠從制作階段利用超感實現共情。盲人群體對事物的認知差異較大,如后天失明的觀眾保留了對顏色的認知,先天失明的觀眾則很難通過語言感知色彩。而“盲人電影”能夠根據觀眾不同的感知進行不同的創作設計,產生相應感覺,統一電影表達,避免出現一千個口述者一千個“口述版”的情況。“盲人電影”還能夠加強盲人群體主體意識,刺激其觀影動機、激發其觀影興趣,進而讓他們產生觀影認同。

  然而,我國的“盲人電影”起步晚、發展慢、類型少,缺乏制作經驗,內容相對單一。“盲人電影”的放映也存在很大局限,放映途徑和場所比較單一,遠遠不能覆蓋整個盲人群體。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片源缺乏。盡管一些機構發行了無障礙影片,但仍難以滿足需求,不少盲人觀影活動缺少無障礙片源支撐。盲人群體往往不能像普通觀眾一樣及時欣賞到最新影片。

  對於無障礙影片制作和發行機構來講,從電影發行方獲取版權的渠道和能力都太有限,版權問題成為最大制約。比如,成立於2016年2月的上海無障礙影視文化發展中心,負責上海市“無障礙電影”的劇本撰寫、審稿、錄制和放映。其制作的影片版權主要來自上海電影制片廠的無償提供,但大多為年代久遠的老電影且數量有限,很難滿足盲人群體感知當下生活的需求。

  對於影像口述者而言,在“翻譯”制作過程中,更願意選擇故事性強、對白多、動作少的作品,這也限制了“盲人電影”的題材范圍。

  適合盲人觀看的影片,既要符合他們的審美認知,又要適合講述,還要面對一些版權問題。未來,“盲人電影”可直接將小說等藝術形式改編成聽覺電影,從而免去從電影發行公司購買版權再進行無障礙制作的環節,在題材把握和主題選擇上更有主動權,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操作性強的特點,這就能從很大程度上解決創作來源問題。

  3.放映平台建設亟須跟進

  我國的“盲人電影”“盲人影院”雖然總數不少,但存在著區域分布不平衡、受眾年齡不均、配套不齊全等問題。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歐美一些國家的成熟經驗。

  首先,需要政府在資金和政策方面予以更大的支持,對制作、發行、放映各環節進行激勵,推動“盲人電影”的制作規模化、常態化,進而形成產業鏈。具體而言,制作上應加大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鼓勵專業人士和盲人群體共同參與,倡導影視制作公司進行“口述影像”創作。發行方面,應加大對“盲人電影”發行機構的扶持,鼓勵電影發行公司在推出影片時發行“口述影像”版。美國盲人協會官方網站定期更新全美范圍內上映的、帶有“口述影像”版本的影片與影院名單,並提供超過1200部“口述影像”版影片在線資源。我們在引進海外影片時,也可嘗試購入“口述影像”版,進行中文翻譯。

  其次,應大力推進線下實體影院配套建設。當下盲人觀影的場所主要集中在殘疾人聯合會,操作方便但硬件較差,缺少氛圍感。盲人其實更願意選擇進入普通電影院觀影,這是他們對平等和尊重的心理訴求,也是提高社會存在感的表現。

  在一些發達國家,盲人可以與普通觀眾一起走進電影院。隻需帶上特殊的接收器,他們就可以像普通觀眾一樣享受觀影樂趣。比如,2005年美國紐約州宣布8條連鎖院線在全國范圍內為視聽殘障者提供輔助設備,視障人士所佩戴的設備完全能夠隔絕外界聲音,裡面傳送的便是專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口述影像”版。

  另外,融媒體時代,應重點建設線上放映平台。盲人觀影在我國各省市均已出現,但區域發展嚴重不平衡。盲人影院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東部城市比西部城市發展迅速。據統計,我國農村盲人群體數量是城市的三到四倍,線上觀影需求量遠遠超過線下觀影需求。同時,線上觀影能夠打破地域和場地限制。因此,我們應利用音頻平台、視頻網站、數字機頂盒,推進線上“盲人影院”建設。此外,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還可以設計供盲人使用的專業閱聽設備,讓盲人朋友能像健康人一樣可以隨時隨地觀影,感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作者:李雅琪,系陝西師范大學電影文化學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